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妮 李昌洲
摘要:城市社区垃圾问题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大城市病,是制约未来城市健康发展的瓶颈。此次研究我们以N市为例,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升垃圾治理效率、减少污染物危害的积极举措,在N市垃圾分类治理措施的推行实施中,厨余垃圾的处理面对较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基于N市厨余垃圾治理的现状背景,从而深入地分析了厨余垃圾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厨余垃圾的治理办法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垃圾分类;厨余垃圾;处理方法
一、N市厨余垃圾治理现状
(一)N市廚余垃圾分类背景
2021年我国政府积极支持推动环境卫生相关事业体制改革,提升全国城乡清洁宜居环境指数,大力推广厨余垃圾卫生自行分类治理制度,为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厨余垃圾治理将作为关系城乡人民生活居住环境的重要环节,直接密切影响关系到城乡人民干部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质量。目前N市正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垃圾分类,厨余垃圾作为分类处理的重要一部分,其产生量与日俱增。N市厨余垃圾以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为基本原则,以政府推动为主导,机构运作、公众参与、科技支撑为发展思路,打造社区垃圾治理生态自循环体系,致力倡导健康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二)N市厨余垃圾分类现状
在垃圾收集分类处理政策正式推行后,N市对厨余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进行了各类相关收集和处理方式的准确归类,将其与一般家庭日常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类进行了明确区分,提升了厨余垃圾处理的有效性。据有效数据统计显示,我国超过70%的城市垃圾都是厨余垃圾。
(三)厨余垃圾治理对垃圾分类问题的意义
厨余垃圾是一种能“变废为宝”的资源。首先,要对厨余垃圾单独分类,再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对厨余垃圾分类进行综合处理再回收利用,将厨余垃圾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再使用。不仅能够提高环境卫生水平,还可以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带来动力。
二、N市厨余垃圾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问题:垃圾堆放环境危害性强
厨余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化学气体一旦释放,会严重污染了N市大气和整个N市的正常生活环境。厨余垃圾在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的污染物,这会导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厨余垃圾会导致蚊、蝇、蟑螂和老鼠的滋生,这往往会带来细菌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厨余垃圾处理常常是采用简单材料覆盖,这造成大量有毒气体的产生,容易造成易燃易爆的事件发生。
(二)技术问题:焚烧处理综合成本率高
厨余垃圾的焚烧处理的原理通过高温对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去除,而且焚烧后的垃圾体积会大大减少,便于利用和处理。但是厨余垃圾成分复杂,焚烧会产生具有污染性的有害气体、粉尘颗粒,这会对N市的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垃圾焚烧需要N市政府投资建立专用的设备,价格昂贵,焚烧处理综合成本高。
(三)意识问题:分类治理环保意识性弱
我国知晓厨余垃圾分类的程度可以达到90%,但能够真正参加并坚持分类的人数往往还不到20%,这导致居民厨余垃圾准确率、参与率和投放率都较低,而且即使部分社区居民对于厨余垃圾已经做到源头处理分类,但保洁工人也不能做到对厨余垃圾的分类处理运输,最终结果导致处理好的垃圾又混作一堆了。前端影响后端,后端制约前端,没能形成良性循环。
三、促进N市垃圾分类对厨余垃圾的改进措施
(一)制定垃圾分类的治理程序
城市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厨余垃圾分类的专项规划。N市应当明确完善厨余分类回收体系,确定厨余分类处理收集、运输和分类处理垃圾设施以及厨余垃圾资源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处理设施的规划总体布局,在厨余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项目选址、建设上,要避免垃圾产生严重环境污染和“邻避效应”等突出环境问题,N市在统筹规划之下,使垃圾设施项目建设符合当前城市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这说明布局合理性也是一个关键。
(二)给予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
政府应有相关部门财政出资,其一厨余垃圾废物含水量高,是导致厨余垃圾处理热值偏低的一个根本原因,因此政府应通过引进技术对城市垃圾处理中的厨余垃圾含水率热值进行有效降低。其二引进人才对厨余垃圾处理采用多种方法,厨余垃圾分类不应仅仅只使用垃圾焚烧技术,还应结合多种技术进行对厨余垃圾的治理。其三健全垃圾分类的焚烧设施,可采用焚烧设备国产化或主要设备进口、其他设备国产化的办法来有效降低成本。
(三)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推进
通过相关责任人组织督导员对垃圾分类投放,与此同时,也要将分类标准和分类具体要求通过更佳贴近居民的宣传方式实现。通过运用多种宣传形式,可以增加厨余垃圾的公益宣传活动效果。
四、总结
2021年是中国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开展的关键之年,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背景下,大量厨余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其处理处置凸显出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基层人民的健康生活,关系资源的节约使用,也是我们经济社会文明发展水平一个至关重要的集中体现。垃圾分类,道阻且跻;厨余治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邓俊,徐琬莹,周传斌.北京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效调查及其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3,34(01):395-400.
[2]岳金柱.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垃圾分类处理——从源头破解垃圾围城与污染的治本之策[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12(06):26-29.
[3]谢炜平,梁彦杰,何德文,邹原.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环境卫生工程,2008(02):43-45+48.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基于单片机技术的自降解厨余垃圾桶研发》;项目编号:2021R427012。
作者简介:
吴佳妮(1998-),女,汉族,浙江温州人,宁波财经学院财富管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在校大三学生,研究方向:垃圾分类。
李昌洲(1999-),男,汉族,浙江台州人,宁波财经学院财富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在校大三学生,研究方向: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