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厚美
近日,一群参加自然教育活动的摄影师,在大熊猫国家公园青川唐家河区域记录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雕捕食野猪”的珍贵画面。
据了解,当时,摄影师们正兴致勃勃地拍摄白熊坪保护站区域羚牛坡上成群的羚牛。忽然,一只硕大的金雕抓着一头小野猪飞入大家的视野。惊叹之余,摄影师们纷纷将镜头对准这只“空中霸主”,记录下了“金雕捕食野猪”的画面。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当时这只成年金雕紧抓野猪幼崽掠过山谷,然后平稳地落在悬崖上,稍作休息后再次抓起野猪飞走了。
据了解,金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凶猛的空中霸主,能以300公里时速高空俯冲,捕杀上百斤重的猎物,属鹰科,大型猛禽,长76-102厘米,翼展达2.3米,体重2-6.5千克,一般生活于多山或丘陵地区,特别是山谷的峭壁以及筑巢于山壁凸出处,以大中型的鸟类和兽类为食。
近年来,金雕在唐家河区域有稳定的筑巢育雏种群。2019年4月,唐家河工作人员邓建新途经蔡家坝区域,在河谷对岸的悬崖处发现金雕巢穴,并记录下金雕育雏和猎食小麂的的画面。2020年3月,唐家河工作人员马文虎在蔡家坝区域距离地面垂直170米处的陡峭崖壁上再次发现金雕巢穴,距离2019年金雕育雏巢穴仅50米。
唐家河,
当之无愧的“大熊猫的乐土”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当之无愧的“大熊猫的乐土”、“生命家园”、“天然基因库”和“岷山山系的绿色明珠。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眠山摩天岭南麓,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迁飞通道,开展鸟类环志活动对于监测侯鸟种群动态、研究迁徙规律和保障迁徙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负责人介绍,唐家河环志站目前是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在四川唯一挂牌环志站的单位。
鸟类环志,是在鸟的脚或翅等部位固定标志,获得鸟类迁徙资料,了解和研究鸟类迁徙、分布、季节运动、种群结构、气候环境变化等规律的重要手段。唐家河保护区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现记录到鸟类320种,其中42%为候鸟和旅鸟。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2 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61 种。其中,国家Ⅰ级主要有金雕、白尾海雕、绿尾虹雉等,国家Ⅱ级有黄腿渔鸮、凤头鹰、斑头鸺鶹、红腹角雉、红腹锦鸡、血雉、勺鸡、鹰雕等。
去年4月16日晚上19时55分,CCTV9纪录片频道首次播出《看春天,亲鸟亲亲》节目,这档节目主要是展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各种鸟儿哺育鸟宝宝的画面和故事。亲鸟,意思是鸟宝宝的爸爸妈妈。在首期节目中,广元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的金雕“母子”闪亮登场。
去年3月17日,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摩天岭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进行红外线照相机网格监测时,再次发现大熊猫活动画面,距上次发现大熊猫画面仅隔28天,且两次发现位置不同。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大熊猫拍摄画面位于摩天岭老虎沟,海拔2103米,经工作人员鉴定,画面中大熊猫为成年雄性个体。视频中,大熊猫体型圆润,拖着身上的“肉肉”在镜头面前来回走动,不时发出“哼哼”的声音。工作人员推测,可能是这只大熊猫在宣占自己的领地,又或者是在嗅同伴和其他动物留下的气味痕迹。
发现大熊猫的区域低海拔段以落叶阔叶林为主,高海拔段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生长着青川箭竹、糙花箭竹、缺苞箭竹等竹类,为大熊猫生存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该区域还分布有扭角羚、川金丝猴、红腹角雉、黑熊、金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老虎沟自2019年至今,4次拍摄到大熊猫的视频。
当天,白熊坪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进行野外大熊猫网格调查作业时,在海拔2700米处发现了新鲜大熊猫粪便,并在沿途行进中发现了多处大熊猫脚印。
据工作人员介绍,两次发现大熊猫踪迹距离较远,横跨半个保护区,充分证明唐家河保护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环境优越。
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多的岷山山系,是连接岷山山系北部大熊猫种群至关重要的走廊地带,是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2014年全国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區内有野生大熊猫39只。自2016年自主开展大熊猫DNA档案建立调查工作以来,共收集大熊猫粪便170余份。
去年9月5日早上6时许,在青川唐家河国家级保护区蔡家坝保护站,站长张忠怀发现一只孤独的羚牛在保护站附近溜达,它一边溜达,一边大声叫喊,看着有些郁郁寡欢。
“羚牛一般是群体活动,估计这只羚牛因贪吃或贪睡掉了队。”张忠怀介绍,这是一只雌性成年个体,它大声叫唤寻找同伴,同伴听到它的叫声后会回应,它就会顺着声音找到小伙伴们。为了不让羚牛发现,当时他躲避在一块标牌后面,距羚牛一米多远。不料羚牛竟然径直向他走来,突然发现他后,着实吓了一跳。在确认并无危险后,调头离开现场,几分钟后便找到了“大部队”。
据了解,在唐家河保护区,秋季大量的羚牛会从2000多米的高海拔地方迁徙到1000多米的低海拔地方。蔡家坝保护站海拔1300多米,大批羚牛迁徙至此主要是为了让老弱病残的羚牛有更多的食物吃,可以安全越冬。
下雪天羚牛下山了,哇塞!好霸道!好威武!好帅气!去年12月8日,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雪纷飞,工作人员陶剑在日常巡查时两次邂逅“神兽”羚牛。他所拍摄的视频经看广元及抖音号曌视频发布后,引起网友的关注和好评。很多网友提出疑问:“羚牛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怎么跑下山了?”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科研科科长肖梅介绍,羚牛,又称扭角羚、牛羚,隶属于偶蹄目,牛科,羊亚科,羚牛属,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是只有在横断山脉至喜马拉雅山脉才有分布的特产动物。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乃至世界羚牛遇见率最高的热点区域,属于四川亚种,约有1300只羚牛在这里繁衍生息,是整个保护区内体型最大的野生食草动物。主要分布在1250至3000米海拔范围内,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海拔变化。目前已进入霜冻时节,羚牛主要选择在低海拔的河谷、柳树林和低山灌丛进行活动;到了夏季天气炎热时,他们会选择到高海拔区域的针叶林、高山草甸和灌丛植被进行活动。
去年 11月23日,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在冬季大熊猫网格调查工作中,在位于唐家河吴尔沟向耍坪方向海拔2260米的山脊处,发现清晰的长度约15厘米的大熊猫脚印。
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大熊猫足迹长度大致可确定该大熊猫属成年个体。随后,又顺山脊沿着大熊猫足迹一路追踪数百米,但未能发现大熊猫粪便、食迹等其它活动痕迹。
该工作人员表示,吴尔沟向耍坪方向森林类型属针阔混交林,林下竹种为缺苞箭竹,以前从未在此区域的低海拔位置记录到大熊猫活动痕迹。
该条监测样线分布的大熊猫同域动物主要有川金丝猴、扭角羚、林麝、黑熊、金猫等,海拔较低的沟系两侧是唐家河一级珍稀植物珙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说起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滚滚”,在大家的印象中大都是呆萌可爱。而这次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的两只“滚滚”,却都十分“高冷”!
去年6月18日,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分局唐家河区域在开展今年第二季度红外线相机监测工作时,在保护区摩天岭保护站老虎沟区域海拔2206米处的一台红外线相机再次捕捉到大熊猫身影。图片中的这只“滚滚”有些许高冷,还没来得及看清,它迈着飞快的步伐,只给工作人员留下了意味深长的背影。
同期,在此区域海拔2046米处安放的另外一台红外线相机也记录了一只健康的成年大熊猫。经保护区专家从体型上判断,基本排除这两次拍到的大熊猫是同一只的可能。这只“滚滚”同样高冷,还没等红外线相机反应过来,它就匆匆走出了画面。
据了解,两台红外线相机安放间距约为1.3千米,拍摄时间为4月,结合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该时间段是大熊猫的发情季节,初步推断出两只大熊猫是在“走婚”。原来高冷的它们是在寻找自己的“幸福”。
大熊貓国家公园广元分局工作人员打趣说,摩天岭老虎沟都成了唐家河保护区大熊猫的打卡地了。
今年以来,唐家河保护区共拍摄到野生大熊猫5次,其中同一区域拍摄到两只大熊猫个体共计3次,充分证明唐家河保护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山系扮演的重要角色。
去年6月16日,在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浙交流中心附近,工作人员马文虎在河边发现一只刚出巢的小雏鸟,仔细一看是一只白鹡鸰,估计可能附近有这只鸟宝宝的父母,他们在为鸟宝宝找虫子吃。
于是,他等了几分钟,果然看到一只成年的白鹡鸰嘴里叼着一只虫子,迅速飞到鸟宝宝身边,将虫子喂到鸟宝宝嘴里,又立即飞走了,估计它又去找虫子去了。由于当时鸟飞行和喂食的速度太快了,马文虎没有看清楚这只成年的白鹡鸰是雌性还是雄性,随后,马文虎仔细看自己拍摄的视频,根据羽毛外观特征,发现这只成年的白鹡鸰是雄性的。
据了解,白鹡鸰:别称有白颤儿、点水雀、张飞鸟等,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全长约18厘米,体重20多克,寿命10年。体羽为黑白二色。经常成对活动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为食。繁殖期在3-7月,筑巢于屋顶、洞穴、石缝等处,巢由草茎、细根、树皮和枯叶构成,巢呈杯状。
去年5月16日中午,在青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浙交流中心附近,保护区工作人员马文虎爬到海拔1500米处的山上,突然听到蓝喉太阳鸟清脆悦耳的叫声,他循着声音寻找,看到一只雄性蓝喉太阳鸟停留在树枝上,立即用手机拍下了这只雄性蓝喉太阳鸟在树枝中短暂休息的情景。
马文虎说,他初步估计,这只雄性蓝喉太阳鸟体长约10厘米左右,其中尾巴的长度约占体长的一半,因为当时的风较大,这只鸟在树上停留的时间很短,但是还是在不停地鸣叫,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它就飞走了。因为这种鸟的雄性羽毛颜色很艳丽,在树丛中非常显眼。马文虎判断,在这只雄性蓝喉太阳鸟附近,应该有一只雌性蓝喉太阳鸟在活动,因为现在正是蓝喉太阳鸟的繁殖期。
据了解,蓝喉太阳鸟是小型鸟类,雄鸟体长13-16cm,雄鸟前额至头顶、颏和喉辉紫蓝色,背、胸、头侧、颈侧朱红色,耳后和胸侧各有一紫蓝色斑,在四周朱红色衬托下甚醒目,腰、腹黄色,中央尾羽延长,紫蓝色。蓝喉太阳鸟栖息于海拔1000-3500m的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花蜜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缅甸等地。繁殖期4-6月,雌鸟衔羽毛筑巢,雌雄鸟常追逐鸣叫,每窝产卵2-3枚。
去年12月21日下午,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马文虎在野外巡护时,再次拍到了水獭进食的珍贵画面。这是他第二次拍摄到水獭的画面,并完整记录了它进食的全过程。
马文虎说,尽管在日常工作中已多次观察到水獭,但很难拍摄到它们的影像资料,首次在唐家河保护区拍摄到水獭画面还是2014年。此次拍摄的视频全长1分21秒,完整记录了水獭进食的全过程。当时,他见一只浅灰色水獭半卧在河边,正用两只前爪紧紧按着一尾20多厘米长鱼在享用,于是马上拿起相机拍摄记录。借助长焦镜头观察,它吃的鱼是一尾齐口裂腹鱼,显然是刚刚从河里捕获的。只见它用锋利牙齿先撕扯鱼头,左一口右一口大快朵颐,很快就享用完了一顿鱼宴大餐。
据马文虎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与恢复唐家河欧亚水獭种群,唐家河保护区和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开展科研合作,成立了欧亚水獭监测队。通过在全区水域设定35条调查样线、开展野外样线监测、欧亚水獭粪便和水样等样本收集、红外相机监测等多种方法技术,从不同的深度广度全面开展欧亚水獭监测工作。根据收集的资料分析,保护区两条主要河流中都有欧亚水獭活动,在海拔1000至2000米的河段中活动痕迹最为频繁,在主干流域分布有7至8只水獭,且种群稳定,不会因数量太少而导致灭绝。
2019年4月,第十四届国际水獭研讨会在唐家河召开,这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水獭专家组第一次在中国举行此类会议。当年11月28日,在保护区内唯一行政村落衣沟桥100米处河道里,首次观察到4只水獭成群活动身影。
据了解,欧亚水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等级为“近危”。由于其毛皮致密防水,常被用来制作皮帽和领边,毛皮市场的旺盛需求导致野生种群被过度捕猎;此外,大量河流生态水文也发生变化,导致栖息地质量下降,中国的欧亚水獭一度处于十分稀少,甚至局域灭绝的境地。
去年8月18日下午4时许,在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蔡家坝保护站附近,保护区工作人员李福军发现,不远处山林中有3只黑熊,仔细一看是只黑熊妈妈带着2只黑熊宝宝,它们在核桃树上采摘核桃吃。只见黑熊妈妈在树上采摘,1只黑熊宝宝在树下寻找核桃,另外1只黑熊宝宝在树上睡觉,这3只黑熊在核桃树周围逗留了2小时才离开。
黑熊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们是标准的杂食性动物。目前秋季到来,唐家河保护区的核桃、板栗等各种坚果成熟,它们成了黑熊的最爱。
鸟语花香,
近百只野鸳鸯带火一个美丽新村
“真的太可爱太漂亮了,这两天几乎每天都会去看看。”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杨柳依依,剑阁县剑门关镇双旗村清澈的水碾河河面上,结对游玩的野生鸳鸯再次进入剑阁县摄影家协会成员们的“长枪短炮”里。
“双旗村生态环境真的越来越好!”从去年第一次听村民介绍专门开车前去拍摄后,水碾河上的这群精灵让年近六旬的何生和协会会员们念念不忘。
何生告诉笔者,如今从剑阁县城到双旗村开车不足10分钟,非常便捷。野生鸳鸯跟去年一样,不怕汽笛声,但还是比较提防人的脚步声。稍稍声音一大,就齐刷刷飞上枝头或者消失不见。他和会员们花了3个小时的工夫,才将鸳鸯们美好的状态抓拍入镜。其中,有在水中追逐嬉戏的,有在岸边悠然踱步的,还有在枝丫上舒服栖息的。
“今年比去年多,有近百只了!”双旗村年过半百的村支部书记刘柏林在电话里掩饰不住的高兴。他家就住在水碾河边,第一次无意发现水面上有两只鸳鸯是在2016年的春天。为了留住这些鸳鸯,他们专门颁布“村规”,包括每天一早都要清理河道垃圾,严禁各家各户往河里排污,保持水域清洁和严禁捕杀。在今年春节后,村上还组织10多名村社干部,花了两天时间将河里的白色垃圾给予了彻底清理。如今水域面积达300多亩,给野生鸳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如果鸳鸯吃了谁家的庄稼,我们会想办法给予村民补偿,来垂钓的游客不准扔白色垃圾……”刘柏林说,因剑阁县实施生态旅游大环境建设,即以剑门关景区为核心,采取“景区+度假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模式,开发全域旅游,双旗村焕发了勃勃生机。去年才4家民宿,到现在已经有11家了。
据了解,鸳指雄鸟,鸯指雌鸟,故鸳鸯属合成词。属雁形目的中型鸭类,大小介于绿头鸭和绿翅鸭之间,体长38-45厘米,体重0.5千克左右。雌雄异色,雄鸟嘴红色,脚橙黄色,羽色鲜艳而华丽。雌鸟嘴黑色,脚橙黄色,頭和整个上体灰褐色,眼周白色。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芦苇沼泽和稻田地中,属杂食性动物。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动物遇见率越来越高
广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广元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建立了管理体系,形成了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工作格局,栖息环境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加。据调查,全市除鱼类外有野生动物532种,其中大熊猫、川金丝猴、四川羚牛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5种,黑熊、小熊猫、红腹锦鸡、画眉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2种,野猪、雉鸡等“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野生动物400余种。
近日,广元经开区万盛路某超市惊现一只“长毛怪”。店主报警求助,辖区派出所及森林公安先后到达现场,经确认是一只“獾”,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店主说,早上他打开超市门,到超市后面查看,发现了这只动物,当时把他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刚好遇见民警在这里巡逻,就让民警过来帮忙看看。民警发现在超市后窗的一个角落里,一只全身长毛的动物蜷缩在墙角酣然大睡,遂立即联系市森林公安局、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到场进行处置。
经过工作人员现场确认,这是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獾,俗称“狗獾”。经仔细查看,这只野生獾未受伤,身体健康状况良好,随后民警配合森林公安民警将这只獾带至上西杨家浩林场安全放生。
据现场工作人员初步估计,由于这家超市的后窗没有关严,这只獾可能半夜从后窗进入超市,超市距离公路以及公路边的山林比较近,有可能这只獾是从附近的山林窜入居民点的。
据了解,獾一般在春、秋两季活动,性情凶猛,冬眠,挖洞而居,杂食性,每年繁殖一次,每胎2-5仔,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如森林、灌丛、田野、湖泊等各种环境,分布于亚欧大陆大多数地区,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去年4月前,一对画眉选择在市民穆女士家的露天阳台上安家,短短几天就在一株红梅树上搭好了窝。从此,她和丈夫每天朝夕守护,静静期待奇迹发生。而后,他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鸟窝里传来了叽叽喳喳的叫声,凑近一看,4只小画眉已破壳而出。这让平时就非常喜欢花草和小动物的她欣喜不已。“短短的几天内,窝就造好了。怕它们的窝搭得不牢固,经不住风吹,我老公还用塑料袋给它们加固了一下。”穆女士说。
从此,穆女士和丈夫朝夕守护,每天都非常关注小鸟的生活。为了不惊扰到它们,尽量不去靠近鸟巢。经过1个多月的耐心等待,终于迎来了令人兴奋的时刻。“今天一早,我就听到鸟巢里传出叽叽喳喳的叫声,所以断定肯定有小鸟破壳了。”穆女士让丈夫凑近去看,果不其然,4只小鸟正张着嘴,迫不及待地等鸟妈妈来喂食。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此举引起了鸟爸爸的警觉。由于担心小宝宝的安全,本在附近枝头警戒的它毫不顾及自身安危,飞速冲过来啄“来犯之敌”。
能够亲眼见证4个小生命在自家阳台上诞生的过程,对穆女士一家来说是莫大的喜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在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广元来说,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对广大市民而言,爱护野生动物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穆女士说:“我们一定照顾好它们,保证让4个小宝宝都能健康长大,早日展翅回归大自然。”
“快看,有猴子在房子上!”无独有偶,野猴上房“揭瓦”。去年11月27日中午,利州区龙潭乡镇一处临河沟的三层高的房子上出现了一只“大师兄”。后在围观者的惊呼声中,它迅即飞檐走壁,沿河沟蜿蜒而去,躲入了房对面的山林。
目击者王先生说,他当时正要去龙潭小学办事,听到有人群聚在一起吆喝“有猴子”,出于好奇,便加入了看猴子的人群中。因猴子动作太快,他只拍下了猴子没入山林前在河沟稍作停留的一幕。
“太快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就跑没影了。”王先生说,他在场镇附近上班一年多了,第一次在这里看到有野生猴子出没。
对此,廣元市林业局野生保护科工作人员解释道,随着广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植被的恢复,从2017年开始,利州区境内的荣山、雪峰、龙潭等地时不时有野生川猕猴出没,希望附近居住的老百姓发现后,千万不要伤害它们,保持镇定并及时通知林业局相关工作人员。
“早上发现一只猫头鹰,被胶粘住飞不走了,水也不喝,饼干也不吃,还想啄人,问了好一圈,一个民警告诉我可以和林业部门联系,让他们来处理。”杨德威发帖写道。
去年10月21日早上8时许,一只猫头鹰因为翅膀被胶水粘住,停留在陇南供电车间姚渡接触网工区办公楼的窗户上,在此上班的90后小伙杨德威非常有爱心,不仅给猫头鹰喂食,还联系林业部门进行处理。
杨德威介绍,那天,他像平时一样来到了办公楼打卡上班。当他经过办公楼一楼窗户的时候,突然一只猫头鹰停留在窗户上面,只见它一动不动,两只眼睛“恶狠狠”地噔着他。
“咦,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只猫头鹰为什么如此突兀地停留在窗户上,难道是受伤了吗?”为了一探究竟,他近距离对猫头鹰进行仔细观察,发现它身上并没有血迹,也未发出痛苦的哀嚎。
那它为什么不飞走呢?原来,它身上沾染上了一层黏黏的像胶一样的东西,导致它的翅膀不能正常“工作”了,孤零零地停留在窗户上面。
为了让猫头鹰“脱离苦海”,杨德威用纸巾和温水准备为它擦拭,可是猫头鹰过于警觉,当他靠近的时候,做出了啄人的姿态。为了保护自己,也避免惊扰到它,杨德威放弃了擦拭,然后给猫头鹰准备了饼干和水。可是,猫头鹰很“清高”,一口水不喝,一口饼干也不吃,做出防守状保护自己。
为了不影响自己工作,杨德威离开了。中午12时下班后,他发现饼干和水还是没有动过。为了让猫头鹰早点重获自由,他先是向铁路公安拨打了电话,民警告知可以联系林业部门进行处理。
挂掉电话后,他又在网上搜索到了利州区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电话,工作人员说可以将猫头鹰送往广元市凤凰山动物园。得知其在青川姚渡后,工作人员给他提供了青川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电话。
他拨通青川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电话告知情况后,过了半个小时,姚渡镇林业站一名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带走了猫头鹰。
据姚渡镇林业站的苟姓工作人员介绍,将猫头鹰带到林业站后,发现它的翅膀是被粘鼠板上的胶所粘住,浑身都是胶水。
该林业站及时向青川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进行了汇报,并进行观察,补水喂食。随后,猫头鹰交接给了青川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野保中心,该中心刘姓负责人表示,猫头鹰状态良好,除了不能飞,其它都很正常。为保护猫头鹰安全,会试着将猫头鹰身体上面的胶水进行处理,如果不能成功,今天将安排工作人员将猫头鹰送往广元市凤凰山动物园。
“这个鸟儿叫什么名字?下课了,它在陪我们一起玩耍。”不久前的一天上午课间休息时间时,坐在办公室的李锦老师突然发现,一只鸟儿从外面飞进来,一点也不怯生,而且还在办公桌上蹦蹦跳跳起来,这让李锦感到很有趣儿,并发朋友圈写了下了前述的话。有趣鸟儿飞到办公桌上在手提电脑上翩翩起舞。
李锦老师是广元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5日11时20分,正值课间休息的时候,一只鸟儿从窗外飞向了办公室,在他办公桌停下来,旁若无人地在手提电脑电源线上翩翩起舞。
为了不打扰它,李锦坐在座位上仔细观察,小鸟全身为棕褐色,小巧玲珑,憨态可掬。在黑色电源线上玩腻后,它又展翅飞向了旁边老师的绿植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下课回到办公室的老师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都默不作声静静地观看着它的表演。
“叮铃铃……”一阵紧促的上课铃声响起,打破了办公室的寂静,为了不影响鸟儿,任课老师蹑手蹑脚离开了办公室。鸟儿看见人都走完了,便拍打着翅膀,从来时的方向飞了出去。
李锦说:“这只鸟儿前后逗留了10多分钟,这不是第一次有鸟儿飞进办公室了,因为学校植被多、生态很好,绿化带停留了很多鸟类,估计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它们也想换一个环境进行玩耍。”
据广元市动植物保护站工程师杨骏辨认,该鸟儿学名为红头长尾山雀,属小型鸟类,体长9.5至11厘米。头顶栗红色,背蓝灰色,尾长呈凸状,外侧尾羽具楔形白斑。颏、喉白色、喉中部具黑色块斑,胸、腹白色或淡棕黄色,胸腹白色者具栗色胸带和两胁栗色。是一种山林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灌木林间,也见于果园、茶园等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小林内。性活泼,常从一棵树突然飞至另一树,不停地在枝叶间跳跃或来回飞翔觅食。
该鸟类种群数量较丰富,又主要以昆虫为食,对保护植物有重要作用。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去年8月19日上午,家住南河马家巷的罗先生通过微信反映,1只猫头鹰闯进家中的信鸽笼,不仅偷吃了两只鸽子,还吓跑了其余的信鸽。
据罗先生介绍,自建房六楼楼顶为开放式的露天平台,他使用木板和铁丝网在空地上修建了一个饲养信鸽的笼子,几年来,饲养的信鸽有110余只。
8日早上7时许,罗先生带着玉米来到楼顶准备给信鸽喂食早餐。当他走进笼子一看,偌大的笼子里没有1只信鸽。
“这是咋回事,信鸽哪儿去了?”走进一看,1只体型庞大、全身呈深褐色的猫头鹰正停留在悬空的木板上,见有人前来,“扑扑扑”地拍打着翅膀。
罗先生仔细观察发现,在猫头鹰停留区域附近的空地上,残存着4只鸽子腿,笼子里一片狼藉。看着猫头鹰“大腹便便”的肚子,他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是猫头鹰闯进了信鸽笼,通过腿数判断,有两只信鸽成了它的早餐,剩余的信鸽被它吓跑了。
通过罗先生提供的视频,笔者看见,猫头鹰正停留在悬空的木板上,见有陌生人靠近,显得很是慌张,想尽快逃离信鸽笼。只见它像一只无头的苍蝇一样,对着铁丝网乱撞,边撞边拍打着翅膀,口中还发出“咕咕咕”的声音。
为了逮住猫头鹰,罗先生动了一番心思,既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也不能伤害猫头鹰。罗先生戴好手套,然后使用平时网信鸽的网子对猫头鹰进行捕捉,几个回合下来,罗先生终于把它网住了,并放进了一个信鸽笼。
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猫头鹰等野生动物闯进居民家里的情况时有发生,希望大家不要擅自对其进行处理,将委派南河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前来现场。不大一会儿,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到罗先生家中将猫头鹰运至南山放生。
据了解,罗先生今年68岁,是广元市信鸽协会会员,被吓跑的信鸽有110余只,饲养已经有4年,最便宜的有100多元钱1只,最贵的有1000多元钱1只,如果信鸽不能返回,他将损失4万多元。
据了解,猫头鹰别名“鸮”,因其面貌似猫,人们一般称为“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喜欢躲在树叶间睡觉,等到夜幕降临出来觅食,是森林里的捕鼠专家。由于猫头鹰的眼睛长在头部前方,不像别的鸟那样长在两边,因此它们想全方位观察四周情况时,只能不停地转动脑袋。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雕鸮、鸺鹠、长耳鸮和短耳鸮。其中,雕鸮广泛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林雕鸮,国内仅见于四川雅安、宝兴、会东和云南东南部河口。
“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要想生活得快乐,就必须热爱生活,我有一个热爱生活心怀童趣的爹地,您就是我们的阳光,您是我们的北斗。”去年7月9日,李女士反映,继去年父亲家中阳台来了一对白头鹎之后,去年6月中旬,父亲家中阳台又有鸟儿在筑巢。目前,鸟儿已产下3个鸟宝宝。
李女士父亲家住利州区政府第二宿舍。“3个‘宝宝是4天前产下的,产下来的时候与小老鼠一个样,全身都是粉红粉红的,没有一丝丝羽毛。”见到记者来探访,李大爷说。
此时,鸟巢处静悄悄的,没有任何动静。记者走近阳台发现,相比于去年在东侧筑巢的白头鹎,今年鸟儿筑巢在西侧的一颗石榴树上,鸟巢外面是白色太空棉、里面为黄色的树叶打底。
经过几天的成长,3个宝宝全身已长满了黑色羽毛,低着头蜷缩在一起。记者轻轻摇了摇树叶,3个鸟宝宝突然全体伸直了脖子,张开粉嫩的小嘴发出呐喊。
“今年这个鸟儿很低调神秘,从筑巢到孵蛋,再到产子,我都没见过几回,就算鸟妈妈给宝宝喂食时也不发出声响,不像去年那一对,叽叽喳喳闹麻了。”李大爷说。
20分钟后,鸟妈妈回来了,只见它嘴里叼着一只虫,站在巢沿上为3个宝宝喂食。记者刚一走近准备拍照,它非常警觉,拍打着翅膀飞走了。笔者发现,总共有两只鸟儿,它们分工明确,一只负责在阳台对面的电线上放哨,另外一只等待信号,见笔者走开后,又盘旋回来继续喂食。
李大爷介绍,去年6月18日左右,老伴刘阿姨在给花草浇水的时候在石榴树上发现了这个鸟巢,当时鸟巢里面什么也没有。6月21日,鸟巢内出现了一个紫红颜色的鸟蛋,22日鸟巢内有两个蛋,23日有3个蛋。
发现这一情况后,李大爷和刘阿姨并没有惊动它们。为了让它顺利生产,他们还减少去阳台的次数。同时,李大爷想到鸟妈妈即将“坐月子”,非常用心地准备了一小铁盘玉米糁。可是,几天过去了,小铁盘内的玉米糁没有任何减少,李大爷扒开树叶发现,鸟妈妈已经在鸟巢内产下3个鸟宝宝,光着身子,身体呈粉红色。
喜欢动物、热爱生活的李大爷觉得非常有趣,从鸟儿筑巢,到鸟妈妈孵蛋,再到顺利生产,李大爷用手机拍照,记录着它们的成长。
“这一次的鸟儿相比于去年的白头鹎体型较小,好像颈部只有一圈白色,其他的都为黑色,不知道还是不是白头鹎哦?”据市动植物保护站工程师杨骏辨认,该鸟儿还是白头鹎。
据了解,白头鹎,又名白头翁,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去年7月16日17时许,在昭化区青牛镇文书村一社境内出现一只白狐。刚好路过的任先生赶紧用手机远远记录了它张望后迅速躲入路边灌木丛后的过程。
任先生说,他当时开车经过该路回家,无意间从车窗旁看到时,还以为就是一条白色的狗,但近一点才发现它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像极了白狐,便赶紧摇下车窗用手机拍摄。可精灵一样的白狐警觉性太高,他只好关上车窗偷拍。一会工夫,小精灵就消失在路边的大片茅草中。
“那白色的长毛尾巴太好看了,我这五六十年了,都没有看见有白狐出现过!”任先生说快60岁的自己从小就在该村长大,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当地人将狐狸叫“掏狗”,如今附近方圆百里都没听说有人养偷鸡吃的狐狸,不知道它来自哪里,又去了何处藏身?
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科工作人员杨俊通过转发的视频确认其是一只白狐,系人工喂养。随后他了解得知当地没有养殖户,很可能是哪位村民家當宠物养着玩的。
“白狐比狗凶猛,性格不太好控制,不建议散户个人喂养!”杨俊说,他已联系昭化区林业部门,在找到白狐后,将其送往凤凰山动物园。
据了解,狐狸种类繁多,分北极狐、赤狐、银黑狐、沙狐等,性格机敏胆小,常在古代神话中以“狐狸精”出现。虽在远古也曾作为图腾,但从不出现于正式祭祀中,皆因其“形象不雅”,多与狡诈鬼祟相关联。多年来,狐妖狐仙,在各种小说及趣闻中形成一种独有的妖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