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本期特邀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张云及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共产党人精神与价值观研究”创新团队,以笔谈的形式深入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总书记的论述,是在深刻洞察一百年前建黨历史实践基础上对建党精神所作出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诉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起鲜明的政治品格。” ①百年征程,百年奋斗。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尽管因时因地因人因事不同,所反映的精神形态各异,但从总体上而论,其思想本源、文化内涵、政治品格和理论特征,则是相通的和一脉相承的。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发扬光大和鲜活运用。伟大的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的源头活水,也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开首之篇。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统帅之魂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是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杰出代表,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者。从1918年7月起,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后,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率先组织成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这既是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也为建党作了重要准备。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蔡和森和第一个倡导唯物史观是党的哲学根据的毛泽东,也相继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蔡和森于1920年8月写信给毛泽东,强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显然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以唯物史观为人生哲学、社会哲学的出发点,结果适与有产阶级的唯物派相反,故我们今日研究学问,宜先把唯理观与唯物观分个清楚,才不至堕入迷阵。” ②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过程中,就已经十分注重其理论要义及其理论精髓。毛泽东于1921年1月21日写了一封短信,对蔡的主张深表赞同,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③。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此时已经扎根于青年蔡和森、毛泽东的思想深处。从1920年8月陈独秀等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到一大、二大、四大在上海召开;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振聋发聩的《中国共产党宣言》和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到二大通过的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章,再到四大通过的宣言、决议案,都庄严宣告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阶级社会是阶级斗争历史的原理,表示坚信《共产党宣言》所阐述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神经中枢;规定党的基本任务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提出了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强调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崇高理想。
坚持真理、坚定理想,是中国共产党行为准则一个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评判标志,更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时代航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之魂、发展壮大之魂,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继续奋进之魂。井冈山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彰显了我们党坚定的理想信念,鼓舞着红军将士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尽管他们开始还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从而为长征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长征的历史表明:共产主义信念是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坚强的信念、伟大的精神,铸造了我们的军魂、我们的党魂,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血脉之基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④。因为共产主义不是一种狭隘的地域的运动,共产党毫无个人的私利,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解放全人类。中国共产党正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危亡之秋,在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死关头,顺应中国人民梦想翻身、渴望解放的时代呼唤中诞生的。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身处黑暗和战乱、暴戾和剥夺、灾难和苦痛年代,形成了从忧国忧民到救国救民的初心使命,把救亡图存刻在了自已的旗帜上,成为自觉担当的历史重任。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努力以新思想影响人民;李大钊呼喊“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就是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党的先驱们立志于创造“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因此,为中国人民实现和平、民主、独立、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成了他们为之终身奋斗的梦想,但他们更懂得:“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阻碍的军阀,乃是中国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近代民主政治,若不建设在最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之上,是没有不崩坏的。”为了实现真正的民意,在建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对群众、特别是对工人阶级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工人群众真正认识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力量,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920年,陈独秀到上海不久,就开始到工人中间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先后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中华工会总会等劳动团体去调查。4月2日,陈独秀发表了《劳动者的觉悟》演说,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他称赞“社会上各项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世界上“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俞秀松、李启汉等也脱下学生装,穿上工人服,到工厂去打工,在工人夜校上课,他们都明确表达“工人是天”的道理,教育大家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时代使命。
一百年来,我们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冲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 ⑤首创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凝聚成反法西斯战争的磅礴力量,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凸显了坚守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情怀,铸就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首次打败美帝侵略者、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丰碑。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一次又一次地彰显了我们党伟大的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血脉之基就是牢不可破、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那样:“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 ⑥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关键之要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之际,一出生就铭刻着为民族复兴而战的烙印,流淌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一腔热血,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党的先驱们不愧是一群无私无畏、勇于献身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因为他们懂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随时随地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但是,他们是中国先进阶级——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他们的思想境界和斗争精神与工人阶级心心相印、息息相通。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海罢工工人勇敢地亮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吾辈数十万工人,愿牺牲生命,为学界商界后援,与野蛮的强权战。”与野蛮的强权战,没有牺牲生命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就不可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要使梦想成真,唯有奋斗、唯有拼搏!
中国共产党的先驅们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成为党的历史上第一批光辉的楷模。青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出了:“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的豪言壮语;陈独秀潇洒宣称:“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李大钊坚信“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并预言:“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先驱们的慷慨陈词,始终被历史所见证。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来源于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和对共产主义的信念。蔡和森、毛泽东等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蔡和森围绕“改造中国与世界”总方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而“其重要使命在打破资本经济制度”;党、工会、合作社和苏维埃是“无产阶级革命之四种利器”;但“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⑦。在毛泽东看来,蔡和森的意见,“以为应用俄国式的方法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是赞成马克思的方法的”。而“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应对各种危机挑战中,始终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铸就了永放光芒的遵义会议精神。西柏坡培育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就是藐视国民党的 “强大”,当机立断实行战略决战,开创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宏伟实践。在人类与自然界这场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有敌无我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为最终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保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四、忠诚于党、不负人民是固本之源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按照列宁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具有广泛群众性、严格纪律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不要忠诚于党,能不能忠诚于党,是建党之初衡量党员合格与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必备条件。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就规定了入党的硬条件:“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强调“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把忠诚于党、严明纪律放在首要地位,为确保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和组织上的纯洁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培育忠诚于党的政治自觉和守正不阿的自律意识创造了条件。红岩精神那种“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政治品格和“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收官,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精神风貌,又一次书写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上“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崭新篇章。
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因为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⑨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百折不挠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中国犹如一轮朝日升起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和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人民!
历史川流不息,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在新的征程中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努力赓续红色血脉,让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注释:
①⑥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②⑦《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3页。
③⑧《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1页。
⑤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1月9日,第2版。
作者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 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