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丽,王利波,侯 平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为主,多由窦房传导功能或窦房结起搏功能障碍所导致。本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患者通常在40岁后出现症状,多见于60~70岁老年人[1-2]。临床药物治疗时以对症治疗、控制原发病为主,严重者给予植入起搏器。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甚理想,无法控制疾病的发展。植入起搏器虽可长期控制病情,但手术具有一定风险,且存在术后并发症,部分患者无法承担手术费用,接受度低。中医药疗法广泛应用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其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亦可避免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控制疾病的发展。结合历代医家相关记载,可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即为中医学中的“心悸”。疾病的发生发展多因患者为老年人群,阳气亏虚,无以推动气血的运行,导致血液停于心脉,日久成瘀,阻滞脉道,心阳不振,心脉不畅,引发心悸等症状,以阳虚血瘀型较为多见[3-4]。督脉灸疗法属于中医独特灸法,具有温阳通脉的疗效。参仙升脉口服液能温阳补气、活血化瘀,可以有效缓解阳虚血瘀型心律失常[5]。
本研究观察督脉灸联合参仙升脉口服液对阳虚血瘀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窦房结功能、24 h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心内二科收治的阳虚血瘀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60.92±12.5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3±1.65)年;治疗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1.22±13.11)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71±1.26)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参照《心脏病学》[6],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心电图等辅助检查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阿托品试验阳性;③参照《实用中医心血管病学》[7]中医辨病为心悸,证属阳虚血瘀型;④年龄35~75岁。本研究经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自愿参与试验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②患者精神状态欠佳,不能参与试验;③近期服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④对试验涉及药物过敏。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34例,给予口服阿替洛尔片25 mg或50 mg,2次/d等常规治疗,定期心电监护,嘱患者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督脉灸联合参仙升脉口服液进行治疗,参仙升脉口服液10 ml,2次/d,20 ml/次。督脉灸由本科室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方法:嘱患者脱下上衣,暴露后背后于病床上取俯卧位。清洁患者背部皮肤,并取适量生姜,捣碎成糊状后,沿患者督脉平铺开,上至大椎穴,下至腰俞穴,厚约4 cm,宽约15 cm。随后将艾绒附在生姜上,铺成梯形,底宽约7 cm,顶宽约4 cm,高约3 cm。最后,点燃艾绒,燃尽为1壮,每周1次,每次3壮。艾绒燃烧期间密切关注患者感受,以防温度过高烫伤患者。单次治疗结束后,嘱患者12 h内注意保暖,勿吹空调,勿洗澡,禁食辛辣油腻之品。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其疗效。
1.5 观察指标
1.5.1 中医症状积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悸、畏寒肢冷、舌有瘀点等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按照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2、4、6分。
1.5.2 窦房结功能 参照《心律失常新进展》[9],检查患者窦房结功能。本试验采用食道调搏检查,对患者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窦房结功能改善情况。
1.5.3 24 h动态心电图 参照《心脏病学》[6],分别于治疗前后给予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次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及平均心率的变化情况。
1.5.4 评价标准 中医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心悸、乏力、畏寒、肢冷等中医症状积分减少率≥80%,窦房结功能基本恢复至正常,即为显效;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减少率≥50%,心悸偶有发作,无乏力、畏寒肢冷等症状,窦房结功能明显改善,即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缓解,窦房结功能无改善,甚者加重,即为无效。
2.1 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2.2 窦房结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窦房结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窦房传导时间(SAC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及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均缩短(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ACT、CSNRT、SNRT比较
2.3 24 h动态心电图 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及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及平均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次/min)
2.4 临床疗效评价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17%vs.82.36%,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但往往均伴有因心率缓慢引起的各脏器组织供血不足的表现[9-10]。其中以脑供血不足较为常见,表现为头晕、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情绪易激动、反应迟钝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短暂黑蒙,甚至引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疾病[11-12]。
中医学认为,气具有推动、温煦的作用,患者阳气亏虚,则无以推动气血上行心脉、无以温煦血液,日久成瘀壅于心脉,致使心脉失养、心脉不畅而引发心悸[13-15]。参仙升脉口服液为中成药,可发挥温补肾阳、安神定悸、活血散瘀的作用[16]。其中红参为本方之君药,具有大补元气、益心复脉的作用,药理上能强心、调节心血管系统,还能提高免疫力、强壮补虚,可显著改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动缓慢等症状[17]。补骨脂与淫羊藿为臣药,辅助君药以发挥温肾阳的功效。两者联用,可强心、扩血管、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从而恢复窦房结功能[18]。佐药为枸杞子、细辛和麻黄,枸杞子入肾可益精助阳,研究表明,枸杞子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时可显著消除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乏力、头晕等症状。细辛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其提取物和去甲乌药碱可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率。麻黄中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具有较强的强心和兴奋心脏的作用,可改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悸、失眠等临床表现[19-20]。水蛭、丹参均为通经、散瘀、活血药,为本方之使药。两者能够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心肌局部供血,缓解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症状,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恢复血液的正常流通。督脉灸属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是一种独特的灸疗方法,又可称为长蛇灸或铺灸,可治疗慢性、虚寒性及督脉诸证,具体包括心脏、呼吸等多种系统疾病。督脉在中医学中,为“阳脉之海”,可主一身之阳。传统艾灸疗法可扶正固本、驱除寒邪、温阳通络,但其单个艾炷的作用范围及热力均较小。督脉灸将艾灸疗法和督脉有机结合起来,所用艾炷更多、温通力更强、火力更足,从而发挥较强的温通散寒、助阳行气的功效[21],且治疗前在患者背部平铺生姜泥糊,亦可增加通经络、补元阳、散寒之功效,可从根本上消除阳虚血瘀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理因素。
综上所述,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督脉灸可有效恢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窦房结功能,对于阳虚血瘀型患者具有温阳补气、活血定悸、散瘀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动缓慢等临床症状,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