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英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蔬菜栽种技术不断提高,大棚种植方法随之诞生。这种方式不仅让作物的存活率大幅提升,还使种植面积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能够让群众在一个季节同时吃到不同蔬菜,保证了人们所需的营养。基于此,重点论述了大棚黄瓜的选种、晒种等种植技术要点,同时细致阐述了其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供参考。
关键词:大棚黄瓜;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6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6.421 文献标志码: B
黄瓜作为人们较为喜爱的蔬菜之一,市场上对其总需求量非常大,所以种植基地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种植人员能力水平不等,使栽种环节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便需要提升种植技术水准,并将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与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黄瓜的总体产量,同时让蔬菜的质量、口感等方面逐渐变得更好。为给黄瓜生长保证良好的环境,还需要远离病虫害。
1 大棚黄瓜种植技术
1.1 黄瓜选种、晒种
由于各地区之间存在气候温度、土地品种、土壤条件等多方面的差异,所以栽种出的黄瓜在口感与品质上存在不同。
在进行大棚黄瓜种植时,需要根据地区因素选择合适品种。在栽种之前,需要依据当地的气候温湿度、土壤类型挑选出最为合适的品种,防止在过程中因客观因素而导致植株的大面积枯萎与死亡。优先挑选能够抵抗高温、抗病能力较强、产量高并且稳定的类型,在种植面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升蔬菜总产量。
在挑选出合适的种植品种之后,还需对其进行加工与处理,保证籽粒发芽率以及成活率大幅提升,确保产出总量。黄瓜种子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将其平铺之后晒干,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第一,先将种子放至温水中浸泡,水温在50~60 ℃之间,保持此状态下5 h。第二,浸泡后,对其进行消毒杀菌,将消毒药水用水稀释过后,可进行二次泡种。
1.2 准备苗床
在大棚黄瓜种植技术中,包括对于苗床的整理与准备。该环节目的是为了能够将种子的出苗、成活等概率大幅提升,通过在其中铺垫营养较为丰富的土壤,使其为幼苗生长提供丰富的养分与有机物质。在种植人员挑选合适土壤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选择出较为肥沃并且适宜蔬菜生长的区域。在该范围内将苗床需要的面积规划出来,再以此为基础计算出每株幼苗需要的肥料剂量,在源头上提升蔬菜的质量、口感和营养品质。
1.3 幼苗管理
将经过处理后的种子,播种到翻整过的土地里,耐心等待黃瓜幼苗从土壤中出来。在此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恒定的20 ℃左右,防止气温出现大幅度变化,经过7 d幼苗便生长出来。这时需要其移栽到营养钵之中,持续到植株花芽分化的阶段。在进入该阶段时,需要内部温度时刻保持在25 ℃左右,夜间需要将室温控制在13~15 ℃,这样会对植株光合作用有较大帮助。在该时期要保持苗床土壤长期湿润的状态,并适量追加磷酸二氢钾与尿素,使得幼苗能够茁壮生长。
1.4 幼苗定植
在黄瓜幼苗的生长期达到30~40 d时,茎秆的横径宽度达到0.6~0.8 cm,植株的整体高度达到了10 cm,幼苗的叶片发育很平展、肥厚,颜色呈现出浓绿的状态,处于3~4叶1心时,便可以对幼苗开展下一环节操作。
在进行定植的过程中,需要每行之间的距离在60 cm,幼苗之间相距约33 cm。作为管理工作最为关键的部分,一旦在过程中出现了技术失误,便会对存活率发生较大影响。在工作开展之前,还需要对幼苗的土壤进行合理施肥与松土,使其在定植场地内能时刻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同时需要严格把控温湿度与肥力程度。在定植工作完成后,需要将棚内的温度保持在25 ℃,使得幼苗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活力,避免温度过低产生恶劣的定植影响。
2 大棚黄瓜的病虫害防治
2.1 综合消毒
在植株的生长前期,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对整体大棚内部进行消毒杀菌工作,其中主要涉及苗床、种子等方面。在温室内部的种子拉秧之后,可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将棚膜盖上,完成后会成为一个较为密闭的空间,利用高温效果将其内部存有的病菌消灭干净,这样的方法能在幼苗生长过程中大幅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还可使用消毒药物,将其喷洒在土地中,再使用塑料薄膜将其覆盖,通过较高的内部温度来产生药剂蒸汽,并使其能够扩散进入到土地之中,从而消灭内部存在的病菌。在对种子进行消毒时,要使用合适的药物与剂量,最佳选择是300倍的福尔马林溶液。将种子放置并浸泡1 h,使用清水清洗后,才能够进行种植。还可以选用晒种的方法,比较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
2.2 科学育苗
科学育苗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病虫害发生。先需要调配药土与营养土的比例,营养土需要使用近5年没有种植过瓜果类蔬菜的土壤,将其与优质的腐熟料进行混合。营养土、腐熟肥料、腐熟马粪的比例是6∶3∶1,在每立方米土中掺入2.5 kg磷酸二氢钾、2.1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4 kg过磷酸钙、0.6 kg硫酸钾。将田园土壤与有机肥两种物质进行过筛,再将处理过的每100 kg土中依次加入68%浓度的金雷水分散颗粒药剂、25%浓度的适乐时,并将其搅拌均匀。通过对其的合理使用,能够在幼苗时期对立枯病、炭疽病等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使用直径与高度都为10 cm的营养钵,在其内部装入高度为8 cm的营养土,在使用水将其浇透之后,放置一枚已经发芽的种子,盖上1 cm厚的土壤,使用平地盖膜的方式,有利于保护墒。同时需要在移栽之前喷一次50%浓度的500倍多菌灵溶液。
2.3 药物防治
温室内部环境不仅对瓜果蔬菜生长具备一定帮助,同时有利于病菌与害虫的生长与繁殖,所以病虫害成为了大棚内部种植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黄瓜病虫害发生较为迅速与猛烈,传播快、危害强成为显著特征。一旦不能够及时进行防治,极有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损失。大棚内种植的黄瓜出现次数较多,危害程度最为严重的有霉霜病、白粉病、蚜虫、红线虫等,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2.3.1 霜霉病
霜霉病是大棚黄瓜发病中最为常见的病症,其具备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的特点,极容易造成内部的蔬菜受损。对其进行防治时,每667 m2土地使用5%浓度的百菌清粉尘剂。将其融入到1 kg水中,搅拌均匀后再进行喷洒,每隔7 d开展1次。还可以使用80%浓度的代森锰锌与25%的600倍甲霜灵,每7 d喷洒2~3次即可。
2.3.2 白粉病
白粉病作为黄瓜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在初期阶段进行治理时,可以选用25%浓度的三唑酮1 500倍液,或是1 000倍的70%浓度甲基硫菌灵进行治理,间隔5~7 d喷洒1次,一共进行3次即可。
2.3.3 猝倒病
猝倒病主要发病时期是在黄瓜的幼苗阶段,该疾病还有“卡脖子” “掉苗”等俗称。在幼苗感染疾病时,由于根部位置受到了较为严重的伤害,难以再支撑幼苗的直立,从而使其枯竭而死。在对其进行治理时,可以使用效果优良、毒性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理,还可选用80%浓度的大生M-45与50%浓度的多菌灵600倍液进行防治,需要使用2~3次,能够彻底防治该病症。
2.3.4 灰霉病
灰霉病还被称为烂果病,近些年该病症暴发的概率正在不断上涨,其会让结出的黄瓜腐烂,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进行防治时,可使用25%浓度的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2.3.5 蚜虫
蚜虫主要是在黄瓜叶片背面吸收其内部的液体,使得正常生长的叶子变得干枯蜷缩,同时会感染病毒。在发现虫害时,需要将群集的叶子修剪掉,保持内部良好通风的效果,再使用2 000~3 000倍溴氰菊酯乳油进行喷洒防治。
2.3.6 红蜘蛛
在进行红蜘蛛防治时,可以选择使用3 000倍液15%浓度的哒螨酮、73%浓度的克螨、2.5%天王星乳油等药剂进行喷洒,从而达到治理效果。每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在10 d,连续使用3次。同时需在用药后再用熏蒸消毒的方法,将被损坏的枝叶修剪掉。
2.4 温湿度控制
黄瓜作为喜欢温度的蔬菜,非常喜爱高温天气,在植株处于30 ℃的环境之内,果实生长的速度会比以往快许多,一旦超过了33 ℃时便会让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生长速度逐渐放缓。在大棚中进行种植时,可以使用生态调节的方法,对温度进行管控。使用通风与排湿的方法,将棚内温度进行调控,使其长期控制在对植株生长有利的条件内。同样的方法,也能够对病虫害的暴发起到一定防治效果。在该阶段要注意叶片上尽量不能留有水珠,否则极易造成烂叶的情况。
在低溫、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霜霉病、灰霉病等症状,所以要对内部进行严格监控,及时开展通风排湿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控制好相应的温度。上午不能超过33 ℃,中午保持在28 ℃,夜晚需要在13 ℃,所有阶段的温差均不可超过2 ℃。
3 总结
从文中看出,大棚黄瓜种植技术能够在不同季节内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使其营养均衡发展。为了能够提升种植的产量、质量、口感等,必须要对选种、晒种、苗床准备、幼苗管理、定植、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加大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促使该行业的长期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