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小慧
【摘 要】目的:探讨心梗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本院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80例者为对照组,均检测心梗三项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鈣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比较两组心梗三项指标的临床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CK-MB、cTnI、My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患者组的CK-MB、cTnI、Myo水平,高于一般患者相应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采用心梗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三项指标;诊断;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为严重的类型,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其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有着较好的致残率及死亡率[1]。冠状动脉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础,导致供血减少,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在心肌梗死发病中常常伴随有血栓,若能及时发现及排除,利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本文现将心梗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就诊的,并将其作为研究组,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41岁~78岁,平均年龄(56.78±4.34)岁,其中病情高危35例,病情一般患者45例。同时选取健康正常者为对照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42岁~77岁,平均年龄(56.17±4.52)岁。两组性别及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于门诊采集全血,在2小时内按照操作规程来检测。采用干式荧光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检测仪器由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检测。参考区间分别为:CK-MB:0ng/ml~5ng/ml,cTnI:0.01ng/ ml~01 ng/ml,Myo:0ng/ml~70ng/ml。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CK-MB、cTnI、Myo水平。同时比较高危患者与一般患者的心梗三项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研究组心梗三项水平比较
研究组的CK-MB、cTnI、My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水平(P<0.05)。详见下表1所示。
2.2 病情高危患者与一般患者的心梗三项水平比较
高危患者组的CK-MB、cTnI、Myo水平,高于一般患者相应指标水平(P<0.05)。详见下表2所示:
3 讨论
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多表现为胸骨后疼痛[3]。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为疼痛,疼痛可使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产生相应的代谢异常,增加患者耗氧量,并出现凝血异常、心动加速及分解代谢增强等[4]。心梗诊断指标中,常用的三项有CK-MB、cTnI、Myo。cTnI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的肌钙蛋白Ⅰ,在心肌损伤4h~8h释放入血,在24h~48h到达峰值。Mb是一种较容易检测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组织中。当急性心肌梗死者发病2h~3h后,血清中的Mb水平高于参考范围上限,是最早诊断AMI的敏感指标。CK-MB是肌酸激酶CK的同工酶之一,多存在于心肌内。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有着较高特异性,在一些非特异性的急性心肌梗死中,血清CK-MB约占总CK的2.5%。在本次研究中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梗三项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预后中检测心梗三项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志远,张金盈,刘江波,等.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水平,无复流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4):88-94.
[2] 胡义忠.CK-MB,cTnI,Myo和NT-proBNP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9):323-327..
[3] 王晶.hs-cTnT,Myo及NT-proBNP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3):148-149.
[4] 张亚敏,董香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的干预模式探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11):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