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萍,王自平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二大队,湖南郴州 423000)
狮子山隧道是资兴市新区唐鲤大道公路段的重要工程之一,位于湖南省资兴市新区唐鲤大道的中段。隧道进出口为斜坡,轴线方向呈南北向,隧道设计为拱式,宽约15.00 m,最大埋深为66.00 m,左线隧洞长约610 m,右线隧洞长约560 m,纵坡坡度在+1.947%~-2.763%。
本文为查明隧址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相关隧址区进行了详细勘察,并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围岩岩性及其工程地质特征、隧道洞口及洞身的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定量参数指标,并根据本场地岩溶灰岩及其水文地质特征,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隧址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日照强烈,四季分明。年降雨量为1 085~2 247 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 466.5 mm,日最大降雨量为295.3 mm,最高气温为41.3℃,最低气温为-9.0℃,年平均气温为17.8℃。
隧址区所处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地貌,地面高程一般在131.0~213.0 m之间,坡角为20°~30°,隧道山体表面多发育茅草和少量灌木。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0.10 m,地表水、径流水流向为北面向。
隧址区主要出露地层为石炭系地层(C1),进出口段表层以第四系松散人工填土(Q4ml)、残积粉质黏土(Q4el)为主,局部地段出露淤积的淤泥质土(Q4pl)。基岩岩性主要由石炭系炭质页岩夹砂岩(C1d)、石炭系强风化灰岩及中风化灰岩(C1y)等组成。
1)粉质黏土:呈褐黄色、褐红色,稍湿至湿,硬可塑状态。成分以黏粒为主,含少量强风化灰岩或风化粉砂岩碎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刀切面较光滑,摇振无反应。该层厚度为0.70~25.00 m,全场分布。
2)炭质页岩:沉积成因,灰黑色,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岩石极破碎,岩芯呈薄片状至土状,含炭,易污手,力学强度低,水理性质差。
3)石炭系强风化灰岩(C1y):沉积成因,灰色,强风化,裂隙较发育,含炭,裂隙面一般呈灰白色,岩体较破碎,有溶蚀现象,溶蚀面多有钙华富集,局部发育有溶洞,厚度为1.80~22.70 m。
4)石炭系中风化灰岩(C1y):沉积成因,灰色,中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构造。裂面含炭,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裂隙稍发育,裂隙面一般较新鲜,岩石较完整,厚度大。
隧址区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地质构造。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的附件《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 g,不考虑远震,隧道区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属相对稳定地块。
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网状裂隙水及灰岩岩溶裂隙水,其补给、迳流、排泄条件主要受岩性及地形控制。各含水层富水性分述如下:
1)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残坡积层中,分布范围较广,含水层厚度变化大,富水性弱,主要受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水位埋深为3.50~12.60 m,随季节变化明显。隧址区范围内未见地下水露头,地下水一般向沟谷邻区迳流排泄。
2)炭质页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炭质页岩风化带中,含水介质为基岩风化裂隙、层间裂隙及构造裂隙,含水性不均一,富水性受风化裂隙与构造裂隙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部松散层孔隙水补给,顺层间裂隙、构造裂隙向地势相对较低处以间歇性下降泉的形式排泄,水位埋深在11.30~30.60 m,透水性较差。
3)灰岩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炭质页岩与灰岩的不整合接触面、灰岩岩溶裂隙及溶洞中,富水性不均一,主要受地形、岩溶裂隙发育程度等控制,其水位埋深在16.1~42.60 m,属中等—强富水性。隧道施工时,局部溶洞发育部位可能存在透水或涌水现象。
隧道进口段为斜向坡,据钻孔揭露,仰坡表部为残坡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强风化炭质页岩,裂隙较发育,岩体极破碎,稳定性极差,仰坡进口段需进行加固后方可进洞。洞身段在ZK29~ZK44钻孔揭露显示以强风化灰岩为主,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弱透水层,顶部若无支护易产生坍塌,可采用导洞或台阶分步开挖,二次复合支护。隧道出口段为斜向坡,仰坡表部为残坡积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中风化灰岩,风化岩体厚度较小,稳定性较差,需加固处理后方可进洞,见图1、图2。
图1 左线隧道工程地质纵剖面
图2 右线隧道工程地质纵剖面
在隧道左线ZK29和ZK36及右线LK1+540~LK1+610地段均有揭露灰岩溶洞。这些溶洞主要发育在炭质页岩与灰岩的不整合接触面上,富水性较强。为了对隧道涌水量进行合理地评价,需要求取水文地质参数含水层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在勘察过程中,ZK29、ZK36钻孔揭露岩溶裂隙较发育,钻孔见水量大,故选择对两个孔进行抽水试验。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抽水试验成果
根据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用大气降水法和集水廊道法对隧道日平均涌水量进行分析预测。
1)大气降水法。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α为大气降水入渗系数,采用勘察报告中的取值0.2;F为集雨面积,按照隧道两侧各400 m计;P为降雨量,按当地年平均降雨量来计。
按α=0.2,F=497 150 m2,P=1.47 m计算,可得Q0=400.44 m3/d。
2)集水廊道法。集水廊道渗流量示意见图3。
图3 集水廊道渗流量计算方法
单宽渗流量计算公式见式(2):
式中:k为渗透系数,根据抽水试验统计平均值,k=0.123 m/d;H为含水层厚度,根据报告中地下水静止水位平均值与隧道平均高程差值得到。h为隧道内水深,假设隧道内是干的,取h=0。L为横向的影响半径,根据计算得到。
积水廊道两侧的总流量计算公式见式(3):
式中:q为单宽渗流量;L0为垂直于纸面的廊道纵向长度。
按L0=530 m,K=0.123 m/d,H=25.2 m,h=0,L=88.73 m计算,可得Q=933.3 m3/d。
隧址区地下水赋存于岩石节理裂隙中,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由于裂隙多被充填,且向下渐闭合,浅层岩体透水性一般较强,深部岩体透水性一般较弱。浅埋地段洞身围岩透水性较强,地下水易呈股状或涌流状流出。
场地内岩溶形态主要以溶洞为主,场地内ZK39发现钻孔溶洞1处,发育深度在15.2~19.8 m,溶洞高4.6 m,溶洞内全部充填黏土,黏土呈软塑状;场地内ZK40发现钻孔溶洞1处,发育深度在34.5~37.0 m,溶洞高2.5 m,溶洞内全部充填黏土,黏土呈软塑状。
根据钻孔在进口段、洞身段、出口段的探查结果可知:LK1+540~LK1+610地段揭露有灰岩溶洞等不良地质现象,该区域灰岩富水性较强,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透水现象,根据抽水试验成果预测的隧道地下水涌水量达到878.71 m3/d,是本区应重点防范透水地段。
场地基岩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裂隙和岩溶溶洞中。根据本隧址区钻孔揭露的基岩情况可以看到,基岩主要为灰岩和炭质页岩,强风化页岩一般节理裂隙发育,故一般为强透水层;中风化岩节理裂隙较发育或不发育,且多为闭合,一般为弱—微透水层。由于地形利于地下水排泄,故大气降水后,渗入补给的地下水在几天内会自然疏干。
隧道地层中炭质页岩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量较贫乏,弱富水,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大气降水周期及降水量控制显著;灰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场地内隧洞底板标高在141.50~155.60 m,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0.10 m,隧道底板标高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有利于隧道开挖后的自然排水,只要做好隧道排水沟等设施,可以有效降低隧址区的地下水水位,不会对隧道底板起到顶托作用。
1)根据本隧道进口段的围岩地质情况,建议进出洞口段加强洞顶的防护措施,防止冒顶片帮事故发生;施工时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止软弱围岩因浸泡时间过长而软化,预防坍塌事故发生。
2)炭质页岩与灰岩不整合接触面部位岩石极破碎、岩溶较发育,可能存在坍塌、透水等事故隐患,尤其在LK1+540~LK1+610揭露有灰岩溶洞的地段。建议在加强钻孔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的同时,密切监测隧道内的地下水水压和涌水量,采用超前探水、预疏干等预防措施,尽可能防止透水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