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者基于语文素养的高考试题讲评教学框架,构建高考实用类文本试题讲评教学支架——“教学链”,对实用类文本命题板块类题内容进行了统整构建,不仅抓住了高考实用类文本的语文本体特征,还对命题考点进行综合考量,强化实用类文本讲评教学整体感,打破了传统碎片化的讲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任务的层次性和体系化。实用类文本讲评“教学链”的构建,不仅改变了试题讲评教学体系与范式、讲评课堂与教学观念,也转变了学生的阅读观、考试观、学习观和评价观等。同时,“教学链”的建构,凸显了实用类命题文本的教育功能与文化价值,强化了文本对学生的审美熏陶与文化浸染。
【关键词】实用类文本;讲评教学;支架建构
【作者简介】涂韶华,一级教师,江西省新余市骨干教师,全国“四项全能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普通类重点课题“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19PZD038)
目前,高考试题讲评教学呈现出局限于提高应试能力的机械化特征:逐题“训练—讲解”的方式,生搬硬套术语或句式,固化命题体现的语文知识点与解题思路。这样的讲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精准设置的“教学目标”。这种重形式、轻综合能力的讲评教学难以生成有价值的内容。新的课程目标不仅指向语文能力系统的培养,还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学生健全人格的重塑。语文试题讲评教学,也应该突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按照国家语文课程目标,以学业水平标准(高考要求四大语文素养4级水平)为引导,将讲评内容与教学策略进行统整,构建新的高考命题统整讲评教学体系。笔者以高考实用类文本讲评教学为例,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共同探讨。
一、高考实用类文本的“语文本体”概观
实用类文本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常见的,以文字、图表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体式,整合了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主题提炼、遣词造句以及谋篇布局等文章学知识,内涵丰富,可考查性强。自2017年新高考以来,全国三套语文卷实用类文本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实用性,选文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立足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生活。二是基础性,选文力求简明扼要地展现内容,通俗易懂,最大限度提供信息。三是复杂性。实用类命题采用复合文本,彼此之间存在一定邏辑关联,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各个文本材料来源不同,体裁不同、层面不同,这就凸显了高考对信息运用与评价能力的考查。四是文化审美性,选文一般陈述现实生活,追求文本的真实性,彰显文本的社会影响和意义,富有文化内涵与审美鉴赏价值。
高考全国三套试卷实用类文本命题连续采用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方式,聚焦复合能力的考查,即理解、筛选、分析、推断和评价等能力,区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水平。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文章的重要概念、关键语句、内容、结构、主题等文体本体知识,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1]的要求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中考试评价规定的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的要求准则[2]。作为课堂教学重要形式的高考试题讲评教学,应该将实用类文本的命题测试考查功能作为语文课程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导向,推动中学语文讲评教学范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讲评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支架的建构
高考实用类讲评教学设计可从命题文本“语言—文字”信息的理解、“内容—主旨”信息的诠释和文本外在的“形式—结构”信息的诠释三个角度出发,围绕语文知识体系、讲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学科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培育构建整合性的教学内容:概念+内涵/外延、内容+客/主观题、图表/流程图+转换、观点+显性/隐性、文本+推断等[3]。
在讲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命题文本的主题讲评教学需要,侧重各命题文本材料与设题角度的统整,对文本材料与命题角度的深刻性(语文本体知识的本质)、内隐性(语文知识的文字呈现方式)、稳定性(高考评价与学业水平质量)进行深入分析,为讲评教学提供现实依据,进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
同时,建构实用类文本讲评教学课堂,决定着学生对该类作品阅读理解的深度,决定着学生对高考命题导向的把握度。王达、王天蓉在《问题化学习的学科教学实践》一文中提出了浅释性问题、领悟性问题、赏析性问题、洞察性问题、移情性问题和自省性问题等六个问题维度观[4]。这六类问题从“作品—读者”关系角度上概括了文本教学由浅到深的知识层面和教学过程。据此,笔者从“关键词语”与“文本知识”两个观察维度构建实用类文本的讲评教学支架(见表1)。
新课标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指向生成性资源的课堂教学,而情境教学是新课标理念的重要范畴之一。问题驱动是以语文素养为导向的高考试题讲评教学课堂的重要策略,创设具体的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是高考命题的重要范畴,即“四翼”,也是新课程的必然追求。六个维度的问题设计构建讲评教学支架,从文本的内容与主题、字词与语段、结构和布局、情感与表现以及读者接受与作品对话等文本情境要素驱动学生获得对文本整体性的认识。当然,在实际讲评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具体处理。关于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知识”问题(“教”的知识和“学”的知识)和程序问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建构问题与问题的系统化也是讲评教学的重要环节:确定“考点”—确定设问角度—建立知识“题链”—统整构建体系,在讲评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以达到高考命题研究与讲评教学路径——从“预设问题”开始,到“生成问题”结束的优化,这正是我们对高考命题研究的创生点。
三、实用类文本统整讲评教学设计
基于学业水平质量评价指标的高考实用类文本统整讲评教学,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研发实用类文本命题“教学链”(见表2):在讲评教学实践中,将已经确定的考点为原点进行射线式统整集合群,形成“考点+”形式的“考点链”,即“定点成链”。这样可以形成实用文本四个“教学链”,即“概念+内涵/外延”类题教学链、“内容+客/主观题”类题教学链、“图表/流程图+转换”类题教学链和“观点+显性/隐性”类题教学链,促使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命题同一版块材料之间和其他命题材料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有利于学生统整思维的形成,实现讲评教学的知识建构与思维提升。
四、讲评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教学总体设计,教学的具体实施分为学生自学与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在自学部分,学生通过浏览、通读与精读文本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按照自学清单提供的六个情境问题,整理学习资料,完成读书笔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理解文本阐释的重要概念、文本内容的命题阐释、图表或流程图的命题阐释、文本的观点探究、建构问题与问题的系统化五个维度展开教学。限于篇幅,笔者以“概念+内涵/外延”教学为例,简述教学实施过程。
【任务驱动1】
命题文本材料主要陈述的概念或主题是什么?根据文本信息,抓住关键语句,厘清各个文本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筛选并整合信息,概括各文本材料的中心话题,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教师延伸1】
把握文章的概念或主题,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把握:一是概念性的词语,即作者对某一问题本质性的认识,或文中具有特定内涵的词语。二是重要的语句,即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句子,这样的句子或能显示文章脉络,或是揭示文章中心思想。
【真题训练1】
1.(2021年全国乙卷)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B. 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C. 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2020年全国卷Ⅰ)下列对新基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基建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是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重点之一。
B. 5G、数據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属于新基建中具有一定超前性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投资,其实不利于建设提供融合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C.新基建意味着对基础设施体系进行战略性调整,将有利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所凸显的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
D.中国将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会,有效地应对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数字动力”。
3.(2019年全国卷Ⅰ)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4.(2019年全国卷Ⅲ)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教师延伸2】
1.命题规律:为了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命题选项题干的语言信息与原文语句的内容在表述上有些不同,包括陈述对象的调换、句式的选择、词义的选择、语体的选用等角度,这样可以达到干扰的目的。
2.解题思路:一般要找出重要概念在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然后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理解,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差别,关注时态混淆、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曲解文意和无中生有等几种设置干扰选项的方式,定位分析、进行判断。
从这个讲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出,讲评教学采用了群文阅读的形式,每一组都采用射线统整的方式,以“考点”为教学内容,以问题维度为驱动,创设多种情境,其中,自学清单问题1、2为学科认知情境,问题3、4、6为个人体验情境,问题5为社会生活情境,为实用类文本讲评教学搭建具有知识的递进化、有序化和体系化特点的支架,既统整了教学内容,又统整了学习方法;既再现了教学情境,又链接了高考。
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围绕“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下的讲评教学,以“统整”为核心,搭建实用类文本讲评教学支架,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学习情境,这将促使学生实用类文本阅读水平的提升,进而实现语文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涂韶华.高考类题研究之实用类文本命题区块链重点题型简述与答题策略[J].教学考试,2020(28):42-46.
[4]王达,王天蓉.问题化学习的学科教学实践[J].现代教学,2020(5):25-26.
(责任编辑:蒋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