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玲 李晖 张进 林春燕 钟巧
医院作为各种疾病主要治疗机构,存在各式各样细菌[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及居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也不再止步于医疗质量上,对医院管理、服务水平及就诊环境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医院如何进行卫生管理也备受关注。医院作为主要医疗场所,最不能避免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等问题,致使医院内部卫生问题不能有效进行控制,增加疾病传播、医患纠纷等不良事件的发生[2]。想要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就需加强医院卫生管理工作,提前全面做好各方面卫生管理工作,可以对细菌、病毒等起到有效灭除作用[3]。多年来,主要以实施常规卫生管理模式对医院卫生进行管理,虽对医院卫生改善有一定效果,但医务人员将重点工作只放于救治工作之中,对卫生改善积极性及参与性不高,并对突发性事件缺乏相关管理制度,因此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中,对医务人员实施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医务管理质量合格率及卫生管理制度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个人综合能力,现报道如下。
选择医院2019年5月—2020年6月医务工作者76名,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名,男20名,女18名,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2.13±1.67)岁,工龄2~25年,平均工龄(12.67±0.93)年,对该组医务人员实施常规卫生管理模式。组内护士30名,护士长2名,高级护士4名,主任医师2名。观察组38名,男19名,女19名,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2.89±1.72)岁,工龄2~24年,平均工龄(12.11±0.87)年,对该组医务人员实施安全卫生管理模式,组内护士29名,护士长2名,高级护士5名,主任医师2名。参与本次研究工作人员均为医院正式职工,均经过医院卫生管理相关流程培训。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男女比例、年龄、工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常规卫生管理模式,安排相关卫生管理人员每天定时定点对院内进行全面消毒,并在消毒后进行检测,看消毒程度是否符合标准,在医院各区洗手间内设立卫生宣教贴纸,并在显眼处设立相关知识手册领取处,时刻提醒安全意识,在医院建立相对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相关医务人员采取排班制,并告诫不可擅自离岗,以防突发事件发生[4]。
观察组实施安全卫生管理模式[5]:(1)对医务人员个人素质提升:定期开展与卫生管理相关培训及教育活动,鼓励医务人员积极进行参与,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及知识水平,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安全意识,加大对医务人员培养及管理,加强学术交流工作,为医务人员创造外出学习机会及条件,对其个人素质及业务能力进行提升。(2)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需要根据医务人员个人日常生活,合理化安排排班表,在进行工作安排时,结合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及工作资历,实行“老带新”安排制度进行分配,并对医务人员工作及生活方面问题给予酌情帮助,这样可有效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3)对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改善:因医院就医人数众多,医务人员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其工作压力较大,舒适的工作环境不仅能改善医务人员不良情绪,更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为医务人员配备休息室,在休息室内配置沙发、饮水机、绿植等,定期对休息室进行打扫,保持干净整洁。(4)对医院卫生管理制度改善:对医务人员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汇总并举行会议,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探讨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制定相对完善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及奖惩等制度,强化其责任意识。(5)对医院卫生管理进行监督: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可以由多个部门共同组成,每天对环境清洁效果及消毒效果落实,可以先从原部门进行各自检查开始,后期改变为多个部门联合检查,管理小组需安排不定时抽查或每月定期检查一次,对管理质量起到提升作用。
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合格率,≥80%为良好,50%~79%为一般,低于50%为差,良好率+一般率=总合格率。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让医务根据工作环境、薪资待遇、人际关系及工作制度对医院卫生管理制度进行评分,分为满意及不满意两个选项,满意度越高,表明该管理制度越好。
根据沟通能力、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对两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并评分,各项评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越好[6]。
采用IBM公司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分析本研究中统计学数据,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医务人员质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务人员管理质量总合格率 [例(%)]
观察组医务人员对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务人员对医院卫生管理制度满意度 [例(%)]
观察组医务人员各项综合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务人员综合能力评分(分, ±s)
表3 两组医务人员综合能力评分(分, ±s)
组别 例数 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沟通能力 综合能力对照组 3882.67±1.5684.13±1.6286.83±1.9384.73±1.85观察组 3895.89±2.2496.48±2.5196.16±2.3795.68±2.18 t值 - 9.0318.9767.9418.013 P值 - <0.05 <0.05 <0.05 <0.05
医院在现代社会中是主要医疗场所,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且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8]。医院环境、 安全及公共卫生方面突发事件均包含在医院卫生管理中,医院除了医疗救治功能外,更担负着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医学研究等职能,因此好的管理模式在医院公共卫生中起到重要作用[9]。良好的医疗环境不仅可以对患者疾病康复提供好的帮助,更可以减少病毒传播及感染的发生,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品质逐渐提高,对身体健康及医务服务水平也越发重视,但经常无法避免医院与医患之间矛盾与纠纷,导致患者对医院及卫生管理方面十分不满[10]。医院存在人群密集、人流量大、细菌较多、内部环境不好控制等问题,因此如何对医院环境清洁及医务人员服务水平进行提高、保障医疗安全问题也成为医疗上较为重视问题点之一,现我国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正处于摸索阶段,具有一定上升空间[11]。
常规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导向进行的卫生管理制度,大多以引导医务人员对个人实际工作完成为主,虽已应用多年,对医院卫生清洁管理有一定效果,但医务人员工作目标相对比较模糊,缺乏较为清晰的管理方向,导致医务人员工作参与及积极性不高,因此管理质量并不到位,管理效果未能达到理想程度。对医院卫生管理工作完善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各部门相关管理人员互相协调、帮助,并结合实际状况,对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12-13]。在本次研究中,对医务人员实施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安全卫生管理模式近年来,在医疗机构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对医护人员个人素质及专业水平进行提高,降低医务人员工作压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薪资待遇,以此使医疗卫生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并创造出优质的医疗团队[14-16]。在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医务人员质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新老搭配”安排方式对医务人员工作进行有效安排,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负担,在不影响其自身生活情况下制定出合理化排班表,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并成立管理专项督导小组,每天对环境清洁、消毒效果等进行检查,小组成员可以由多个部门共同组成,先对本部门开启自检工作,后多个部门共同检查,可定期检查或不定时抽查,有效提高其管理质量。观察组医务人员对医院各项卫生管理制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医务人员工作较为繁重,其工作压力较大,为其安排舒适的工作环境,对减轻医务人员工作压力也有着较大作用,为其配备相应休息室,在其休息室配置一定设施,如空调、沙发等,并可以根据休息室设计摆放一些绿植,对休息室定期进行打扫,确保其整洁,对医务人员不良情绪缓解起到一定作用。将医务人员提出管理制度问题点举行小组会议进行探讨,并及时给予解决、优化,提高医务人员对管理制度满意度。观察组医务人员各项综合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医务人员定期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多创造医务人员外出学习机会、增加学术交流机会,使其提升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并对医务人员日常表现进行年度考核,制定合理奖罚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对医务人员实施安全卫生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医务管理质量合格率及卫生管理制度满意度,提高医务人员个人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