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术清
(北京市老年病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9)
复发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的相关症状持续2年以上,且感染发生次数为每年3次以上,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尿痛、尿频、尿急及排尿困难等,具有反复性发作的特点,根治难度较大。复发性尿路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治疗主要采取抗生素持续性治疗,虽能控制疾病进展,但在治疗期间发生耐药性与不良反应的风险性较高,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同时会影响预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1-2]。因此,用药前进行细菌检验、药敏实验在临床治疗中意义重大,可为临床医师选择药物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细菌检验与药敏实验应用于复发性尿路感染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北京市老年病医院诊治的20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细菌检验与药敏实验,根据其细菌培养的结果分为阳性组(革兰阳性菌,59例)和阴性组(革兰阴性菌,132例)。其中阳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33、26例;年龄59~87岁,平均(73.63±1.72)岁;病程2~7年,平均(3.42±1.36)年。阴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68、64例;年龄58~86岁,平均(73.41±1.52)岁;病程1~6年,平均(3.12±1.1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复杂性尿路感染》[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1年内发作3次以上或半年内发作2次以上者;应用抗菌药物与采取相关药物治疗措施以后,疾病未得到有效控制者。排除标准:在2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治疗者;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较为严重者;患有妇科感染性疾病者;智力、沟通异常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本研究经北京市老年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
1.2 方法
1.2.1 细菌检验方法 取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晨起中段尿液样本置于无菌管内,标本收集后2 h内接种,分离单个菌落,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标本进行细菌鉴定,记录检测结果。
1.2.2 药敏试验方法 选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配套药敏测试板,仪器读取药敏实验结果。依照药敏实验结果对患者用药的方案调整,在患者采取抗生素等相关治疗措施1周以后进行尿液中尿白细胞检测,对于药敏结果呈现为敏感或白细胞水平降低的患者,可判定为药敏有效;经实验以后药敏结果呈现为原样的患者,可记录为中度有效;药敏结果从敏感转变为耐药,或者白细胞水平上升的患者,可以判定为药物耐药或治疗 无效。
1.2.3 治疗方法 严格以药敏实验结果为依据给予抗菌药物,开展分期治疗,包括治疗期:进行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直至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并维持1个月。巩固期:抗菌药物用量减少1/2,使尿常规正常维持1个月,若病情复发则按照治疗期剂量进行治疗。维持期:继续将抗菌药物用量减少1/3,此阶段内的维持时间为3个月,且该阶段内若患者尿常规恢复正常则可以随时停药;若病情反复发作则采用巩固期治疗剂量进行治疗。观察期:将抗菌药物停止6个月内,每1个月对患者的尿常规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①细菌检验。分析评估细菌检验结果,同时记录不同病原菌感染类型患者所占比例及不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②药敏实验结果。分析病原菌药敏实验结果及细菌耐药性分布情况。③临床疗效。显效(尿路感染症状消失,细菌培养呈阴性,停药6个月后尿常规正常),有效(尿路感染症状消失,细菌培养呈阴性,尿常规基本恢复但尿白细胞偶有异常),无效(尿路症状无变化,细菌培养呈阳性,部分患者病情加重)[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细菌检验 细菌检验结果显示,在200例患者尿液样本中检出病原菌共计200株,其中200株病原菌中,真菌共计9株,占4.50%(9/200);革兰阴性菌共计132株,占66.00%(132/200);革兰阳性菌共计59株,占29.50%(59/200),见表1。
2.2 药敏实验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呋辛、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见表2。
2.3 临床疗效 治疗后阳性组与阴性组显效共计92例,有效9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00%,但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复发性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发作时会出现尿痛、尿频,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在患者诊断期间应当采取有效的鉴别方式,充分掌握感染类型,对患者后续治疗具有关键性作用。临床上对于复发性尿路感染主要采取抗生素进行治疗,但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则会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并延误患者治疗,因此在临床上进行抗菌药物的选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相关感染状况、病菌类型和细菌耐药性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并及时进行用药调整[4]。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临床上开始广泛应用广谱抗生素,从而导致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给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和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临床医学在感染控制的问题上,面临抗菌药物发明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因此,用药前开展细菌检验与药敏实验对于后续治疗意义重大[5]。本研究细菌检验结果显示,200例患者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的耐药性较高。分析原因如下:在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治疗期间一般依照用药经验来实施抗感染治疗措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因致病菌种类繁多,而且致病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治疗方法有误或治疗时间不足的现象,可能会增加细菌耐药性,不同种类的耐药菌出现扩散现象,导致患者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6]。
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在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就诊期间检测病原菌与抗菌药物耐药性,对于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可避免因长期应用抗菌药物引发细菌耐药性,进而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或延长抗菌药物的治疗时间[7]。本研究中,200例患者严格以药敏实验结果为依据给予抗菌药物,开展分期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00%,但阴性、阳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傅庭华[8]研究结果相符,提示根据药敏结果指导患者的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复发性尿路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不同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感敏性存在差异,可根据药敏性结果选择窄谱抗生素药物,对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