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文南 黄丽庆 吴浪波
【摘要】目的:探讨珠海某区腹泻患者粪便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住院和门诊腹泻患者617例的粪便培养,对培养阳性的实施血清分型,对菌株实施检测,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实施分析。结果:2019年全年617例腹泻者粪便中分离出沙门菌共39株,血清型12种,以Ⅰ4,5,12:i:-和肠炎沙门菌为主。菌株对舒巴坦/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磺胺甲恶唑/甲氧胺嘧啶耐药性其次,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耐药性较低,6株双重或以上耐药。结论:沙门菌中Ⅰ4,5,12:i:-和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具有严重耐药性,特别是对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
【关键词】腹泻;沙门菌;血清学分型
【中图分类号】R3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4-0230-02
沙门菌是引起食源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沙门菌属于细菌,常见于受污染的蛋类、肉类及水产品中,感染后会引发伤寒、胃肠炎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2]。沙门菌的血清型复杂多变,不同血清的致病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具有差异。近年来,畜牧业、养殖业非治疗性使用抗生素以及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使沙门菌的耐药性不断升高,给患者的药物选择造成困难[3]。为了解本地区沙门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情况,本研究选取珠海某区腹泻患者粪便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及药敏情况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分析对象选择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腹泻患者617例,所有患者年龄均在3个月~79岁,包括27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龄(21.03±10.30)岁,其中9例患者年龄<1岁,所占比例为23.08%,19例患者年龄1~10岁,所占比例为48.72%,9例年龄20~79岁,所占比例23.08%,4~8月为集中发病时间段,发病最多的月份为7月份,11例发生于7月份,所占比例为28.21%,6月份和9月份各5例,所占比例为12.82%,其他患者发病分散在其他月份。不明确可疑食物。
纳入标准:符合腹泻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依从性;标本污染。
1.2.方法
1.2.1 主要仪器与试剂。沙门菌显色培养基(科马嘉)、营养琼脂(广东环凯)、GN鉴定卡(生物梅里埃)、沙门菌诊断血清(丹麦SSI)、MH平板(广东环凯)、药敏纸片(OXOID)、药敏分配器(OXOID)、去离子水系统(Milipore)及药敏分析系统。1.2.2 标本采集。粪便标本经沙门志贺菌增菌肉汤增菌后,接种培养基培养18 h,挑取XLD培养基上可疑的黑色菌落,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菌种,若鉴定结果为沙门菌,则从科马嘉显色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到脑心浸液平板上,37 ℃培养16 h,生理盐水制备菌悬液,用GN鉴定卡生化鉴定,诊断血清进行O抗原分型,再用0.6%营养软琼脂H抗原分型,血清诱导后进行H抗原第2相鉴定,生理盐水做自凝对照。根据K~W血清分型表确定血清型。
1.2.3 药敏试验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自动化仪器对已分型的沙门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利用全自动药敏分析和细菌鉴定仪对细菌药敏测试卡片(AST-GN)实施药敏试验。对菌落应用无菌脱脂棉签挑选,涂于哥伦比亚血平板,15 min内37 ℃培养,在无菌盐水(0.45%)中进行研磨,在试管中插入药敏测试卡片导管。选择15种抗菌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等。以沙门菌和肠杆菌的药敏标准(MIC)为判断药敏结果,大肠杆菌ATCC25922为质控菌株。
1.3.观察指标
血清型分析包括39株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耐药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录入SPSS 22.0软件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Fisher 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型分析.
本研究中共检测出沙门菌39株,分别属于4个群,12种血清型,B群、D群、其他群占比较多,分别为14株、9株、15株,其他群的Ⅰ4,5,12:i:-菌株占比最高,其次是D群的肠炎沙门菌,B群的鼠伤寒沙门菌,其中Ⅰ4,5,12:i:-血清型和4,5,12:-:-血清型为上送珠海市疾控中心复核血清型结果,所有血清型均与珠海疾控对比确认。见表1。
2.2.肠炎沙门菌和其他血清型沙门菌耐药情况.
取15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厄他培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敏感率最高为100.00%;阿莫西林/棒酸中介率最高为23.08%;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耐药率最高为100.00%,见表2。
3?讨论
感染性腹泻在发展中国家属于常见传染病,其中沙门菌是重要的病原菌。沙门菌若破坏肠黏膜,会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4]。年龄最小者为3个月,平均(21.03±10.30)岁,其中9例患者年龄<1岁,所占比例为23.08%,19例患者年龄1~10岁,所占比例为48.72%,说明儿童面临的沙门菌感染的情况依旧严峻,应进一步调查明确,并对沙门菌的生物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研究[5]。
沙门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一般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头孢类、喹诺酮类以及氨苄西林等,沙门菌耐药性主要通过染色体基因突变、主动外排系统和可转移遗传元件介导,而多重耐药表型的产生被认为可能是一种机制或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6]。本次药敏试验选择的15中抗生素药物进行药敏试验,耐药率最高的为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耐药率为100.00%,可作为预防与治疗的首选药物,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部分耐药,整体耐药情势较为乐观,与我国其他省份耐药情况大体一致。本研究中共检测出沙门菌39株,分别属于4个群,12种血清型,B群、D群、其他群占比较多,分别为14株、9株、15株,其他群的Ⅰ4,5,12:i:-菌株占比最高;其次是D群的肠炎沙门菌,B群的鼠伤寒沙门菌。近年来食源性疾病呈现散发的特征,沙门菌Ⅰ4,5,12:i:-菌株高致病性可能因其fljAB区基因变异或耐药质粒的整合而具有更复杂更多样的毒力和抗药能力,使它更易在动物性食物中生存。分型鉴定致病菌,建立本底数据库,可快速准确找到疾病爆发的传染源,明确菌株间的遗传相关性,掌握本地区的沙门菌流行动态[7-8]。针对本研究中的沙门菌耐药情况建议,超过50%的鼠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链毒素耐药,可能会出现治疗失败的风险;对于沙门菌、氨基糖苷类可能在体外实验显示活性,应谨慎选择。
综上,沙门菌中Ⅰ4,5,12:i:-和肠炎沙门菌为优势血清型,具有严重耐药性,特别是对三代和四代头孢菌素和环丙沙星,需提升重视度。因此需重视珠海地区沙门菌耐药和血清型监测。
参考文献
[1] 向蓉,陈荣忠,黄雪珍.2015-2017年中山市某医院沙门菌的药敏分析及肠毒素基因检测[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9,44(2):254-259.
[2] 李宏杰,陈志杭,叶斌,等.食源性相关腹泻肠炎沙门菌感染抗菌药物敏感性[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8,30(9):1037-1040.
[3] 白婧,尹可欣,刘伟.2016-2019年北京市海淀区沙门菌血清分布,分子分型及耐药性分析[J].疾病监测,2021,36(5):1-7.
[4] 黎莉,金玲,陈志晓,等.2016-2018年阳江市人民医院沙门菌监测及其病原学特征[J].海南医学,2019,30(13):71-74.
[5] 叶艳华,江晓,史小超,等.南京市一起斯坦利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及溯源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9):181-184.
[6] 周兰兰,方艳梅,魏泉德,等.2015年-2017年珠海市肠炎沙门菌分子分型和耐药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13):1573-1575,1595.
[7] 杨杰,夏琳林,赵展,等.腹泻患者阿贡纳沙門菌耐药情况和毒力基因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7,35(11):693-698.
[8] 陈建,张金金,杨虹,等.深圳市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8,34(6):532-53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