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问题研究

2021-09-13 15:28左寒松安俊超樊洁李传锋郑志红石阿娜
无线互联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左寒松 安俊超 樊洁 李传锋 郑志红 石阿娜

摘 要:文章基于笔者在疫情特殊时期的教学实践,对在线教育新模式在高等院校教学活动的实际应用、主要难点及其产生原因加以剖析,进而对后疫情时期在线教育模式的定位及发展提出若干看法,以期为高教改革探索同行者提供些许启发。

關键词:在线教育;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0   引言

2019—2020年辞旧迎新之际,一场始料未及的疫情突袭全国,万千学子被迫宅居在家。教育部和工信部联合紧急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各级教育系统应势而动,在线教育模式“临危受命”而被赋予重任。这种在教育领域沙盘预演多年的教学模式,得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全面实操与充分论证,其利弊优劣也在此过程中逐渐彰显。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在疫情特殊时期的实际教学经历,结合现代化教育理论分析,对在线教育模式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讨论,以期为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探索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1 疫情时期在线教育模式“兴起”原因

在线教育(即远程教育、在线学习)是基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新模式[1]。该模式源于“可汗学院”这一现代教育传奇,其与生俱有的网络化和电子化基因,容易帮助受众获得易操作、高效率、可扩展、促探索的学习体验,故有人断言它“将颠覆传统课堂”。近几年,在线教育模式在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领域迅速蹿红,市场份额逐年上涨,但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始终显得“叫好不叫座”。直至此次疫情发生,在线教育的某些优点被放大,使其成为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而迅速被推到了整个教育领域的绝对C位,只是这样的“一夜爆红”略显底气不足。

在线教育的突出优势在于其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时间和空间因素的强约束作用:(1)教育资源整合化。实现国内乃至全球优质学习资料、实践条件、师资力量等各类教育资料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真正实现教育“普惠”初衷。(2)学习过程高效化。最直接地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向谁学,何时学,何地学成为可选项,而学什么,如何学,学会什么,如何用真正成为学习者关注的重点,学习目标清晰明确,学习形式灵活自主,学习行为不再限于课堂,而是随时随地发生。(3)教育成本低廉化。互联网上免费学习资源丰富,即使“知识付费”,比之线下实体培训班也有明显的价格优势。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亦提出,要加快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支持“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高等学校的在线教学不仅是在疫情期间可以起到救急的作用,而且这也是中国高等学校这几年来一直致力推动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学习革命。”事实上,现如今在线教育模式逐渐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正确认识并用于尝试这种新型学习形式,而日益庞大的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也都从另一角度诠释着在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趋势。因此可见,在线教育新模式是全球社会网络化的必然产物,是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关注,而并非一时之选。特殊时期中在线教育被赋予重任,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3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实践现状

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教师主播的另类新人设立得越来越稳,在线教育新模式也随之在短短数月实现了“弯道超车”。截至2020年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 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2]。这一组简单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各大在线教育平台殊死斗争以期抢占先机,线下培训机构江心转舵被迫转型,软硬件基础服务商坐收渔翁之利。而这一席卷整个教育行业及其周边的巨大“飓风”烘托出的是在线教育模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傲人气势,一时间风头无两。但是即使在这样大热的现状之下,社会舆论尤其是经济市场对于准疫情后在线教育未来走向的预测却恰似“情到浓时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冷眼看待甚至是悲观视之的论断甚嚣尘上。

在笔者看来,尽管在线教育模式优势早已突显,但其自身桎梏同样突出。首先,在线教育推崇碎片化、移动化、游戏化和社区化的学习。但此类学习行为极易引发“习得错觉”,使学习者陷入舒适区而停止深层次的思考,且所获知识极度碎片化,信息辨识与去噪的成本与难度极高。罗伯特·格洛斯说:“当今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可获得人类所有的知识、智慧和美的遗产。这样的时代在人类历史中是首次出现。”其描述的就是网络信息技术急速发展条件下人民知识获取难度的极大降低。但事实上,现代社会比拼的不是知识获得数量与速度,而是学习者对优化知识质量的选择辨识能力、重构知识体系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体系的实践能力[3]。换句话说,一个成熟的学习者应善于按照自己的知识层次理解新入知识点,并与自己原有知识发生联系,逐步推动个人知识体系的升级或重构,最终转化为实际实践能力。这方面恰恰正是在线教育的短板之处。其次,在线教育模式提倡“短视频”“H5场景秀”“静态图文”“3D动画”等微课形式。但是此类知识传输方式往往信息极端碎片化,形式过度娱乐化,内容主题切换频繁,对学习者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再者,目前多数在线教育平台或APP软件大多仍停留在大数据、后台监控、交互技术、边缘计算与AI技术等技术层面的竞争与宣传,而较少能做到“内容为王”,核心知识内容极度同质化,严重地重“术”而轻“道”。最后,在线教育实际执行依赖各类信息终端和电子产品,长期使用容易引发学生弯腰驼背、视力疲劳近视等健康问题,这也是其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此外,在此次疫情期间在线教育模式实际运行过程中还暴露出不少的其他问题,如中国网络传输条件、在线教育平台承载能力等硬件问题不足,以及教师在线教育活动设计、数字化资源制作、授课软件操作等软实力欠缺,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在现阶段主、客观条件下全国甚至是全球教育领域仍未做好全面推进在线教育模式的准备。

由此可见,本次疫情下在线教育能够“临危受命”,并非源于其短板的补强,而只是源于外部刺激的短期爆发,缺乏足够的持续上升的内在动力。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强调:“教育部特别不提倡、不鼓励、不建议高校要求每位老师都制作直播课。”其目的也是提醒不要出现假借在线教育之名的形式主义泛滥,防止这一教育新模式陷入“被捧杀”的尴尬结局。

4   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在线教育发展趋势探讨

笔者认为,进入后疫情时代后,在线教学模式的热度回落是可预见的必然情况。但这并不预示着高等教育改革与探索的一次彻底失败,而只是教育教学过程的返璞归真,以及伴随而来的对于在线教育模式的重新审视与不断改进。事实上任何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都将经历不断的“肯定—否定”过程。

在线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与传统教育模式深度融合,逐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Online to Offline,O2O)。与重在传授知识的中小学教育不同,高等教育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术素质、文化审美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以此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线上、线下两种模式作用各不相同。在线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类数据终端或学习平台完成碎片化自主学习过程,并可与老师、同学通过交流软件和学习社区等交互形式进行随时随地的沟通、探讨和答疑。另一方面,学生碎片化知识点的理解与深化、知识体系的持续升级与重构、学习方法习得、知识实践应用、学习效果的检测与反馈等教学环节均需要教师组织开展,在传统线下教学效果会更优异。再者,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人为最终目的,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不仅要共享、共识,还要共情、共为。只有将师生置于同一时间和空間内,通过面对面的、有温度的信息分享、感情交流和思想碰撞,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后疫情时代在线教育的定位与实际应用仍需教育界同行者不断实践与探索。

[参考文献]

[1]赵霞,周赵佶。俄罗斯在线教育发展特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7):12-13.

[2]王思北.全国1454所普通高校在线开学[EB/OL].(2019-12-20)[2020-04-20].http://www.xinhuanet.com/2020-04/10/c_1125839927.htm.

[3]杨素娟.在线学习能力的本质与构成[J].中国远程教育,2009(5):43-48.

(编辑 何 琳)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