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1-09-13 01:54王英兆
大医生 2021年9期
关键词:罗非班丁苯国药准字

王英兆

(平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贵港 537300)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缺血性脑卒中在出现症状后直至1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呈渐进性加重,通常患者预后较差,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丁苯酞注射液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其作用机制是促进血管生成,同时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从而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但长期单用会延长治疗周期[1]。替罗非班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其主要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合成相关受体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延长出血的时间,抑制血栓形成,同时因其有较低的出血风险、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较短的半衰期,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中[2]。本研究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平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CD62p)、P- 选择素(P-selectin)水平的影响,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平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39 例,常规用药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与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0、19例;年龄43~88岁,平均(65.72±13.93)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分别为29、18、20例;卒中部位:脑桥、基底、小脑、其他部位分别为13、11、8、7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1、18例;年龄44~87岁,平均(65.07±12.87)岁;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分别为28、19、22例;卒中部位:脑桥、基底、小脑、其他部位分别为9、11、10、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对比研究。纳入标准: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3]中的诊断标准符合者;颅脑CT或MRI检查排除脑出血,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明确诊断者;发病时间6~30 h,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者。排除标准:伴有颅内肿瘤、动脉瘤,活动性出血或颅内出血者;近1周内有外科手术史者;近期有使用过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者;严重脑出血史者。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均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410,规格:75 mg/片],75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424,规格:50 mg/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钙片(乐普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规格:20 mg/片)治疗,20 mg/d,均口服。与此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0.9 g),100 mL/次,2次/d,治疗14 d后,改为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片)口服治疗,0.2 g/次,3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规格:100 mL∶盐酸替罗非班5 mg与氯化钠0.9 g]治疗,首剂负荷量0.4 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30 min之后,继而以0.1 μg/(kg·min)持续泵注,共计108 h。全部治疗周期均为28 d。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分为治愈(NIHSS评分下降91%~100%)、显 效(NIHSS评 分 下 降46%~90%)、有效(NIHSS评分下降18%~45%)、无效(NIHSS评分下降 < 18%)。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28 d后神经功能均采用NIHSS评分进行评估,总分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③于全部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CD63、CD62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selectin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神经功能、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神经功能 治疗7、28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与治疗7 d后比,#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7 d后 治疗28 d后对照组 39 15.59±2.39 11.09±0.63* 8.09±0.47*#观察组 39 15.16±2.36 9.12±0.65* 6.03±0.49*#t值 0.799 13.591 18.947 P值 >0.05 <0.05 <0.05

2.3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治疗后28 d,两组患者CD62P、CD63水平及P-selectin浓度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CD63:溶酶体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P-selectin:P- 选择素。

组别 例数 CD63(%) CD62p(%) P-selectin(μg/L)治疗前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28 d后 治疗前 治疗28 d后对照组 39 1.50±0.34 0.76±0.26* 3.68±1.35 2.76±0.82* 20.66±3.86 15.93±1.39*观察组 39 1.59±0.73 0.58±0.19* 3.60±1.34 2.16±0.59* 20.63±3.90 13.10±1.26*t值 0.698 3.491 0.263 3.709 0.034 9.42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是大面积脑梗死,由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质支闭塞所致,多表现神志不清,病程进行性加重,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丁苯酞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进行抑制,从而发挥抗血栓作用,同时还可抑制炎症反应与清除自由基来保护线粒体,可重建大脑缺血区的血液微循环,提高脑血液灌注量,减轻脑水肿,缓解大脑神经损伤,但会产生恶心、腹部不适、皮疹及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加重患者不适感[5]。

替罗非班是一种静脉抗血小板药物,其通过与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GPⅡb/HIa)受体结合,抑制相邻血小板间作为网桥的纤维蛋白原(Fg)的形成,从而减少血栓形成,并通过Fg的竞争性抑制来阻止血栓的形成[6]。由此次试验分析中可知,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更高,且NIHSS评分更低,提示对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疗效显著。

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关键病理机制之一,即血小板活化,其原因为早期的血小板激活不仅可为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做准备,还能引起血栓严重级联反应,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7]。丁苯酞与天然左旋芹菜甲素间具有相同的结构,其具有改善血管痉挛、抗血小板聚集、减轻炎症反应及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替罗非班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的功效,可抑制血栓的形成,也可以缩小形成血栓的大小,且替罗非班在停止注射4 h后,其作用会完全消除,较其余抗血小板药物患者出血风险更低,有利于促进再灌注形成[8-9]。由此次试验分析中可知,观察组患者CD62P、CD63水平及P-selectin浓度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丁苯酞联合替罗非班能够增强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作用,同时还能够减弱氧化应激反应对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因子的损害。

综上,给予早期进展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患者血小板活化聚集有阻抑作用,同时对患者神经功能有改善作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罗非班丁苯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