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然
“我不要你管那么多!”
“我要做我想做的事,你不要再管我!”
“砰”的一声,我再次摔门而去,只留下母亲独自坐在床沿。我不知道和她吵过多少次架了,已经习惯了吵架后沉默的氛围。
我呆呆地坐在书桌前。窗开着,风吹进来,虽然是带着花香的春风,却夹杂着一丝硝烟的味道。风和窗帘在打架,你一拳我一脚,惹得我心烦。“真烦,又擅自给我开窗。”我嘟囔着,随手去拉窗帘,却怎么也拉不动。我心中来了气,站起来抓紧窗帘用力一扯。“哗”的一声,窗帘拉上,房间暗了,随即“啪”的一声,一个小盒子从书桌的边缘掉下来,摔到地上。盒子开了,里面装的是我早已忘记但又十分重要的东西。
那是一张我在北京天安门前拍的照片。四年前,我和父母一起去北京,天很冷,那儿还下着雪。母亲给我准备了新的棉袄,我却不以为然,说戴着小棉帽就够了,但出了宾馆,我就嚷嚷着太冷了,母亲笑着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又带我返回了宾馆。那时的母亲是多么慈祥啊!但那早已过去了。她变了,变得自私无情了,凡事都为我作决定,不顾我的感受,却口口声声说是为我好。我强装着在意,丢开照片,看到的却是一张小字条——
“我很开心,因为有妈妈疼我爱我,我不会忘记这次旅游,我知道什么是爱。”
我陷入了深思。那幼稚的笔迹明明白白地写出了我现在失去的能力——读懂母亲的爱。往事一幕幕浮现在脑海。原来这四年,母亲对我的爱从未改变,变的只是我。我变得自私、倔强、不听劝告,将母亲给予的爱随手毁掉,从不吝惜;原来是我无情,是我做着不顾他人感受的事情。
我拉开窗帘,阳光洒了进来,房间亮了,我的心也亮了。
热一杯牛奶,放在母亲床头,留下那张字条和照片。
【简评】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作者的自我意識觉醒,强烈地希望能挣脱母亲爱的“束缚”,获得所谓的自由,殊不知遗失了自己。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对抗,写了自己的暴躁与自私,母亲的神伤;接着一张照片及字条唤醒了“我”心底沉睡的爱,“我”反省自己,认识到母亲的爱从未缺席,只是“我”变得自私了;最后,“我”把对母亲的爱与谅解化为行动,找回了那份遗失的美好。文章真挚感人,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