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立贤 刘伟
随着医学技术的提高,膝关节手术的成功率越来越高,比如膝关节置换术与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患者的骨关节功能,可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并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降低,有利于患者长期预后改善[1]。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也有部分患者多次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特别是部分高龄患者因为身体各脏器的机能下降、合并其他疾病的影响,可引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此对于护理的要求也比较高[2]。不过当前很多患者术后护理采用各自为政的护理模式体系,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很难为多次手术史患者持续提供优质的服务。现代护理模式不采用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形式,而是以人为根本性原则,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专业和临床思维的局限性,促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为患者做到“一站式”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3]。本院骨科收治了1例多次手术史患者,需要再次经历膝关节术,通过术后护理取得了良好的预后。现总结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肖某某,女,54岁,已婚,2021年3月11日因右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来本院骨科进行诊治。入院诊断:右膝部类风湿性关节炎,左侧髋关节与膝关节置换术后,高血压病三级,中度急性失血性贫血。
病史:患者主诉15年前双手各指间关节及双肘关节疼痛,并伴有晨僵现象,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服用激素类药物,8年前患者出现双膝关节疼痛,于2019年8月出现双髋部,腹股沟,双膝部疼痛,逐渐加重,于2020年8月在本院骨科行“左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于2020年11月在本院骨科行“左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左侧肢体关节恢复良好。
体格检查:左下肢疼痛较前明显减轻,右下肢疼痛剧烈,疼痛评分5分,遵医嘱完善血液,心电图,彩超等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基本正常。
手术方法:患者在2021年3月18日行右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血红蛋白111g/L。在2021年3月24日遵医嘱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2U,嘱患者多食富含铁的饮食,复查血红蛋白112g/L。
术后护理方法:(1)疼痛: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前两次明显增强,疼痛评分6分,持续时间较术前延长。在护理中给予止疼泵静脉止疼;遵医嘱肌肉注射双氯芬酸利多卡因,2ml/次,1次/d;遵医嘱口服洛芬待因,1片/次,2次/d;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良刺激;康复锻炼次数减少,下地时间推迟到1周后。术后10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评分3分,患者能耐受。(2)营养失调:输血后血红蛋白提升并不快,患者精神差,虚弱,无力,出虚汗。在护理中遵医嘱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2U;嘱患者口服蛋白粉营养液补充蛋白。嘱患者多食用含亚铁高的食物,例如血制品、红枣等食物。术后14d患者精神较前好转,无力感也明显减轻。(3)深静脉血栓形成:遵医嘱皮下注射依诺肝素40U,1次/d;嘱患者行右下肢踝泵、平抬腿练习;嘱患者多饮水,每日在1500ml左右;给予患肢向心性按摩。术后患者患肢稍肿胀,彩超显示右下肢深静脉通畅,无血栓形成。(4)躯体移动障碍:术后根据患者精神情况适度进行患肢被动踝泵锻炼,向心性按摩;术后第1d给予患者被动的右膝关节屈伸练习;术后第2d指导患者进行右下肢平抬腿练习;术后第7d指导患者下地行走。术后患者使用助行器能自行在楼道里行走,步态稳定。
患者康复情况:经过14d治疗,患者精神较前明显好转,能够在楼道里使用助行器平稳行走,血沉、D-二聚体较前有所好转。2021年4月2日,患者治疗结束,出院回家。
2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症状缠绵等特点,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晨僵,严重者可导致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关节置换当前中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使得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降低致残率。但是很多中老年患者由于伴发各种基础疾病,且在术后容易复发,为此多需要进行多次手术治疗,为此对于护理的要求更高[4]。
在对症护理中,建议术后患者应卧气垫床,每2h~4h让患者借助床上牵引架及健肢轻轻抬高臀部。每天早晚用温水为患者擦浴,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有效防止血栓脱落造成肺部及其他重要部位栓塞。也需要为患者制订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为期2个月的电话、微信随访及家庭访视。根据健康教育的内容,鼓励患者参与到健康教育与锻炼康复过程中。对患者已掌握的知识、执行较好的锻炼行为给予表扬和鼓励,实施成功就将行动制度化与流程化,进而开发计划以开始新的改进[5]。在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了解患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建立微信群,由团队中的护士定期与患者电话沟通,指导督促患者自我干预、了解复诊情况和遵医行为。要通过多方团队支持的连续性护理活动,保持护理的连续性,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实现“知、信、行”的改变[6]。同时在术后护理中要注意以下事项:(1)术后护理要实现护理质量控制由面到点的转变,进一步细化、深化和规范护理的内涵,为患者提供系统、规范、全程的护理措施与方法。(2)术后护理的目的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使关节功能障碍减轻至最低程度,要求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以便患者回归社会,提高社会参与能力。(3)要积极依托社区医护人员与家庭成员,将传统的护理方法转变为现代的团队合作护理,协调各学科水平,同时促进其他专业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伶俐,廖淑梅,任辉.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功能性活动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1,43(6):560-566.
[2] 赵杨春.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4):663-665.
[3] 刘思雨,戴付敏,蒋梦蝶,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体力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1,36(2):31-34.
[4] 陈旭娟,尹小兵,仇荣敏,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疼痛的非手术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2):449-455.
[5] 郝艷艳,李倩倩,陈岩.膝关节置换术后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渐进性康复护理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2):367-373.
[6] 赫子懿,黄卫东,赵玉倩,等.基于康复前移理念的护理干预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21,42(4):1019-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