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月娥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播种密度对蒙古黄芪种苗繁育产量的影响,采用A5kg/667m2、B10kg/667m2、C15kg/667m2、D20kg/667m2不同的播种量为供试材料,结果表明:播种量在10~15kg之间,蒙古黄芪种苗密度合理,产量高,品质优。
关键词:蒙古黄芪;播种密度;产量
1 概述
黄芪是六盘山地区道地中药材,为豆科黄芪属(AstragaIus mongho 1iCUS Bunge),以根入药,是药食两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据《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要求,结合六盘山区道地中药材蒙古黄芪资源现状、生产条件及自然环境,选择蒙古黄芪做试验材料,对种子种苗繁育设置了不同种植密度配比试验,研究探索蒙古黄芪在不同种植密度配比下繁育出高产优质种子种苗,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以便应用于大田生产。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区域概况
试验区设在宁夏隆德县隆德县沙塘镇新民村。该村位于沙塘镇西部,属河谷川道半干旱农业区,气候温暖,土地平坦,灌溉设施齐全,交通方便,是黄芪育苗的适选地。试验地占地面积为1666.67m2,主要供试品种以蒙古黄芪为主。
2.2 试验材料
供试验的种子应精选纯净度高,两年内生产的优质蒙古蒙古黄芪种子作为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小区设置
本试验设立播种量为A5kg/667m2、B10kg/667m2、C15kg/667m2、D20kg/667m2四个处理,每个处理三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15m2,区距20cm、区组50cm。
2.3.2 播法与播量
按小区播量依次编号称量种子,对号入座,均匀撒入处理小区。用开沟锄进行开沟条播,行距20cm,播后耱平。在用覆盖遮阳网遮阴保墒。
2.3.3 测产汇总
种苗生长期在每个小区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个点取10株分别进行测定相关数据,采收期在每个小区内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个点取四分一平方米进行测产,计算出各个小区的产量。(详见表5)
2.3.4 试验结果
(1)蒙古黄芪不同播种密度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种密度对蒙古黄芪种苗地上部分生长均表
现出一定的影响。随着播种量的提高,密度增加,种苗对水、肥、光、温需求矛盾加剧,株高、茎粗的变化差异较大,亩播量5kg、10kg、15kg、20kg,株高分别为20.8cm、21.5cm、19.3cm、14.2cm;侧枝数为8.1个、7.8个、7.5个、6.2个;茎粗分别为5.9mm、5.5mm、5.2mm、4.8mm。在适生密度内,随播量增加,密度增大,种苗变矮小,生长不良。播种量在10kg,密度合理,种苗生长健壮。
(2)不同播种密度对蒙古黄芪种苗地下根系生长量的影响
从图6可以看出:不同的播种密度对蒙古黄芪种苗根系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随着密度的增加,种苗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减少,根系因缺少必要的生长条件,种苗生长不良。亩播量5kg、10kg、15kg、20kg,根长分别为22.6cm、23.5cm、21.2cm、15.3cm;根头粗为7.8mm、6.6mm、5.8mm、4.6mm;単株重分别为16.5g、15.3g、13.5g、9.6g。在适生密度内,随播量增加,密度增大,根长、根头粗及単株重相应减少。播种量10kg,种苗密度合理,种苗根系生长健壮,质量等级高。
(3)不同播种密度对蒙古黄芪种苗质量产量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从种苗根长、鲜重、根头粗以及处理小区产量等指標的相关性分析,播种密度对蒙古黄芪种苗产量、亩产值影响显著,播种量10kg/667m2,产量最高为924.91kg/667m2,产值为9249.07元,种苗质量等级最高;依次是播种量15kg/667m2,产量为724.81kg/667m2,产值为7248.07元;最差的是播种量5kg/667m2和20kg/667m2,产量、产值低于570kg、5700元,种苗质量等次差。
综合上述:播种量在10~15kg之间,蒙古黄芪种苗密度合理,产量高,品质优。
(4)蒙古黄芪不同播种量与种苗质量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从图8可以看出,不同播种量与蒙古黄芪种苗产量、产值之间着很大相关性,产量产值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暨投入的增加而增长,当播种量达到10kg后,产量产值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暨投入的增加而减少,播种量越大,投入越高,产量产值越低。
参考文献
[1] 张鼎新.陇西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9(1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