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觐
【摘 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白介素-6(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孕妇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90例胎膜早破没有发生宫内感染孕妇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宫内感染以及重度宫内感染孕妇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宫内感染孕妇(P<0.05),且重度宫内感染孕妇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宫内感染孕妇(P<0.05)。结论:检测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关键词】hs-CRP;β-HCG;IL-6;胎膜早破;诊断效果;宫内感染
胎膜早破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显著,因此早期的诊断难度比较大,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干预胎膜早破,容易使产妇出现宫内感染、早产以及产褥感染症状,严重者会造成围生儿和胎儿死亡,对母婴的安全造成极大程度的威胁[1]。因而,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尽早进行诊断非常重要。本研究对检测血清的hs-CRP、β-HCG和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的诊断效果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孕妇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90例胎膜早破没有发生宫内感染孕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0岁~42岁,平均年龄(26.72±1.45)岁;孕次1次~6次,平均孕次(1.99±0.37)次;体重54kg~87kg,平均体重(63.13±7.82) kg;孕周37周~41周,平均孕周(38.59±1.44)周。对照组,年龄20岁~42岁,平均年龄(27.14±1.38)岁;孕次1次~6次,平均孕次(1.93±0.42)次;体重54kg~87kg,平均体重(64.07±6.25) kg;孕周36周~41周,平均孕周(38.42±1.57)周。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孕妇均在产前空腹抽取4mL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取上海奥普生物公司生产的QPDA定量分析仪检测两组孕妇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比较两组孕妇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且分析观察组孕妇的宫内感染程度与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对比
观察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对比
中度宫内感染以及重度宮内感染孕妇的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高于轻度宫内感染孕妇(P<0.05),且重度孕妇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度孕妇(P<0.05),见表2。
3 讨论
胎膜早破的发病原因是创伤、感染、胎膜发育不良、宫腔内压力异常和宫颈内口松弛等造成母体的胎膜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胎膜薄弱有可能会随着孕周的增长而出现破裂[2]。胎膜早破后会明显降低羊水的抑菌效果,使上行感染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3]。尽管现在宫内感染有“金标准”,即细菌培养以及胎盘病理检查,但其对孕妇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性,且常常需要产后数天才能获得结果,诊断相对比较滞后,加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一般比较低,还无法满足诊断宫内感染的需求[4]。
血清β-HCG是在受精卵着床之后所分泌的一种激素,其一般与滋养层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不仅可以有效诊断早孕,而且能预测妊娠过程中的多种疾病。而且,机体内hs-CRP的合成与IL-6的刺激之间紧密相关,IL-6具有促进T细胞、B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传递信息等多种的临床效果,可以促进炎症反应,延缓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促进中性粒细胞发生氧化反应。
综上所述,检测血清hs-CRP、β-HCG和IL-6水平对胎膜早破合并宫内感染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文丽.硫酸镁联合盐酸利托君治疗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5):157-158.
[2] 应叶颖,赵立萍,费圆圆.自由体位对孕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残余羊水量、分娩方式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2):101-103.
[3] 王莉芳,邓玲,邱国英.B族溶血性链球菌带菌者早期干预减少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率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6):671-673.
[4] 田丰,王冀康,王新彩,等.血清IL-6和IL-8与TNF-α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早期宫内感染预测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5):1171-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