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冬 徐云 房强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振动力量训练作为时下较为流行且高效的训练方法,也被称为振动刺激训练法,有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两种类型。在我国青少年短跑训练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其内涵在于负重训练中增加机械振动刺激,从而产生肌肉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肌肉收缩力和适应性。为此教练员应积极尝试、勇于探索,拓宽训练思路,获取科学研究实验依据,提高肌肉的爆发力与耐力。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负重振动训练对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的影响。受试者为连云港市体育运动学校年龄在15~19 岁的18 名运动员,全部为男性运动员。实验对象均身体健康,食物摄入量完全一致,训练方案同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参考某知名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的数据资源,总结了振动训练与青少年短跑训练相关的期刊精要,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著作,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为本文研究提供依据和指导。
2.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省内体育学院和多名专家教授,听取了学者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的建议,最后汇集整理。
3.数理统计法
运用了数理统计法和SPSS22.0 的软件,结合用Excel 表格进行统计和保存,应用了先进的振动训练平台和速肌力测试系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将对照组与实验组受测运动员的数据进行评价指标的分析,运用配对T 检验进行比较分析,掌握实验前后的差异,其中 P<0.05 和P<0.01 分别代表显著性差异和非常显著性差异。
4.实验法
利用Power Plate 振动训练仪,对青少年短跑运动采取相关振动力量训练。结合速肌力测试系统,实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峰值力矩进行收集。跳跃高度的采集则选用了我国生产的纵跳测试仪。其中两组受测运动员为随机分配,训练时间为期8周。实验组的运动员完全按照负重振动训练体系进行训练,而对照组则延续以往的训练模式,收集到的数据信度可靠。
实验内容的测试指标包括下蹲纵跳,根据超负荷原理,采用相对保守的策略,要求运动员正确应用技术要领。对照组和实验组必须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完成,练习时间、次数、休息时间不得有任何差异。
(一)髓关节前后比较见表1
表1 训练前后髋关节数据对比
(二)下肢关节HQ 比值变化见表2
表2 训练前后 HQ 比值后数据对比
(三)下肢关节肌群峰值功率变化见表3
表3 训练前后肌群峰值功率数据对比
(一)对下肢专项能力的影响
经过为期8 周的负重振动训练,结合30 米冲刺成绩为参考,发现短跑运动员下肢肌肉以及反应起跑后的加速能力全面提升,证明振动力量训练组取得了良好的训练成果。根据负重半蹲和负重半蹲跳的对比得知,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要想提升运动水平,一方面需要改善短跑运动员的神经肌肉功能,另一方面还需实时混合式训练模式,以期同时快速力量和速度。实验组之所以完胜对照组,是因为增加肌肉刺激的强度,进而促进了运动员肌肉强度和最大力量。基于HQ 比值的定义和内涵,按照力量素质三者类型划分,结果显示振动力量训练后,实验组的短跑运动员30 米冲刺成绩显著提升,这既是负重振动训练的成果,亦是运动员下肢力量耐力变化的直接体现,为此在青少年短跑训练当中,应该侧重对负重振动训练的重视和应用。
(二)对下肢最大力量的影响
短跑运动员成绩的取得与提升,与其下肢最大力量息息相关。通过对8 周训练后训练对比发现,振动力量训练组对比常规力量训练,通过介入振动刺激,能够有效地发展肌肉的最大力量。由于振动刺激后,人体神经系统募集能增强,运动单位参与肌肉活动的水平提升,爆发力的训练效果更好。此外从提高幅度上来看,神经中枢发生适应性变化,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得到升级,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增加,目标肌肉和神经中枢更加协调,引发“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出现,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三)对下肢速度力量的影响
速度力量是短跑技术的核心基础,其兼具速度和力量特征。最终运动训练水平的提升,短跑项目训练亦在与时俱进。短跑运动员需要强劲的爆发力,这就是速度力量的完美融合。青少年时期是爆发力训练的关键阶段,虽然下肢速度力量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天赋,但是后期的努力和训练仍不可或缺。8 周训练后振动力量训练,都有规范性和稳定性,无氧功峰值功率值提升,导致肌肉反射性收缩,蹲跳成绩提高非常明显,增加了肌肉刺激的强度,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显著提高下肢肌肉激活,表现出了强大的速度力量,从而产生更大的力量。
(四)对下肢力量耐力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的力量训练手段,负重振动训练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力量耐力,通过表1、表2 和表3 的对比可以得知,组间比较实验后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基于垂直振动刺激产生的效能,振动力量训练组优势远远高于传统力量训练。这不仅表现在运动员自身血液循环、营养交换的改善方面,而且有助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快速修复,控制快肌的能力得到强化,神经肌肉的协调功能得到改善,更多的慢肌纤维随之产生,肌肉的抗疲劳能力大大提升,运动表现自然会得到增强。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技训练水平的提升,为了有效挖掘我国青少年短跑运动员的潜能,提升训练的质量,采取并应用新型高效的训练手段迫在眉睫。基于青少年身心的特点,结合负重振动训练的核心优势,将其应用到下肢肌肉力量训练当中,不仅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抗阻力量训练,而且可以有效改善下肢关节肌力失衡的问题。当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项目的特点来选择,避免给机体带来损伤,选择更加合适机体的负荷,有效地提高运动员专项能力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