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水库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2021-09-15 07:16宝,旭,军,
四川水力发电 2021年4期
关键词:震级断裂带台网

黄 会 宝, 庄 园 旭, 江 德 军, 宋 澄

(1.国能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 610000;3.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0 引 言

水库诱发地震是由于水库蓄水或水位变化而引发的一种独特的地震类型,主要有水库蓄水而引起的地震和在水库邻近地区的地震。水库诱发地震问题始于1940 年,特别是1962 年中国新丰江水库6.1 级、1963 年赞比亚-津巴布韦卡里巴(Kariba)水库6.25级、1966年希腊克里玛斯塔(Kremasta)水库6.3级和1967年印度柯依纳(Koyna)水库6.5级地震,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1]。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至今已有80年,不少地震研究学者对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结果也有不同见解,对地震是否与水库蓄水有关的数据统计也有差异,但对部分水库蓄水后会诱发地震活动的事实达成了共识[2]。在分析水库诱发地震机理时,学者认为库水对环境的载荷作用、孔隙压力扩散作用以及水的润滑作用是库区附近发生地震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地震与水库蓄水的内在联系,提出在实际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和判识中应分析水库地震活动特征。

1 工程及地质背景

1.1 瀑布沟水电工程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汉源和甘洛两县交界处,为大渡河下游控制性水电工程。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利用的一等大(I)型工程,工程主要由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引水发电建筑物、溢洪道、泄洪洞,放空洞和尼日河引水建筑物组成。大坝最大坝高186 m,坝顶长540.5 m,坝顶宽度14 m,水库回水长度72 km,正常蓄水位850.00 m,死水位790.00 m,消落深度60 m,总库容53.37亿m3,为不完全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3 600 MW,大坝设防烈度8度。

1.2 库区地质构造

水库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古老的康滇地轴北段东侧,与现代强烈活动的川滇菱形地块毗邻。水库周围分布了多条大型活动断裂带,包括水库以北的龙门山断裂带(2008年5月12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水库西北的鲜水河断裂带(包括1955年康定7.5级和1973年炉霍7.6级在内的多次7级以上地震)以及水库以南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大凉山断裂,古地震考察显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承载了多次7级地震的平均位错量[3],大凉山断裂带的古地震震级也在7级以上[4]。从近场看库区附近主要发育NW、NE向断裂构造,主要在第四系沉积区上,金坪断裂穿过水库蓄水区域,附近区域分布有美罗断裂、顺河断裂、锣锅坪断裂、红花断裂、黑马乡断裂、乌斯河断裂等多条小规模断裂,自有记录以来未发生过中等以上地震。

1.3 水库地震监测设施

水库地震遥测台网分布在北纬29.0°~29.6°N,东经102.3°~103.1°E区域内,共设置13个子台和1个台网中心。目前采用短周期速度地震计和高分辨率的数据采集器,通过CDMA路由器传输至台网中心。本台网监测震级下限为ML0.5,台站分布及台网监测能力、重点监视区见图1。

(a)台站分布和监测能力 (b)地震重点监视区示意图图1 瀑布沟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及重点监测区示意图

2 地震活动特征

分析水库蓄水区域约10 km范围内地震情况,资料来源于水库地震遥测台网地震信息和地震活动事件,其中蓄水前是2008~2009年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后是指2009~2017年底的地震信息。

2.1 蓄水前的地震活动特征

水库蓄水前共记录到地震事件1077次,主要发生在库区中段汉源县城附近,地震事件统计见表1。库区中段汉源县城附近在蓄水前已经存在密集小震活动,主要集中在0.0

表1 2008~2009年水库蓄水前地震事件统计表

图2 瀑布沟水库中段汉源县附近地震发生时段特征

2.2 蓄水后的地震活动特征

2.2.1 地震活动强度特征

水库2009年11月1日下闸蓄水以来,共记录到地震事件3 290次,平均日发生地震1.1次,最高日发生地震13次,年均发生地震事件数量较蓄水前有明显减少,蓄水后地震事件统计见表2。

表2 2009~2017年瀑布沟水库蓄水后地震事件统计表

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ML≤2.9级范围,占全部地震总数的96.44%,ML≥3.5级地震分别在2011年初、2012年中和2015年共发生3次,4.0≤ML≤4.9级地震仅发生1次,最大地震为2015年4月15日水库库尾以西的石棉ML4.0地震。根据地震强度分析,水库地震多属微震,震级小,少数中等地震,地震强度呈现随机变化特征,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2.2.2 地震活动空间特征

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频次不高,主要分布以库尾的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大凉山断裂带交汇部位以及库区中段汉源县城附近,对库区地震分布密度做空间分布统计(见图3),两个地震密度相对较高的丛集区域满足完整性震级条件的地震每km2约3~10次,其中地震密度相对较高的石棉县附近,沿安宁河断裂带呈NNW-SSE向展布,整体与断裂带走向一致;在汉源县城附近地震分布集中且基本在县城区域,疑似人工生产活动的可能性较高,地震分布见图3。

图3 瀑布沟水库库区地震活动及地震密度分布图(五角星为ML≥4.0地震;三角形为遥测地震台站)

对水库地震SW-NE和NW-SE两个垂直剖面(见图4)进行深度分析,地震深度基本小于30 km范围内。其中SW-NE向剖面将两个丛集区地震分离开来,明显看出深度差异,水库库尾附近丛集地震活动深度在0~30 km范围内,相对于其他区域明显较深;库中段汉源县城丛集地震深度在小于15 km范围内,水库以东零散地震活动大部分地震深度在5~25 km范围内。

图4 瀑布沟水库库区内地震深度垂直剖面投影

2.2.3 地震活动的时间特征

根据水库地震活动分布特征,对于库尾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大凉山断裂带交汇部位的地震活动处于台网监测边缘,该区域理论监测水平覆盖能力为1.0级。为更客观地研究地震活动规律,利用前期学者研究的ZMAP程序[5]中“拟合优度检验法(Goodness of Fit Test,简写为GFT法)”,按最大似然法原理求解b值(震级-频度关系),通过理论地震个数和实际地震个数进行拟合,认为拟合优度值越大地震目录完整性越高,并据此分析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震级Mc,尽可能地使用最多的地震记录进行分析。

拟合优度检验法(GFT 法)是在地震的震级-频度在较大范围内满足古登堡-里克特(G-R)震级频率关系分析方法(lgN=a-bM)的基础上提出的[6],通过对实际震级-频度分布曲线与理论震级-频度分布曲线的比较,发现当震级不完整时,小震拟合效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GFT法正是通过对这些差异的分析,来判别地震目录的完整性。首先假设地震目录自Mi是完整的,采用G-R公式拟合出该震级Mi所对应的ai和bi值,将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对比得出各个震级所对应的拟合优度值R:

式中Bi是指震级大于等于Mi的实际观测地震个数;Si是理论推测的地震个数,Si=10ai-biM

北京城什剎海前海南头,煤灰土新垫就一片场坪,白日照着,有一圈没事可做的闲人,皆为一件小小热闹粘合在那里。

通过计算,实际产出监测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为0.9级,b值为0.872(图5)。以最小完整性震级Mc为0.9级作为震级统计下限,可以看到地震累计发生频度呈现均匀变化(图6),没有明显的加速上升或减速变缓的趋势,表明水库蓄水后对地震数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地震与库水位变化没有直接相关的关系。

图5 瀑布沟水库地震目录拟合关系曲线

图6 瀑布沟水库地震累计发生频度及时间关系

2.2.4 地震震源机理特征

水库诱发地震主要有正倾错动和走滑错动两种类型,近年来学者对高烈度地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显示逆冲型地震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因此,水库地震错动类型主要取决于库区附近已有断裂或裂隙的构造特征。

瀑布沟水库附近地震活动频次呈均匀变化,水库水位周期性升降变化与地震活动频次无明显相关性,地震活动集中区域主要为石棉县城附近,该区域中小地震以走滑地震为主,正倾和逆冲型地震稀少,与该区域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一致。利用该区域中小地震反演的应力张量显示主压应力为进水平的NWW-SEE向,与大区域应力场一致。因此,综合分析认为,水库蓄水后主要为区域应力场扰动造成的中小型构造地震,并非水库蓄水引起的诱发地震。

2.3 地震活动总体情况

水库蓄水且水位快速上升至死水位期间,地震频次较后续时段偏高(见图7),出现地震能量释放阶段,但震级均小于ML1.5,地震均为微小地震,后续地震频次有所减少,各震级分布较为均匀,无突出高震集中分布,总体上水库周边地震活动水平很低。

图7 瀑布沟水库地震发生频度与库水位关系

3 结 语

虽然水库蓄水后没有明显的诱发地震现象,但附近存在大型构造断裂带存在发生中强地震威胁的可能,仍需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密切关注地震活动状态,及时整理分析地震监测成果,同时加大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为水库地震监控和工程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震级断裂带台网
多种震级及其巧妙之处*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基于累积绝对位移值的震级估算方法
地震后各国发布的震级可能不一样?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综合物化探在招平断裂带中段金矿深部找矿的应用
董事会团队断裂带对家族企业传承后多元化战略的影响
新震级标度ML和MS(BB)在西藏测震台网的试用
澜沧江流域小湾、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震级完备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