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秉辉
“我们要上云。”这是当下银行业中常常能听到的声音。前有大行大刀阔斧自建金融云系统,后有中小行广谋合作呼声一片,金融云迎来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高光时刻,而一场探索机遇与推动监管的碰撞也悄悄打响。
此刻萦绕在市场中一个问题:金融云路在何方?
解构金融云
缘何潮起。随着“大智云移”等数字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国内行业加速云化成长。在金融行业,金融云已然成为机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在《金融云行业趋势研究报告(2021年)》中指出,金融云已经进入了以产业供应链为核心的3.0阶段,为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创新和经营模式转变提供强大支撑。另据京东科技公布的调研结果显示,近30%的金融机构受访者认为,云计算将是未来金融数字化实现技术突破的基础能力,而在云计算之上,70%的金融机构希望能够借助数字化的联结能力,去实现产业联结。
金融产业加速云化,也源于外部灾备的驱动。现代城市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基础设施这一物质基础,电力、交通、通信等设施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受损便可能带来其他连锁反应。今年以来,包括河南在内,全球多地发生暴雨等极端事件,全球气候变化趋于多端,或在未来给人类带来更严峻的气候挑战。在天灾面前,与数据密切关联的金融行业更应考虑引入具有异地备份的金融云,向开放金融服务升级。
云类型。探究目前的云格局可见,不少金融机构已有行动,其中银行业上云比例远高于保险、证券等行业。以四大行为例,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完成新一代云计算平台落地建设,基础设施云(IaaS)、平台服务云(PaaS)规模保持同业领先;农业银行IaaS基本建成,并试点分行云;中国银行稳步推进内蒙古呼和浩特、安徽合肥的机房和云中心建设;建设银行基于“建行云”为政务、住房、同业、社会民生等9大领域的346个应用提供云服务支持。
金融机构的部署大多为金融团体云(又称金融云)或私有云。在主流的云分类中,包含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图1),而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亦衍生出金融团体云的新概念,其与私有云并列,是指一组特定的金融机构作为云服务使用者使用和共享云资源,且资源被云服务提供者或使用者控制的一种云部署模式。
云服务。由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展开,又分为IaaS、PaaS、SaaS三类(表1),三者对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要求由高至低排列,全国性银行多以布局IaaS、PaaS为主,而中小银行在建设要求高、建设周期长等压力下,上云情况并不理想。这为外部云服务商带来巨大市场机遇,结合金融机构合规性、隔离性、业务需求等,其可以从不同服务方式切入,弥补中小金融机构的云能力空白,助力金融云市场百花齐放。
3.0时代下的汹涌
从“价格战”到精耕细作。进入金融云3.0时代,联接产业合作伙伴、向外赋能,深入场景、塑造生态成为主旋律,就广大云服务商而言,外界对其综合能力提出跨越式要求。这让曾经以打出“价格战”,仅追求低价获客而非服务质量的部分服务商不得不迎接市场洗礼,优胜劣汰之下,留下在产业内精耕细作的全面金融云平台,由其成长为市场主力,向外输出获客、客户分析、运营、服务等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务。
作为后来者居上的“银联云”便是典型案例。去年12月9日,中国银联加入云服务商队列,发布金融级云服务“银联云”,为商业银行、支付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从云资源服务、云平台服务到云共享服务的多方位服务,以及包含行业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场景服务,同时结合银联在金融云上的长期研究、实践和技术积累,提供了一站式金融云解决方案。“银联云”的推出,不仅能推动产业合作伙伴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过程,也将积极开展合作,服务产业上下游。
从联结产业到数据流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认为“3.0时代金融业的边界变宽了”。联结产业云被赋予更高的价值。然而,产业紧密交织的过程又何尝不与数据流动相挂钩,这便牵扯出数据合规、数据安全等问题。据《财经》报道,金融机构可能会把自己全量或部分系统部署在公有云或其他行业云上,与本地系统连接成混合云部署,云上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以及云平台本身的冗余性完全依赖于云平台运营方,缺乏数据安全的自主把控能力;对于云平台运营商来说,则可能会将非金融机构的系统与强金融属性的系统部署在同一物理资源池中,数据隔离和访问控制的有效性待考量。
吹响金融云监管号角
当3.0时代命题被抛出的时候,新一轮市场风险却也在行业方不断的优胜劣汰中显现出来。
金融云备案提上日程。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加大对金融云的監管力度。2020年,发布《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技术架构》(JR/T 0166-2020)、《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安全技术要求》(JR/T 0167-2020)、《云计算技术金融应用规范容灾》(JR/T0168-2020)等三项行业标准,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提供合规框架。同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金融行业标准强化金融云规范管理的通知》中,要求金融机构在采用金融云时,应选择通过标准符合性自律备案的金融云。
据《财经》报道,备案监管文件《金融云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已于2021年6月向部分金融机构、云服务商下发。备案工作由互联网金融协会操刀,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根据《征求意见稿》,在云类型上要求金融云与私有云将分别备案,私有云可自愿备案;在云服务类型上要求云服务商为金融机构提供PaaS、SaaS服务的,以及承载上述服务的IaaS须进行备案。
市场格局或重塑。随着《征求意见稿》印发的消息在坊间传开,火热的金融云市场似乎被浇了一盆冷水,这一方面源于备案门槛高,在注册资本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不利于小型金融云服务商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头部互联网公司旗下金融云与备案要求相去甚远,面临巨大的改造压力;再一方面,市场就监管范围是否会进一步扩大的讨论存在分歧,不确定性的担忧盘旋上方。
不可否认的是,每一次行业备案的启动都是市场格局重塑的开始,对于金融云市场而言,自然也不例外,多家云服务商直言,准备“放手一搏”冲备案。毕竟,只有踏上合规的台阶,才能有更多发展空间,而合规筛选也将推动更多商机向头部合规云服务商靠拢,促进业内“大并小”,重塑市场格局。
责任编辑:葛辛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