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庆节的前一天,也就是9月30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纪念日,对英雄的缅怀、对烈士的追思,在我们内心深处久久激荡。
先烈千万,忠魂浩荡。在中华民族深陷苦难之际,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先烈们的求索、牺牲与贡献,值得后来者永远铭记。
烈士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夏明翰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写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1917年,出身豪绅家庭的夏明翰违背祖父心愿报考新式学校。1919年在衡阳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两年后他加入了共产党,参加了农民运动,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积极地宣传和组织了秋收起义行动。
同年2月,夏明翰在汉口被敌人逮捕。敌人把夏明翰关进监狱后,先是劝他 “投降”,说什么只要他放弃信仰共产主义,就一定亏待不了他。夏明翰毫不含糊地回答说:“我可以牺牲我的生命,決不放弃我的信仰!”于是敌人又对他来硬的,用尽各种刑罚把他折磨得遍体鳞伤,血肉模 糊。可是,对于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夏明翰,皮肉的痛苦不能动摇他革命的坚强意志,留下一首五言的“就义诗”后,面对着敌人的枪口从容就义。
他坚信自己的血不会白流,无数革命志士接过了他的枪继续战斗,被压迫的人民获得解放,我们终于迎来了灿烂的黎明!
烈士张思德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他是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的,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取名“思德”。
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了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他勇敢机智,曾只身泅水过江,夺得敌人的渡船,为红军强渡嘉陵江创造了条件。在川西茂洲地区,他神奇般地一人夺得敌人两挺机枪,被战士们亲切地誉为“小老虎”,一时传为佳话。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上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炭窑在雨中发生崩塌,危急时刻,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战友推出窑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张思德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亲笔题写“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做了那篇著名的 《为人民服务》 的讲演。
这篇著名的演讲稿《为人民服务》,同学们在六年级下册时会深入学习哦!
烈士刘胡兰
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毛泽东为女英雄题词,刘胡兰为第一人,而且先后两次为她题词,在毛泽东题词的历史中也绝无仅有。刘胡兰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女英烈。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敌人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敌人见刘胡兰宁死不屈,将与刘胡兰一起被捕的人带到铡刀前,让刘胡兰眼见敌人连铡了几个人。面对敌人的恐吓,刘胡兰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并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敌人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敌人把铡刀压了下去。刘胡兰壮烈牺牲,当时未满15岁。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烈士郭永怀
郭永怀——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奖章的科学家。当年,他和钱学森一样,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出身的小伙,36岁就受聘到康奈尔大学任教。因为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机密资料,于是美方就要他填一张调查表,其中一项是:“你为什么要到美国来?”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像钱学森一样,他的回国之路受到了重重阻挠,郭永怀饱含着对国家的一片热忱,终于在1956年回到了祖国。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新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做准备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离飞机场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在此秋色明媚,花好月圆之际,我们更加怀念前仆后继的革命先烈,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先烈身上传承信仰的力量,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在平凡岗位上展现奋斗价值,书写不平凡的人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