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行健”文化,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贡献“盐城机电力量”

2021-09-14 14:05本刊编辑部
职教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行健校企育人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57年,1984年改办职教,1988年改名为江苏省盐城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盐城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3年增挂盐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校牌;2005年升格为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机电分院校牌。学校始终秉持“崇尚行健精神,培育双馨人才”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成人成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积极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学校正初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联盟办学、现代学徒制办学和国际国内合作办学相互促进的“一体两翼三融合”办学新格局。多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首批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领航学校建设单位。为深入了解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行健”文化,探索“盐城机电力量”,本刊编辑部王文静专程采访了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茆艾磊。

王文静:茆校长您好,很开心和您有一次交流的机会。在采访之前我了解到,贵校精心打造了“行健”校园文化,您能介绍一下“行健”文化的内涵吗?

茆艾磊:谢谢您对我们学校的关注。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倡导文化、拓展内涵、塑造精神、提升品位”的文化育人顶层设计目标,我校立足于长期以来积淀的文化底蕴,用不变的文化情怀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健”文化品牌。总的来说,“行健”文化的内涵有三个层次。

首先,我想从学校校史文脉这一角度来谈一下学校“行健”文化的内涵。学校始建于1957年,转办职教于改革开放初,升格办学于本世纪始,发展壮大于新时代。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在传承“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基础上凝练出“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从字面上来看,“行健”一词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易》,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永不停止。学校“行健”文化最初的“厚德而行、自强而健”内涵即强调师生应自强不息,进德修业,自我追求人生的进步,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要不屈不挠。学校“行健”文化的“行”有“践行、推行、品行、德行、行动、行为”等多层释义,“健”具有“健康、健美、健全、健壮、稳健、强健”等多重含义。从学校“行健”文化内涵“厚德而行、自强而健”中突出“健”,到“厚德敦行、积健为雄”中强调“雄”,再到“行天下、健人生”中锚定“人生”,可以认为是引领学校师生成长的三重“行健”文化境界,体现的是盐城机电高职人不忘教育初心,又不断抬高目标定位,最终要实现“高质量育人”的终极目标追求。

其次,我想从学校“五自”德育工作路径来谈一下“行健”文化的内涵。“行健”文化倡导“工匠精神做事、匠心情怀育人”全面而和谐的学校核心价值观,笃定坚守立德树人根本遵循,培养“知行合一”匠心人才。为了回答“我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于2013年提出“自强、自信、自立、自尊、自爱”的“五自”德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学校把“五自”教育融入到“节日专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體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特色主题教育”等五大系列教育中,丰富“五自”教育内涵。学校定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身心健康修身活动、企业文化熏陶活动、创意创业立志活动”等五大系列活动,拓宽“五自”教育途径。

最后,我想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谈一下“行健”文化的内涵。“行健”文化倡导“日积月累、学深养到、弦歌不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用稳健的步伐奠定雄厚的基础,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升华。作为全国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省领航计划建设单位、盐城职教的窗口学校,学校主动担负起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成就师生“行天下、健人生”的目标追求。

王文静:听您这么一说,“行健”文化确实是学校独有的特色,围绕“行健”文化,贵校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茆艾磊:围绕“行健”文化,我校在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立德树人方面都有一些做法,我主要从立德树人和校企合作两方面谈一下吧。在立德树人方面,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近年来,我校以高标准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验收为契机,扩大试点专业,深化“三教”改革,实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学校精心打造“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擦亮“自强、自信、自立、自尊、自爱”的“五自”德育品牌,在育人体系与工作机制两个维度、学校与班级两大层面、学生工作与学科教学两大领域、校内与校外两个空间以及课内与课外两种时间范畴等方面注重分类具象,强化示范引领,全力构筑立德树人主阵地,把立德树人融入精神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立体化、校本化立德树人工作格局,着力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学校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努力探索“联动政府、联合行业、联结园区、联盟企业”的合作办学机制,“政行园企校”五方协同聚力,构建了“校厂店互动,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实施德国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高标准通过国家教育部验收。目前,学校有合作企业189家,紧密型校企合作单位56家。近两年,学校先后与上海企想集团、江苏天合诚功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投资5 000多万元建设校企融合实训基地、职业体验馆,校企双方开启了双赢发展的崭新局面。此外,学校以12名省高层次人才、3个省名师工作室为标帜,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王文静:感谢您精彩的分享!您能分别从精神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这六个方面谈一谈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做法吗?

茆艾磊:好的。在文化育人方面,构建教师对学生“立什么德”“成什么人”的校本化愿景,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前提。学校秉承“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通过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铁军精神”,传承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的“盐阜精神”,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娟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实现匠心圆梦,四大精神的引领构建出本校对“立德树人”的独特理解和特色追求。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到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使学生深刻感悟“铁军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学校还开展“铁军精神”主题演讲比赛,邀请专家学者、新四军老同志来校举办讲座,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渠道,帮助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学校培育、弘扬和发展“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机电高职校训精神,使之内化为广大师生高度认同、共同坚守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学校还利用学校机房、车间等实训场所,仿真企业的工作场景,设置与企业一样的岗位或角色,要求学生遵守与企业一致的相关管理规定,如统一着装、佩戴工号牌上岗、执行考勤制度等,使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接受企业的文化教育、严格的管理并感受企业文化内涵,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在文化育人方面,学校着力将学校文化外显为师生的教育行为和校风、校训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内隐为师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面向未来发展,学校在传承“团结、勤奋、务实、创新”校风的基础上,凝练出“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理念,倡导“身体健康、言行健强、智能健全、心灵健美”全面而和谐的行健教育。学校逐渐探索出以“运动—行动—活动”为主线的实践教育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健体魄、强精神,工匠精神做事、匠心情怀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人为本、厚德而行、自强而健、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敬业、严谨、博学、求精”的教风和“明理、笃学、善思、多能”的学风。

从以“匠心”命名的现代实训中心,到蕴含人文思想的园、池、亭、桥、石,再到《馨香校园》特色读本,学校将“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优良品格、社会风尚、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反映其中,使物化的建筑与景观发揮育人功能,让师生在“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学校还新建“传统文化体验馆、铁军文化展示馆、海盐文化展示馆、匠心文化展示馆、非遗文化研习馆”,以“五大文化展示馆”为平台,加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地域红色文化教育、海盐文化教育和崇尚实践的匠心文化教育。

在课程育人方面,学校通过课程引领,既发挥专业课、实习实训课在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也注重在专业课、实习实训课上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学校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明确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努力实现“学校有氛围、系部有特点、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的“七有”工作目标,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局面。

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要求,学校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标准,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行动导向理念指引下,教师从各自专业(学科)角度,紧紧结合专业(学科)特点、职业素养需求,借助微课、仿真动画、数字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校企共建面向职业岗位的校本特色教材和资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是非判断力,培养学生在平凡岗位上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与习惯。

在活动育人方面,学校从生活劳动、专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三个维度,实现劳动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系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具有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其中,生活劳动特别强调寝室卫生清洁、教室卫生保洁,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校通过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学院,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助力学生快速实现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的双提升。学生通过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慈善公益、义工服务等活动,达到了培养劳动价值观和提高服务能力的目的。学校秉承活动育人的宗旨,把“五自”教育融入到“五大系列教育”(即节日专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特色主题教育)和“五大系列活动”(即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身心健康修身活动、企业文化熏陶活动、创意创业立志活动)中,并通过“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班会、团员素质拓展等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强化活动育人效果。

在职业育人方面,学校以完善学生成长为主线的“数据云”,构建“课程、基础、专业、岗位、拓展”五个模块,创新职业素养的评价方式,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技术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荣誉和资格资质,将职业素养纳入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学校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开设相应的课程,为学校提供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和学科信息与社会资源,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全力践行适合的教育理念;扩建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金三角模式”(个人自我探索、对职业的探索、对资源的评估和掌控)的推广应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职业定向和职业探索。学校还积极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探索产教融合企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联合企业打造“创业、就业”平台,引导学生了解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在管理育人方面,学校引导教师见贤思齐,提升人格品质,优化学识和能力,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标准。学校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到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制度管理、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充分调动音、体、美教师在“五育”中的自觉性和行为的示范效应,让每位教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为加快实现“幸福和谐、智慧创新、平安有序、书香匠心”的四大校园愿景而努力。学校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抓好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学校印发了《关于党委班子成员挂钩党支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挂钩系部、系部中层干部挂钩年级、党员教师挂钩班级的工作实施方案》《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十项要求》《关于进一步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构建激励新机制的通知》等文件,以“岗位说明书”的形式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育人职责,并出台岗位“工作行为规范”和“负面清单”制度,将《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师德公约》要求融入到“招生、入学、资助、创新、创业到毕业”等岗位职责中,对学生开展全环节、分层次、分阶段教育、引导和帮助,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王文静:听您这么一说,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实事。回到“行健”文化,您能详细谈一下贵校围绕“行健”文化,在校企合作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吗?

茆艾磊:首先,学校跳出“传统桎梏”,高位擘画统筹机制。“一体化、高质量、新格局”是江苏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科学研判。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文件指示,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构建了产教融合制度框架及动力机制,并在试行中不断完善。学校制定并通过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考核评价指标》等规范性指导文件,以激发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建设。我们要“敢为人先”,努力做一个“领路人”。

其次,学校破解“壁炉现象”,高位助推产教融合。我校制定了基于产业人才需求导向,“立足盐城、接轨大上海、深耕长三角、辐射周边沿海城市群”的调研实施方案。2020年暑期,学校开展了“百师进百企,精准对接园区,提升服务能级”的专项调研活动,校领导及60余名管理干部分批次、分组进园进企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合作,就专业建设的适配度、“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等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并与政企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随后,学校继续加大调研力度和深度,先后走进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中国动漫集团国家动漫创意研发中心动漫发展研究院等开展实地调研,与汽车、信息技术、传媒、电气及储能等行业龙头企业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能源领域开展合作创新、协同培养。今年伊始,学校连续多次奔赴上海,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分会共商集成电路、新能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相关合作事宜,并在上海摩登汽车有限公司总部调研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长三角区域人才培训和交流合作,今年5月,学校联合上海临港集团创新管理学院、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就沪苏集聚区成立长三角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项目可行性開展了先期调研,并形成了《长三角技术技能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方案(讨论稿)》,构建了“一个总部、两个学科发展中心、三个实训基地、四个人才服务中心”的运营体系。深入产教融合、扎根实地调研,我们“俯首甘为孺子牛”,努力做一个“实干家”。

再次,学校打破“单向壁垒”,组建联盟共享资源智库。六年前,我在盐城市教育局任职时,组建了12个职业教育联盟(集团),主动服务全市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新特产业。目前,我校牵头的职教联盟有两个:一个是盐城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联盟,主要对接我市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紧随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蝶变”,形成跨政、园、行、企、校等多方携手合作的大联盟,提升了联盟服务区域经济的能级。另一个是江苏沿海地区职业学校教师发展联盟。我校于2020年牵头成立了跨盐城、连云港、南通三个沿海大市,12所职业学校的教师发展联盟,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今年学校还组织召开了沿海地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教师发展”研讨会,举办了沿海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论坛,以“平台+服务”的模式进一步汇聚联盟资源,共谋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助力产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21年4月22—23日,环渤海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携手烟台数字经济产教联盟联合举办了沿海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论坛,在技术、人才等方面不断扩大合作边界,为我们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双向赋能搭建了更具前瞻性、更具影响力的大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汇聚联盟力量,我们既是“踏浪者”,也是“追梦人”。

此外,学校延续“契约纽带”,实行企业学院实体嵌入办学。近几年,我校不断深化主体多元的办学体制改革,加快与企业合作关系的速度,拓宽与企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截至目前,学校现有合作企业189家,其中有诚功集团、上海企想集团、江苏长虹集团等在内的上市龙头企业近30家,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的紧密型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有56家。为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学校持续深化与紧密型龙头企业的契约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学院,企业以实体嵌入学校办学实践。“企业学院”是由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需求,以互惠互利、成果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以学校为依托,以专业为载体,开展互信、合作的新型联合办学形式。学校强化“四化”:主体双元化、运行实体化、功能综合化、目标一致化,真正实现校企双方协同育人、联合培养。学校通过校企共商建设方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建立多功能高水平实训基地,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学校实现企业学院由契约形式到实体功能运行的有效衔接,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实到实处。深化产教融合,我们始终“戮力前行”,既是“探索者”,也是“领航员”。

最后,我校擎起“培训大旗”,实现“学历+职业”齐头并进。我校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培训:一是强化技能培训;二是拓展社会培训。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培训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社会培训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激励性文件,有序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学校积极贯彻实施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实施1+X证书试点工作,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重点,促进书证融通,打造升级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学校先后与江苏久飞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无人机系统工程师培训、与北京天下标局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招投标管理职业技能培训等,以90%以上的高过关率通过了考核。此外,学校主动走出校园,积极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提升我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社会贡献度;与企业、乡镇联合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成人中专等各类社会培训,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工程。目前,学校与60个企业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正如火如荼,年培训员工达3 000人;成人中专培训卓有成效,学历+技能培训年超2 000人,培训的广度和深度登上了一个新台阶。深化产教融合,面向社会服务,我们“责无旁贷”,努力做一个“践行者”。

王文静:感谢您精彩的分享,可以看出,学校在立德树人、校企合作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些都是值得其他中职学校学习的。面向未来,您能谈一下贵校的“十四五”规划吗?

茆艾磊:面向“十四五”,我校的规划总结来说就是8个方面。第一,确定一个发展新思路。“十四五”时期,我校将认真研判职教发展面临的形势,科学规划发展路径,紧扣“一体化”“高质量”“新格局”三个关键词,努力走出一条我校自己的“高标准规划、高速度建设、高层次办学、高水平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五高”发展之路。第二,明晰两个发展新路径。一方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学校人事制度、师资队伍管理、教学评价等制度改革。另一方面扩大开放,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同时加大与高等职业院校及地方标杆企业的合作力度。第三,构建“三重”发展新格局。经过五年跨越发展,学校要初步构建形成“一体两翼三融合”办学新格局。“一体”的含义是:要实现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学校事业与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城融合同频共振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两翼”是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同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服务能级的“内涵外延双提升”的新格局;“三融合”主要是努力实现学校发展与联盟办学、现代学徒制办学和国际国内合作办学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办学新格局。第四,丰富四大校园新内涵。2018年,我们提出“幸福和谐、智慧创新、平安有序、书香匠心”四大校园建设。新时期,我们要不断拓展丰富四大校园内涵,使师生有更强的获得感。“幸福和谐”就是要加大生活、学习的优质服务供给,使师生幸福指数不断提升,让“安全、健康、幸福、和谐”成为文明校园的主旋律。“智慧创新”就是要打造5G背景下以先进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监管系统、评价系统和教学系统,还要创立与优化智慧校园文化系统,为师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沟通、交流、展示平台。“平安有序”就是要始终把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形成强有力的学校安全防范机制。“书香匠心”就是要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中打造彰显职业学校特点的书香校园,“韶华不负春光美,最是书香能致远”,引导学生在传承工匠文化中,践行并弘扬匠心精神。第五,做好五大发展新文章,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五大文章,书写学校发展新篇章。一是做好新校建设文章,实现高标准建设、高起点办学;二是做好党建引领文章,实现党的建设与学校发展双促进双提高;三是做好立德树人文章,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目标;四是做好产教融合文章,实现学校服务能级再提升;五是做好队伍建设文章,实现凝聚合力,助推发展的新局面。第六,贯彻六大发展新方针。我们将坚定把“两争一前列”作为“十四五”发展的主旋律,按照“建新校、提水平,挖内涵、增效能,稳规模、调结构,树新风、强师德,深融合、促发展,塑品牌、扩影响”的6项36字方针,努力探索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发展之路。第七,完成七大领航新任务。领航校建设给我们明确了七大新任务,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努力在领航中领跑。一是聚焦立德树人,打造德育工作新生态;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人才培养新样本;三是聚力队伍建设,培育双师教学新团队;四是强化党建引领,完善学校治理新体系;五是创建智慧校园,服务教育教学新发展;六是对接国际标准,创塑国际合作新品牌;七是发挥专业优势,作出服务社会新贡献。第八,实现学校在办学影响上、专业建设上、德育创新上、人才培养上、队伍建设上、教学科研上、合作服务上、学校治理上八项28条新目标,具体的目标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王文静:好的。感谢您今天为我们介绍了贵校的“行健”文化的内涵以及在立德树人、校企合作方面的做法,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感受到了“盐城机电力量”,也领略到了“盐城机电风采”。可以看出,在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盐城机电既是一个“实干家”,又是一个“踏浪者”,更是一个“追梦人”,衷心祝愿贵校越办越好!谢谢!

[責任编辑   王文静]

猜你喜欢
行健校企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陈雨瑄 顾行健
Man and Music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A review of kidnapp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