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材料作文导写:这个“整合”怎么整?

2021-09-13 02:34赵文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错觉关联论点

赵文媛

一、一个美丽的错觉

面对多则材料的作文命题,有些同学窃喜,自以为找到了破解审题立意的“绝活”了,即“一对一”:一则材料得出一个分论点,三则材料正好对出三个分论点。这是思维简单粗糙的表现,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多则材料作文命题之本质)的直接恶果。

一块看看下面这次实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先生思乡情切,在台北写下了一首《乡愁》,表达对故乡、对祖国大陆恋恋不舍的情怀。

(2)从1985年开始,自费留学成出国留学主力。此后30年,留学人数越来越多,留学年龄越来越趋于低龄化。无数青少年学子漂泊在外,乡愁很远,远在家乡,远在记忆的深处。

(3)中国城镇化30年,随着乡土中国向城市中国迈进,我们身在故乡而失去故乡,我们脚踏故乡土地而时时感受着传统故乡的沦陷,这成为当下一种普遍的感受。

(4)以往的科幻著作中,末日危机,人类逃亡,在外太空寻求新家乡的故事层出不穷,唯独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里,人类选择背负着地球家乡一起迁徙。

面对这因时代变化而变化的“乡愁”,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高三同学审题立意实况示例:立意:时代在变,乡愁不改。分论点1:先前,乡愁是对祖国的思念;分论点2:现在,乡愁是对故乡的不舍与无奈;分论点3:未来,乡愁是美好家园的依恋。

大错特错,只能是个“美丽”的错觉!作为议论说理的文章,如此立论说理,逻辑关联何在?思辨何在?甚至连议论说理的常识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二、敢问路在何方

多则材料作文含义的整合,可以这样理解:把多则材料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它们彼此衔接融合,从而实现信息系统的意义共享和协同表达,并最终形成一个集中而明确的意义整体。这个“意义整体”,就是作文的立意。

三、实战示范引路

再回到“乡愁”这道多则材料作文题,一起探究一下“材料之间的联系以及整合它们的方式”。

这四则材料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逻辑关联?整体与部分,现实与长远。理清了多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联,也就好整合了,“部分要服从整体”“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唯物主义方法论就是“整合”的方式方法。请看——

立意:记得住乡愁,看得见和谐。

分论点1:乡愁本是有情物,咫尺天涯总乡思。(思辨基础,认识前提)

分论点2:思家思乡诚可贵,家国“乡愁”价更高。(联系思辨,递进一步)

分论点3:我以我“愁”荐家国,和谐发展“乡”和谐。(解决处理问题: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爱护环境,和谐持续发展观)

综合而言,过去常见的多则材料作文,“对立—辩证—统一”这种逻辑关联类型,仍需重视,因为它是事物之间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方式;但,此外的各种逻辑关系,务必要钻研、吃透,基本上可采用“條件—联系—严密(补充)”思路来参考处理,具体关系具体分析,万不可简单思考再度陷入那个“美丽的错觉”之中。

【注】本文系校本课程“作文素材积累与写法指导”成果。

猜你喜欢
错觉关联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奇趣搭配
拼一拼
错觉极限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智趣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