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霞
【摘 要】目的:探討新助产护理模式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74例产妇,随机分组为研究、对照组,研究组新助产护理,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对比两种模式促进自然分娩效果。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用时与第二产程用时均较对照组缩短;新生儿Apgar评分也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新助产护理模式在推进产程与提升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收效良好。
【关键词】新助产护理模式;自然分娩;产程;新生儿
分娩为女性重要的生理过程,随着近年人们对优生优育关注度提高,分娩过程中对母婴安全重视程度也有所加深,诸多产妇更倾向于采取自然分娩方式娩出胎儿[1]。助产护理为协助产妇分娩的有力举措,期间通过健康宣教、呼吸方式指导等有助于促进产程进展,助产护理质量对于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也是影响产妇安全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助产护理服务质量,我院开展了新助产护理模式,并探究了其促进自然分娩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74例产妇,随机分组为研究、对照组,各87例,研究组,年龄20岁~39岁,平均年龄(27.84±2.91)岁,包括经产妇31例,初产妇56例;对照组,年龄21岁~40岁,平均年龄(27.19±2.87)岁,包括经产妇33例,初产妇54例。纳入标准:纳入者均为单胎妊娠,符合自然分娩指征且无剖宫产指征,自愿纳入研究;排除标准:需排除合并严重分娩合并症、精神障碍、意识不清、不符合自然分娩指征者。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包括给予产妇呼吸、用力方式等必要指导,随时检查宫口开大情况,于宫口开全后协助产妇娩出胎儿[3]。研究组新助产护理,方法如下:(1)产程前,产妇自进入待产阶段起,就开展温馨产房管理,分别由1名家属、1名助产士陪伴产妇,其中助产士为主导,负责增加产妇舒适度,减少分娩痛苦,加快产程。产程前,助产士需为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产房环境,医护人员配备,待产注意事项等。积极与产妇沟通,告知其保持良好心态,可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方式分散注意力。为产妇讲解自然分娩的优势,指导其加强生活的护理,以提高日常舒适度。(2)进入产程后,指导产妇调整体位缓解疼痛,依据节律性收缩调整呼吸频率,减少镇痛对身心影响;活跃期后助产士勤检测胎心,并内诊了解胎儿方位、胎头下降情况,协助产妇调整至自觉舒适体位,宫缩的间歇阶段可于分娩室大步行走,还可采取坐位、跨马位、蹲位等,只要产妇自觉舒适,可尝试变化多种体位,自由体位有助于促进胎头下降与旋转,对于加快产程意义重大;宫口全开后转为截石体位,同时垫高背部,弯曲双腿,并将足部外展,于助产士指导下调整呼吸及用力方式至胎儿娩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产程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第三产程差异不显著(P>0.05);但研究组第一产程用时与第二产程用时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见表1。
3 讨论
在实践助产护理中发现,产力、产道、胎儿为影响顺利经阴道分娩的因素,其中产妇自身为影响产力的关键因素,而胎儿、产道均为客观因素[4,5]。产程的延长不但会对产妇体力造成影响,进一步增加分娩难度,同时还会对产妇信念与心理造成严重打击。基于此,本次研究针对自然分娩产妇开展了新助产护理,结果显示:两组第三产程差异不显著(P>0.05);但研究组第一产程用时与第二产程用时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对照组升高(P<0.05),提示新助产护理更为注重产妇舒适度、自由体位的同时,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使得产妇更为了解目前产程,有利于帮助产妇树立分娩信心,进而利于配合助产护士工作,从而提高了分娩的质量与效率,分娩进程也更为顺利,减少了产妇因产程迟滞增加的母婴风险,产妇对助产护理工作也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新助产护理模式在推进产程与提升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收效良好。
参考文献
[1] 尹燕雯,慕家邑,任春裕,等.基于全球护理助产教育标准对我国本科助产教育标准的初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1):860-865.
[2] 曾玉珊,杨若雅,邹银燕.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体位管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250-1253.
[3] 陶花,丁焱,王晓娇,等.护理学助产方向本科生临床实践教学方案的构建[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5):1180-1186.
[4] 史美英.助产士分层授权管理对会阴侧切率与产房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5):776-778.
[5] 杨正旭.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助产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