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越
《守护解放西》是由bilibili和中广天择传媒共同出品的一档网络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湖南省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为轴心,以纪实跟拍手法深度聚焦都市核心商圈的民警工作日常。该节目于2019年9月在bilibili视频网站(以下简称“B站”)开播,迄今播出两季,每季十集,包括出警救人、审讯嫌犯、多警种联动等不同事件,展现在鱼龙混杂的繁华地段中的警、民、情、法,并相继在其他网络平台热播,成为一档全网霸屏、交口称赞的现象级作品。
形式创新:“纪实+真人秀”模式的新探索
警务工作就其本身而言具有严正、权威和专业的特点,而对于外部人员来说,警务工作更显神秘。因此,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来表现人民警察的形象和警务工作内容一方面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让观众对于节目呈现的内容得以信服。《守护解放西》并非全国首档警务纪实类节目,与之主体架构类似的节目还有东方卫视的《巡逻现场实录2018》《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以及东南卫视的《您好110》等,这些节目因纪录片色彩相对浓厚而导致节目的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弱,而《守护解放西》这一节目的呈现形式则是在传统新闻普法类纪录片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突破,将大量综艺元素融入其中,开创了“纪实+真人秀”模式的新探索。
纪实拍摄与后期拼贴
《守护解放西》运用了纪录片的摄制方法,60余人的团队运用不同角度机位拍摄并选取多个场景布点,历经两个多月,共拍摄300多个案件,包括3万多分钟的素材。在不千预民警日常工作的条件下,节目全面真实地展现出城市民警从收到报警、出警办案到案件侦破的完整过程,其纪实特点展现了城市民警的守护和市井生活的百态。但就节目呈现内容方面,《守护解放西》则更多地采用了真人秀的制作方法来进行表现。
一方面,节目组在根据拍摄的素材进行后期剪辑的过程中,会着重呈现每个民警的性格特质,打造出属于不同民警主人公的特有标签,例如解放西小太阳“一点点”易点,“坡子街王祖贤”梁慧等。另一方面,《守护解放西》在后期制作时采用拼贴手法来增加节目的趣味性。节目结合了当下真人秀节目中常用的视听元素,包括可爱滑稽的花体字幕、怪诞的图片贴画以及影视剧BGM的拼贴,拼凑出一个个笑料迭起的片段。例如在《守护解放西》节目中采用多种类型的花字,分别起到补充或说明案件结果、相关法律知识科普以及增强趣味性的作用。另外,每个出场警察的登场方式是以漫画人物的形式来进行呈现的,而警情内容或法律知识的介绍则通过卡通图文的拼贴来增加节目亮点。这些字幕和贴画的运用,从原本严肃的案件中挖掘了趣味点,增加了娱乐色彩,丰富了节目的看点,由此形成富有青年亚文化特色的表意系统。
悬念设置与复调叙事
在《守护解放西》中,每期节目开头设置悬念,突出其矛盾冲突,强化节目的故事性和观赏性。在第一季呈现解救因创业失利欲轻生的服装店老板高某的片段中,运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方法,将悬念保持到最后。此外,情节反转更是《守护解放西》的案件中最常见的表达形式,例如几个人聚众吸毒,几经纠缠后发现为首的长发姑娘竟然是个男生;民警翻查监控摄像头调查强奸犯,一回头竟发现嫌犯自己送上门来探头围观。悬疑的设置和多重反转的使用让节目极具戏剧性张力。
复调式叙事方式是《守护解放西》区别于其他警务类节目宏观叙事的最大不同。在多数警务类节目中,多由旁白进行叙述,而《守护解放西》则每集选取两三个案例,每个事件的叙述者都是诉求不同、三观各异的声音,既包括坡子街派出所的巡警、民事纠纷的当事人也包括案件的见证者等,通过多方的描述来多角度表现矛盾冲突,体现出案件的复杂性。
传播技巧:“弹幕十多平台”的破圈传播
《守护解放西》是一档网生节目,其最初的投放平台是B站,节目总策划季荦怡这样描述:“B站用户具有文化素养高、注重精神世界、年轻化的特点”,B站用户多以95后、00后为主,这些年轻人的出生就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因而被称为信息时代浪潮中的“数字原住民”,他们还始终活跃在微博、知乎、豆瓣等不同社交平台。因此,这档节目在诞生之初对投放平台的选择贴合了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充分体现该节目的网感(即互联网敏感度)特质。B站作为当下青年群体的主要网络聚居地,最大的特点在于和用户的交互性,B站为用户提供了弹幕评论、点赞、打赏等互动方式,通过这些互动,节目不再只是单方面进行价值观输出,而是通过弹幕与受众形成沟通互动,弹幕文化中体现出的平等沟通方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守护解放西》节目在各个年龄和阶级圈层的出圈传播。
其次,节目擅长使用社交媒体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高效率、宽领域的传播,包括了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交互平台和微博、微信、知乎等社会交际平台。节目组积极从节目内容中挖掘热门话题以实现破圈传播。比如引发热议的微博话题“整个长沙我是老大”“守护解放西有多高能”,让网友大呼“笑到头掉”。第一季节目的豆瓣评分也高达8.8分,一度杀进2019年豆瓣评分前三的节目,在知乎、微信公众号上更是出现大量爆款推文。
再次,《守护解放西》在原播放平台和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后,又在优酷视频和芒果TV二轮播出,辐射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中。这种“弹幕+多平台”多级传播的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网生节目的先天优势。
价值呈现:“主旋律+普法”的温情表达
尽管《守护解放西》以轻松搞笑的氛围来呈现,但其本质上是一档主旋律节目,而节目的初衷也是做一档年轻化的普法性质节目,让当代年轻人重新理解偶像的定义,因此节目以温情的基调进行主旋律弘扬和普法教育。
节目播出两季,始终体现“小、大、正”的特质。所谓“小、大、正”,是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4月提出的节目创作的重要原则,即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在如今国内娱乐性真人秀节目同质化严重、过度依赖明星效应的创作境况下,《守护解放西》成为一股清流,以小人物、小场景来呈现党、政府、国家宣扬的意识形态。通过节目,年轻人开始视这些有担当、有能力的民警为偶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素人纪实节目的可行性。
在某一集节目中,一位孤寡老人因无法开锁而向民警求助,民警了解情况后,在凌晨四点设法找到開锁师傅帮助老人开锁;面对有精神疾病不肯开口的出走女生,警察耐心劝导,并自掏腰包为女生买了食物充饥。这档节目颠覆了以往社会大众想象中刻板崇高的警察形象,更多的时候他们面对的不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而是醉汉、拾荒者、发生情感纠纷的市民,做的是调解、安抚等“援助”工作,担任的是社会润滑剂的角色,对普通人来说,城市民警的坚守像是夜间的路灯,始终为晚归或迷失的行人照亮前行的路。另外,根据节目的编排,节目呈现出的远不只每一个案件本身,更通过民警专业性的解读,实现了社会普法功能。
作为一档警务法制类节目,不是通过血腥、暴力的情节来吸引眼球,也不是以严肃的质疑或反诘来进行法制监督,而是通过真实的镜头来展现人间烟火气,并保留人性的温暖一面,让生活在城市中每个角落的人在看过节目后都能感到被守护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也是法制节目除宣教、警示之外重要的社会传播价值。
总之,《守护解放西》摒弃了传统主旋律警务题材热血、硬核的主流表达方式,选用纪实的镜头、诙谐幽默的语言、戏剧性的情节、综艺化的后期制作来打破圈层,实现了生活故事化到故事生活化的转变。节目融合了新闻、艺术、采访、动漫、弹幕等多种元素,通过其真实、接地气的表达和弹幕互动、公开透明的形式实现了多级传播,俘获了不同年龄、身份的受众。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