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楫 袁勤琴 张艺瀚 邱莉兴
【摘 要】目的:探讨病案质量全程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时段内患者病案共140份,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常规组(70份)、管理组(70份)。常规组施行常规病案管理,管理组施行全程病案管理,比较病案管理质量评分、差错率。结果:管理组病案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差错率(2.86%)低于常规组(14.29%),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病案管理工作,施行全程病案管理模式,既可增强管理质量,还可降低病案差错率,预防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案质量;全程管理;差错率;效果
病案是医务人员用于问诊、查体和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服务的文字载体,更是反应患者诊疗过程、治疗效果的原始材料,具备法律效力,还是用于临床科研、评估医疗质量和技术的依据,即做好病案质量管理,是增强医疗质量的前提[1]。选取本院患者病案共140份,明确病案质量全程管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时段内患者病案共140份,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纳入常规组(70份)、管理组(70份)。常规组,男性病案36份,女性病案34份,年龄21岁~66岁,平均年龄(43.13±7.86)岁。管理组男性病案37份,女性病案33份,年龄19岁~67岁,平均年龄(42.54±7.28)岁。组间数据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施行常规病案管理,即职能科室定期抽查运行病历、归档病案质量,但未对各份病案施行全面干预;临床科室内部控制集中审核签字是否及时、是否缺页。管理组施行全程病案管理,具体为:以临床科室、医务科和病案统计科、质控办、信息科、护理部等诸多职能部门,再联合质控人员做好病案质量全程管理,确保病案书写、质控等工作均应满足《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2013年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等相关规定。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病案形成。作为病案质量管理的基础环节,应时刻保证病案的真实性,若病案书写欠缺真实性,会面临违法违规等事件。但在具体情况下,部分医务人员尚未认识到该项工作的必要性,病史采集时存在敷衍了事和问询不详等状况,仅依据主观臆断诊断病情、编造病史,较为严重时还会存在“张冠李戴”的状况。另外,知情同意制度是医疗工作制度的组成核心,如病情交代、特殊检查、治疗等条件下均应以书面形式征求患者同意,若未做好此环节质控工作,一旦面临医疗纠纷,会因书面证明提供不足而败诉[2]。(2)病案使用及保管。依据科室现有规章制度,构建健全化病案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如病案使用完毕后由谁保管、检验单和化验单粘贴核对工作等;病历架应佩戴锁头,值班人员离开时应及时上锁,以免造成病历丢失;若需复印病案,应由医务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借阅病案,待复印结束时由专人送回病区,预防资料丢失[3]。(3)出院病案管理。作为病案管理的终末质控环节,尽管是事后控制措施,但也可发现病案遗漏问题,通过及时反馈告知对应科室做好病案问题整改,增强病案质量[4]。
1.3 观察指标
(1)比较病案管理质量评分。依据病案管理质量调查问卷,设有病案首页、病程记录、医嘱单/手术记录单、检查单等维度,评分越高表明病案管理质量越佳。(2)比较病案管理差错率。包括編码差错、整理顺序差错、借阅登记遗漏。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病案管理质量评分
常规组病案管理质量评分低于管理组,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病案管理差错率
管理组病案管理差错率为2.86%,低于常规组14.29%,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病案全程管理是将病案统计科、质控办、医务科、护理部及信息科等诸多部门纳入管理范畴,通过联合参与的方式落实病案管理工作,辅之部门联动,对医务人员施行病案书写及管理培训、检查等工作。本研究可知,和常规组比较,管理组病案管理质量评分较高、差错率较低(2.86%),组间数据有意义(P<0.05)。
综上,针对患者病案管理工作,施行全程病案管理模式,既可增强管理质量,还可降低病案差错率,预防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锋,冉丽,邱艳,等.病案质量全程管理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病案,2020,21(1):6-8.
[2] 林鑫,许凤娟.区块链在医院病案管理中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1,42(2):148-150.
[3] 李汝新,李风玲,王风云,等.PDCA在改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护理病案数据质量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7):1097-1101.
[4] 王向云.规范化流程管理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20,27(12):1699-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