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荣
摘 要:大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不仅是生活中所需的农产品,也是主要的经济作物,被人们广泛种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关系着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着个体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为了增加大豆的种植效果和收成产值,针对现阶段的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探讨,分析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措施,以提高大豆种植产业效益,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39-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651;S565.1 文献标志码: B
1 大豆种植技术
1.1 优良品种选择与种植处理
大豆起源于我国,据记载已有5 000多年种植历史,随着我国生物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大豆种植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基因优良的大豆品种供农民种植选择,不同大豆有各自的优点和特征。在选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质选择抵抗力强、品质优良、产量高的品种。在种植前,应先处理好大豆种子,细心筛选,选出没有腐坏、没有虫眼且颗粒圆满的的豆种,之后在阳光下晒足48 h幫助种子发芽,并在播种前做好种子的灭菌处理。
1.2 播种时机与土壤翻整
我国大豆种植分春、夏两个播种季节,清明过后是种植高峰期,但由于南北跨度较大,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影响,播种进程有快有慢,播种时间有早有晚。当土壤深为5 cm、温度在10 ℃时,是播种的最佳时机。除了要选对播种时间,还要做好土壤翻整,在播种14 d前,种植大豆区域的深层土壤要暴露在阳光的紫外线下,以减少土壤中的虫卵和病菌,同时清理残留的塑料、石子、杂草等废物。
1.3 种植技术选择
根据大豆品种和种植条件选择不同的种植技术,是确保大豆的存活率、增产增收的前提,窄行密植和垄体分层是目前主要的大豆种植技术。窄行密植是传统大豆的种植方法,适用于矮小的大豆苗,对大豆苗种植深度要准确把握,过深或过浅都会错过幼苗正常的出土时机,还会影响扎根并对后续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垄体分层是新型的大豆种植技术,通过在种植垄体下层进行水肥管理,利用农业种植器械精准控制每棵大豆苗的距离,增强养分输送,虽然需要频繁疏松土壤,种植成本较高,但可有效增强大豆的抗病能力[1]。
1.4 栽培管理
大豆的栽培管理是控制大豆生长过程的关键,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种植时机和种植的深度,避免过深或过浅的播种导致病虫害多发,在出苗后要及时检查是否存在缺苗状况,并进行补苗,做好后续的定期除草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大豆的种植密度,当大豆每株距离过大时会提高单株产量,却不能使总产量最大化,因此,种植密度要根据当地环境气候与大豆品种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土壤肥力高,大豆茎枝多且长势喜人时,可以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1.5 水肥管理
科学严格的水肥管理,可以为大豆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保证大豆种植的产量和质量。在栽培过程中注意肥料的使用并严格控制相互搭配。在大豆种植前,种植者通过对土壤肥力检测和对大豆品种特点的了解,制订施肥计划和确定施肥日程,选择合适的化肥,并控制用量,注意有机肥料的搭配。加强大豆根系水分,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帮助大豆稳定健康生长的同时,降低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避免干裂、酸化,大豆种植要保持长远目光,保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大豆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防治意识淡薄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地区从事种植工作的主力军是年龄偏大、体力较弱的老年人,留守劳动力大多都坚持传统农业大豆种植技术,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防虫害意识较为薄弱。在发现有病虫害时,仅是简单地进行农药喷洒,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科学防治措施,错过了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好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的普及以及宣传工作,使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了解不够,不利于大豆种植和农业的发展。
2.2 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
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生长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病虫害威胁,影响着大豆的生长。许多种植人员没有较高的病虫害防治水平,对为害大豆生长的病虫害没有制订防治方案。对大豆病虫害防治时间模糊、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农药选择和配比用量,过于依赖积累的传统经验。种植户没有及时发现大豆病虫害发生规律,不能设置抵御大豆病虫害的第一道防线,加之大豆病虫害防治设备落后,甚至人工喷洒农药,致使达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技术的落后、农药管理不当和农药市场缺乏规范,是导致大豆病虫害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重要因素。
3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提升种植人员的防治意识
提高大豆病虫害防治效果,要先提升种植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意识。目前农村劳动力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加快病虫害防治知识和技术的推广,当地农业部门和机构针对性地在农闲时期深入宣传大豆病虫害防治思想和知识,种植人员从自身角度提高对病虫害防治的意识,提高大豆病虫害防治效果,保证高质量生产。
3.2 增强种植技术培训
为解决大豆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问题,相关部门需要系统性地组织种植户学习,深入指导,重点对化学农药防治、药物种类、用药剂量及配比进行讲解。在农忙时期,尤其是在种植关键期和病虫害高发期,应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贯彻大豆种植“预防为先、综合防治”的理念,避免产生种植人员随意混合使用农药、大剂量使用,导致药力不足,病虫害防治失败[2]。也要规范农药售卖者和经营商,保证其正确配药、合理推荐、安全使用,促进新农药核心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促进大豆病虫害防治工作。
4 大豆病虫害种类与防治技术
4.1 大豆虫害防治
(1)蚜虫防治:蚜虫是农业种植的重点防治对象,也是大豆在生長期常见的害虫。当气温升高、日照和降水量都充足时,是大豆蚜虫增长和活跃的高峰期,附着在大豆植株上的蚜虫会啃噬大豆的茎叶,阻碍大豆生长。在大豆结荚期,蚜虫会破坏大豆颗粒,不仅降低产量,而且会使大豆籽粒残缺、不饱满。蚜虫的繁殖速度极快,在传播时还会携带多种病毒。要保证大豆种植质量,必须要加强对蚜虫的防控,化学防控技术是有效应对蚜虫的办法,在大豆种植前,可以对大豆进行包衣处理,阻断蚜虫对大豆植株不同部位的侵害,在发现蚜虫时,可以选择氧乐果或多灵菌药剂进行适量喷洒。
(2)食心虫防治:食心虫是在全国不同大豆种植区均会发生的虫害,随着夏季的到来,潜伏在地下的食心虫虫卵变成幼虫,钻出地面变形为蛹,在盛夏期化为成虫并开始产卵,5~6 d会孵化出新的幼虫。食心虫主要啃食大豆豆粒,由于繁殖数量巨大且速度迅猛,会严重影响大豆收成。对付食心虫一方面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在选择大豆品种时,要选择木质化程度高的大豆种苗,在气温较低的秋冬季节,及时翻耕土壤可以提高食心虫的死亡率或者覆盖地膜,防止幼虫钻出地面;另一方面使用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涂抹敌敌畏或喷洒白僵菌,以降低成虫孵化率,也可引入食心虫的天敌赤眼蜂,使其寄生在食心虫幼虫身上,使食心虫快速死亡。
(3)大豆红蜘蛛防治:大豆红蜘蛛又称朱砂叶螨,近年来已成为为害大豆产量的主要元凶。大豆红蜘蛛受精的虫卵会藏在土壤缝隙、杂草根部以及大豆残体中越冬,次年4月开始活动,当气温达到20 ℃以上时,是大豆红蜘蛛快速繁殖时期。红蜘蛛会在大豆叶片上结网,成群吸食叶片汁水,导致叶子卷曲枯黄甚至脱落,严重时大片大豆植株整棵死亡。避免土壤干旱、定期清理杂草,确保大豆底肥充足且控制氮肥施入量,是防治红蜘蛛的必要条件。在发现大豆叶面卷曲度达到10%时,可以喷洒40%二氯杀螨醇1 000倍液,连续3次,也可使用生物药剂2.5%华光霉素600倍液。
(4)豆天蛾防治:大豆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是豆天蛾的主要寄主植物,一般在4—10月出现。幼虫期会啃食大豆叶片,使叶片缺刻成孔,成虫食量巨大,可以将豆株整个吃光,使其无法结荚。豆天蛾防治,选择成熟晚、皮厚秆硬的品种,充分利用幼虫的背光性和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降低豆田落卵,还可以喷洒杀螟杆菌500倍液或溴氰菊酯乳剂5 000倍液。
4.2 大豆病害防治
①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是真菌病害,易发生在7月份,危害植株根以外部位,在成株期感染会使叶茎和荚壳腐烂,严重时导致大豆颗粒无收。阴雨连绵、地势低洼、氮肥重施和密植过度都会加重发病,因此在种植时,要注意疏垄、增强通风、加强排水并及时清除病残体。②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豆产区,在病害严重时不会引发大豆叶子早落凋零、豆粒霉烂,但会降低大豆总产量的1/3。根据不同地区病害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抗病品种,种植前对大豆种子拌以克霉灵或其他拌种药剂,及时清除病苗减少感染。
5 结语
为确保大豆产量,提高种植效率,应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合理选种、适时播种、适当施肥,优化种植等管理措施,重视大豆病虫害防治,认真分析当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对患病植株加以治疗或清除,有效地掌握病虫害防治方法,提高科技水平,促进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朱喜宁.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1(4):61-62.
[ 2 ] 陈丽丽.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2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