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21-09-13 09:43:51陈义兰
关键词:北半球白昼节气

地理是一门将自然性和人文性融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这样的特点使地理学科和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特别是和中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引入丰富的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此,本文以“地球运动和二十四节气融合”为例进行阐释。

一、“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融合”的可行性

“地球运动”这一节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不是很深入,但这部分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又密切相关,例如夏季夜晚短,冬季夜晚长,从夏季到冬季,夜晚的时间是由短变长,在冬至这一天时达到最长;反之,在冬至这一天时白昼最短。我国楼房的建筑方位大多都是坐北朝南,也和地球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小学时就学过的《节气歌》就和地球运动密切相关,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这部分知识涉及较少,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关注就较少。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的,这与地球的运动密切相关,反映的是太阳对于地球的影响,在古代相当于补充历法,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地球运动和二十四节气相结合,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季节温度的变化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这些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可以结合起来教学。

二、“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融合”教学策略

古人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将黄道等划分为24份,之间相隔15°,这就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平均每个月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的一个轮回就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一个周期。二十四节气中“二分至二日”是四个重要的节气,也就对应着地球公转中四个重要的节点,这四个节点就是太阳直射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时间。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这时候地球昼夜时间相同,南半球和北半球接收的太阳光也是相同的。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此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最多,并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在北极还会出现极昼现象,而南极会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时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北半球此时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并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同时北极还会出现极夜现象。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展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注出二分至二日的相应位置,结合生活實际,学生对于知识点理解就会加深。

教师讲解后,引导学生在图上自行标注“二分至二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将“二分至二日”的太阳直射点连线即可得到一个回归年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曲线。完成标注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剩余的二十个节气以同样的方式绘制到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中,并将大致日期标注在图中对应的位置,使学生对于地球运动和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更加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当下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是二十四节气对我们的生活、文化仍有价值,例如中医养生原则很多都是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制定的,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指导意义,这就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将地球运动和二十四节气相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地球运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领略古人的智慧,将枯燥的地理知识生活化、生动化。学生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也提升了人文素养,实现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陈义兰,1980年生,女,汉族,江西吉安人,任职于赣江新区桑海中学,大学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北半球白昼节气
北半球最强“星空摄影师”开工啦
军事文摘(2023年24期)2023-12-19 06:50:06
清凉一夏
南北半球天象
军事文摘(2019年18期)2019-09-25 08:09:22
白昼之月
白昼正在消隐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08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学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21
白昼国王与黑暗国王
学生天地(2016年6期)2016-04-16 05:14:34
为什么南北半球的季节不同?
24节气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