水产养殖尾水的原位处置技术研究

2021-09-15 07:48陈凡
新农民 2021年5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

陈凡

摘要:研究表明,推广环保养殖尾水处置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健康养殖目标,还对持续发展有重大价值。为此,文章以水产养殖行业为落脚点,在简要介绍研究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水产养殖尾水特点,围绕可在原位对其进行处置的技术展开了深入讨论,包括混养、人工浮岛、人工生物膜等,供相关人员借鉴或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原位技术;尾水处置

0  引言

现阶段,在绿色发展及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社会对经过处置的养殖尾水所制定排放标准变得更加严格,各地区纷纷将优化处置设施及相关工作提上日程,基于处置技术所展开讨论自然变得更加系统而深入,对其进行研究是大势所趋。

1  技术研究背景

在水产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的当下,高密养殖带来影响,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被展示了出来,即:水体内粪便及殘饵含量不断增加,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养殖鱼品质及产量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向外河排放养殖尾水,还会给自然水域带来较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对高效、经济且便捷可行的尾水处置技术进行研究,就成为相关机构的主要工作。

2  原位处置技术要点

2.1  混养

基于特定养殖空间,按照固定比例对杂食鱼和滤食鱼进行混养,在科学搭配不同食性及水层的前提下,确保现有饵料、空间水资源可得到充分利用。这里要明确一点,混养的关键是养殖鱼有不同的品种、食性和生活水层,只有这样才能既做到互利互惠,又不会给彼此生长带来不利影响,不仅养殖水体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生态食物链和结构链也将趋于完善,后续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有效规避病害,使产量得到提高;其二,降低成本并增加效益。

有关人员应确保混养品种的关系为主配养,且有科学比例。一般来说,上/中/下层养殖鱼的混合比例应为20/60/20,这样做可使不同水层饵料及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对物质进行传递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1]。运用该法对养殖尾水进行原位处置,还能够保证饵料资源得到消耗,随着粪便及残饵给水质所带来影响的减小,物质利用率自然能够提高。

2.2  鱼菜共生

作为人工浮岛特例的鱼菜共生,其种植植物以水生蔬菜为主,该技术既能够起到人工浮岛的作用,还可以实现变废为宝的设想,简单来说,就是将氮磷营养转变成可供消费者食用的水生蔬菜。由此可见,鱼菜共生是原位处置养殖尾水应优先选用的技术,在实际运用时,由专业人员以污水负荷、养殖品种和密度为依据,对蔬菜种植种类及具体数量加以确定。

2.3  人工浮岛

该技术强调基于水面对浮台空间进行构建,为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利用植物生命活动,达到净化水质及调控生态的目的。

由浮体、支撑骨架构建人工浮岛的特点,主要是有大量附着生物,可被用来对N、P元素进行直接吸收,通过抑制浮游生物的方式,使水体有更加理想的透视度。另外,人工浮岛所提供涡流和遮蔽效果,对鱼类生存同样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野外人工浮岛下方往往有大量幼鱼聚集,这是因为人工浮岛能够向幼鱼提供庇护和生存所需饵料。将人工浮岛构建于养殖池塘,同样能够使水体氮磷营养得到削减,养殖鱼生存率随之提高。

2.4  农田消纳

直接向农田排入养殖水体,借助稻田土壤过滤和净化微生物的能力,还有农田所生长作物,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如果养殖水体满足①污染负荷低②尾水排放少③下方有农田存在的条件,便可对该法加以运用。

2.5  人工生物膜

运用该法的关键是利用人工基质对养殖水体做敷设处理,基于养殖用水营养与人工基质空间,使微生物得到富集培养,全程参与代谢营养物质的过程。此外,富集微生物形成膜结构,可作为饵料供养殖鱼摄食。在确定生物膜敷设区域以及用量时,有关人员应重点考虑水体情况、饵料用量和养殖密度,保证安排合理,为该法优势的充分发挥做铺垫。

2.6  构建水下植被

沉水植物可将水体营养物质转化成促进自身生长的物质,通过降低营养盐浓度的方式,使污染负荷得到削减。摄取营养盐能够使有害藻化的出现及暴发得到抑制,这一现象给养殖水体所带来影响自然可被降至最低。与此同时,沉水植物的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减少悬浮颗粒物;其二,加快水体磷沉降速度;其三,避免沉积磷大量释放的情况出现;其四,对沉积物再悬浮进行抑制;其五,使沉积物特性得到改善;其六,有效控制营养盐释放;其七,如果水体现有外源营养物质无法被完全消除,构建水下植被可使营养物质富集程度得到缓冲,从而实现削减负荷的目标。在实际运用时,有关人员应对下列内容引起重视: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对植物种类、搭配方案、种植及管理技术加以确定;另一方面,保证构建植被和养殖生产的结合十分紧密,通过对植被盖度严加控制的方式,将植被演替给水质所带来影响降至最低。

3  结论

由水产养殖特点可知,养殖产量与土地质量存在直接关联,因此,在养殖尾水满足排放标准的前提下,有关人员应优先选择原位处置,该模式可用技术,包括混养、鱼菜共生、农田消纳等,酌情对上述技术加以运用,对行业及社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胡高宇,范建勋,肖国强,等.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对水处理阶段的响应[J].水生生物学报,2019(3):1-11.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
面向水产养殖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初探
水产养殖水体UV254和COD值相关性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基于GIS的水产养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管理系统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水产养殖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欢迎订阅2016年《水产养殖》
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