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旺
摘 要:玉米是我国一种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和质量对食品质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而一直以来都得到国家高度的重视。对于玉米来说,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玉米产量与质量的两个重要环节,如何高质量落实这两个环节的工作非常值得探究。为进一步明确和掌握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从播种前准备、播种作业、田间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来分析论述,可以为从事玉米产业研究和玉米生产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防治;种植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4-003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 B
在玉米种植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较多,尤其是要做好品种选择,也要做好土壤、肥料、水分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工作。基于此,必须给予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工作高度的重视,从多方面展开分析探讨。
1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
1.1 播种前的准备
在玉米播种前,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主要有3个方面,即种子的选择、种子的质量检查和种子的处理。在品种选择上,拒绝使用转基因玉米品种,首选杂交品种,确保品种优质、高产、耐水、耐肥。在种子质量检查时,务必确保玉米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严禁存在缺损、虫蛀等不良情况。
在种子处理上,要重点做好选种、晒种、拌种这3个方面的工作。在选种时,要将所有的破粒、虫蛀粒、小粒、未成熟秕粒、霉变烂粒、杂粒清理出去,确保种子的纯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净度在98%以上,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在晒种时,时间选择在正式播种前的2~3 d,厚度控制在2~3 cm,在晒种过程中每日翻动的次数控制为3~4次。在拌种时,严禁使用甲拌磷、克百威等杀虫剂的种衣剂,必须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玉米种衣剂,比如可以使用辛硫磷、毒死蜱等药剂拌种,其优势在于可有效防治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等害虫。
1.2 播种作业
播种作业对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尤为关键,在此过程中要合理确定播种期、播种方法和播种量。在播种期上,在小麦收获后适时播种,力求早播。在播种方法上,可以选择在收麦后不耕翻灭茬或直接播种,采取等行距和大小行皆可,若选择等行距,则控制为60 cm左右。在选择大、小行距时,大行距控制为83~100 cm,小行距控制为33~55 cm。在播种量控制上,通常播种量控制在3~4.5 kg/667 m2。
1.3 留苗密度控制
在确定留苗密度时,秉承一点原则,即植株矮的比高的密、肥地比薄地密、紧凑型比松散型密、生育期短的比长的密。松散型品种控制在3 000~3 500 株/667 m2,紧凑型品种控制在3 800~4 500株/667 m2[1]。
1.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工作要重点做好化学除草、间定苗、开沟与中耕除草、培土这4个方面的工作。
(1)化学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可以喷洒除草剂,也可以选择在苗期进行定向喷雾。需要注意,在化学除草时要合理确定除草剂种类,并准确控制使用量,比如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可使用除草剂乙阿水,每667 m2地使用150 mL,并兑水30 g,使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到地表。
(2)间定苗。在间定苗时,严格遵循“四去四留”的原则,即去掉弱苗,留下壮苗;去掉大小苗,留下齐苗;去掉病苗,留下健苗;去掉混杂苗,留下纯苗。若是遇到缺株,则两侧可留双苗。
(3)开沟与中耕除草。对于硬茬播种,对没有喷洒除草剂的玉米地块来说,待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将植株的行间根茬、杂草和板结等地方及时清理干净。若是存在降水较多,则要做好排水工作,严防出现芽涝。苗期则需要做到早中耕、勤中耕、深中耕,在中耕时要尽量地浅。
(4)培土。在大喇叭口期,要适当追肥培土,培土高度控制在10 cm以内。
1.5 施肥管理
在玉米施肥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轻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在种肥施入时,使用5 kg/667 m2硫酸铵、尿素或磷酸二铵,要确保种肥地互相分离,之后使用土层覆盖。在苗期施肥时,要遵循轻施的原则,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应在苗期全部使用完毕,施肥后覆土埋严,若是土壤墒情不佳,则要及时浇水。重施穗肥的时间应选定在大喇叭口期,高产田占氮肥总追施量的50%~60%,需要追加纯氮肥6.3~10.0 kg/667 m2,在追肥时条施或穴施需要距植株15~20 cm[2]。在补施粒肥时所施入的粒肥控制在总氮量的10%~20%,追加的纯氮肥控制为1.3~4 kg/667 m2。在灌浆期缺肥时,可使用叶面追肥的方法快速补给。
1.6 灌溉作业
在玉米灌溉时,要始终结合土壤情況和玉米需水规律来确定灌溉量,要做好拔节水、抽雄水、灌浆水的灌溉工作,并尽量做到节水灌溉,可以优先选择沟灌、畦灌、喷灌和微灌这4种方法。具体来说,在播种期土壤水分指标要控制在75%左右,在苗期土壤水分指标要控制在65%~75%,在抽穗期土壤水分指标要控制在75%~85%,在灌浆期土壤水分指标要控制在67%~75%。另外,除了苗期以外,在玉米各个生育期的田间持水量一旦降低至60%以下时,要及时浇水[3]。
1.7 排涝作业
若玉米种植地易积水,或是低洼地,在遇到涝害时要及时排除积水,结合培土挖好排水沟。在玉米生长前期非常怕涝,淹水时长不能超过0.5 d。在玉米生长后期虽然对洪涝的敏感性降低,但依然需要高度注意,淹水时间不能超过1 d。
2 玉米病虫草害以及其他灾害防治技术
2.1 防治原则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会受到病虫草的侵害,所以在防治时需要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在具体防治时优先使用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在使用化学防治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
2.2 病虫害防治
①在发生锈病时,发病初期可使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第一次喷洒结束后间隔7 d,再继续喷洒一次,连续喷洒两次即可。②在发生大、小斑病时,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使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第一次喷洒结束后间隔7~10 d,再喷洒一次。③在发生黑穗病时,发病初期可使用三唑酮的高效、低毒玉米种衣剂对种子加以包衣處理,也可使用戊唑醇的高效、低毒玉米种衣剂。④为有效防治黏虫、蓟马,要及时使用药物。为预防黏虫,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幼脲、辛硫磷,通过喷雾的方式来防治[4];为预防蓟马,可使用5%吡虫啉乳油1 500~2 000倍液来防治。⑤为有效防治玉米螟,要结合玉米的生长特点来确定药物使用量。在小口期,可使用1.5%辛硫磷颗粒剂0.25 kg,与7.5 kg的细沙搅拌在一起,混合均匀后轻轻撒到玉米植株的心叶。若是当地的种植条件和经济条件允许,则可在田间卵块达3~4块时释放较多的赤眼蜂,所释放的赤眼蜂数量要控制在2万~3万头/667 m2,分成两次释放,两次间隔时间控制在5~7 d。除此之外,当玉米螟数量过多时,可通过黑光灯进行诱杀。⑥在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时,可以通过3种方式防治。第一是使用低毒杀虫剂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可使用20%丁硫·福·戊唑悬浮种衣剂,也可使用25%丁硫·福悬浮种衣剂;第二是在玉米播种前使用毒死蜱或辛硫磷等药剂拌种;第三是在玉米出苗后,早晨翻出新被害玉米植株根部附近的土壤,通过人工方式去捕捉幼虫,在出苗后可撒施毒饵,可将辛硫磷拌炒熟的豆饼作为毒饵。
2.3 杂草防治
在玉米播种后,若是土壤墒情较好,土地可以喷洒40%乙·莠可湿性粉剂3 000~3 750 mL/hm2,或者喷洒33%二甲戊乐灵乳油1 500 mL+72%都尔乳油1 125 mL+水750 L。在杂草2~5叶期可以喷施4%玉农乐悬浮剂1 500 mL/hm2。
2.4 其他灾害防治
若是在玉米苗期遇到雹灾,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可以喷施叶面肥,帮助玉米恢复生长能力,最大限度降低产量损失。若是在拔节后遇到雹灾,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结合具体情况来采取措施。在风灾防治上,若是小口期遭遇大风而出现倒伏,可以不采取措施。对于小口期遭遇大风所发生的倒伏,要尽快处理,及时扶正,同时要浅培土,可以尽快稳固玉米植株的根部,增强抗倒伏能力。
3 结语
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这两个方面的工作可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务必给予高度重视。在玉米种植管理工作中,要重点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播种作业、田间管理、灌溉、施肥等多项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尤其是要科学选择玉米品种,从源头上保障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严格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具体情况来高质量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带给玉米种植的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 1 ] 马明武.玉米种植管理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6):3-4.
[ 2 ] 刘杰.玉米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0):50.
[ 3 ] 孙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33):92-93.
[ 4 ] 刘佳中,李永强,谢淑娜,等.杀菌剂和杀虫剂使用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及效益分析[J].植物保护,2020,46(2):23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