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青
摘 要:空中交通管理作为我国的民航运输发展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是决定民航运输综合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的关键要素。文章对基于管制运行关键指标的管制质量评估重要性进行了探讨,结合管制运行关键指标分析,提出了优化管制质量相关策略。
关键词:管制;运行;关键指标;质量评估
0 引言
空管系统运行中,具体的服务过程与民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质量管理体系引进,空管服务与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建设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管制运行关键指标评估管制质量、分析管制效率,有助于明确管制过程中的薄弱点,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改进。
1 基于管制运行关键指标的管制质量评估分析重要性
空中交通管理工作是保证民航运输行业可持续建设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民航运输中空中交通服务的综合水平和整体民航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民航运输引进了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结合到安全管理体系中,针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展开了更进一步的建设和完善。空管系统的质量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系统性,为了构建起完善的戴明环,有必要从策划环节着手,通过对具体实施过程的优化,落实最终的检查改进环节,提高质量管控的综合效率。基于关键运行指标的管制质量评估和分析,对于提高空管服务过程的质量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能够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强化空管运行的综合质量,促进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全方位提升,为航空器的安全运行提供切实的支撑与保障。针对当前空管服务过程质量评价,原有的空管服务过程质量管控方式不完善,运用基于经验的定性评价法,无法系统、全面地评价当前的空管服务过程质量,整体的准确性不足。因此基于管制运行关键指标的管制质量评估,能够应用空管服务过程的信息和数据,对质量管理体系下的空管服务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加强质量管控,提高空管服务的综合质量,强调空管运行的高品质和高效率。基于数据分析法对管制运行的关键指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了对管制质量评估的准确性,代替了传统的方式方法,空管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更准确、更全面[1]。
2 管制运行关键指标分析
早在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就开始强调质量管理应遵循的标准原则,并且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进行整合,逐渐建立起了共同要素使用下的完善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下的指令管理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逐渐受到了我国民航各级空观组织的高度重视,我国针对民航管制运行质量的管理和分析,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空管服务质量管理情报和气象服务各方面内容的具体分析,要求空管服务的提供者应具备控制航空活动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的能力,按照安全绩效的相关指标,完善空管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容。
直到1998年,空中交通质量保证的指令被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和实施,明确规定了空中交通服务质量的具体标准、服务方式,并针对检查与报告形式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对空中交通管理质量管控体系的研究中,欧控的起步较早,通过深入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使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质量控制的相关规定愈发完善。
针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质量管控目标、具体的管控方法和途径,2003年的《空中交通管理战略2000+》文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2004年的《卓越方针与战略》文件等,都明确了针对管制质量进行控制的具体方式方法。结合对欧盟当前航空运输现状的分析,基于欧盟现有技术水平基础,我国民航空管局从2000年开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规范程序、系统策划、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文档管理等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结合空管站的客户服务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保证服务准则具有严谨性和人性化的特征,不断提高空管站的服务质量,使客户的依赖度和忠诚度得到提高,强调客户满意度和保留率。发挥出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功能价值,结合对这二者之间相通之处和差异性的分析,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增效必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对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可行性与优势展开了深入研究。对某一时间段内空管服务过程的质量评价,选取合适的质量评估指标,基于管制运行的关键指标分析评估管制质量,以此达到改进管制效率、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2]。
管制质量评估中管制运行的关键指标可分为5个方向,将管制流量管制安全、管制效率、工作负荷、交通拥挤程度作为关键的一级指标进行细分,5个一级指标下可以划分出多个二级指标。以管制流量指标为例,其中可分为机场塔台流量指标、进近区调流量指标;管制安全指标则可以划分为到达航空器的时间间隔指标、安全性余度指标和告警指标3项内容;管制效率指标指的是综合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指标和管制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指标;工作负荷指标是指塔台工作负荷指标和进近工作负荷指标;交通拥堵指标则分为航空排队长度指标以及管制单元饱和度指标[3]。运用管制运行质量的评估方法展开质量评估和分析,主要运用的方法是主成分分析法和Q型聚类分析法,通过确定原始指标,获取原始指标,并进行算例分析及验证,可以得出相关的结果。主成分分析法是对指标线性组合进行观测,Q型聚类分析法使用场景是对分类问题的研究时处理多源数据,该方式的使用原理是通过定义样本与样本之间的距离,将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用两个样本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出来,划分样本,按照相似程度的大小依次完成划分。将距离较近的样本划分成同一分类,不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合并完大部分的样本后完成分类要求。通过算例分析及验证过程,结合实际的运行服务情况,得出管制运行质量的综合评价[4]。
3 优化管制质量相关策略
为了提高管制质量,基于管制运行关键指标的管制质量评估分析工作应不断地改进,增加空域灵活性,采取多种可行的措施使空域灵活度和运行效率得到增强。例如可以通过新增临时航线的方式,使空域使用更加灵活,或是微调交接班的制度,在完善的交接班制度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例如在班组的交接班过程中,交接工作可以按照岗位具体划分依次进行交接,避免出现多个不同岗位同时进行交接班的情况,导致管制活动发生混乱,降低了管制水平和综合效率[5]。调整交接班制度时,可以对交接班的频次进行适当增加,降低管制员的工作压力,使管制员能够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保障其身心状态良好,避免发生疲劳管制的情况,提高了管制工作的综合质量。优化了运行策略之后,要结合样本数据分析的具体结果,对比实施之前的样本数据,经过详细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可以使用相同的方式,基于管制運行关键指标的分析,综合评价管制质量,并进行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持续提高管制质量。发挥出管制运行关键指标的有效作用,使我国的航空管制质量安全体系愈发完善,强化空管质量与综合效率,保证各项管制活动的稳定安全运行[6]。未来基于4D航迹运行管制如图1所示。
4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管制运行关键指标的管制质量评估和分析,是民航空管系统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必须要进行的关键环节,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加强对管理工具的有效运用,结合实际的空管服务过程和运行过程,建立空管质量安全体系的模型。准确、全面地评估空管质量,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促进管制单位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推动我国民航事业的长足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乐,祝刚.空管运行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20(4):9-13.
[2]王涛.基于大数据的空中交通管制运行安全预警分析[J].电子世界,2020(13):54-55.
[3]韩阳.指纹识别技术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运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人民交通,2020(5):82-83.
[4]任杰.基于多维指标的空管服务过程质量管控研究[D].广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0.
[5]鲁砚.重庆扩展空域管制扇区容量评估[D].广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20.
[6]潘卫军,任杰.基于管制运行关键指标的管制质量评估分析[J].航空计算技术,2020(2):1-6.
(编辑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