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言
在中国,个人维护知识产权实在太难了,庄羽希望她发起的“反剽窃基金”能让维权者不再孤单
时隔十五年,庄羽终于收到了郭敬明的道歉信。
十五年前,庄羽状告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圈里圈外》,取得胜诉。这场历时三年的诉讼案,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文坛第一案”。在这之前,维护著作权还没有过成功的案例。
庄羽决定要起诉郭敬明及其出版社时,完全没有想到一件个人诉讼会转化成一个公共事件。当收到郭敬明迟来的道歉信后,庄羽提出成立一个“反剽窃基金”,她再次受到舆论关注。在外界看来,这一举动颇有点悲壮的意味——毕竟,在中国,个人维护知识产权仍是举步维艰。
而对于这个反剽窃基金的前景,庄羽心中也没有把握。“我只能是尽力而为。”她說。
怎么那么难
2003年夏天,庄羽结束三年留学生活,从加拿大多伦多回到北京。那年她23岁,在北京一家杂志社找到一份工作,新生活正在按部就班地展开。庄羽喜欢写作,自2000年开始就在天涯论坛上陆续发表自己的小说作品。当时的她也没什么文学野心,没有想过要出版什么作品,只是兴之所至地以连载的方式把自己写的东西陆续发表到网络上。
那个时候,上网看小说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多是年轻人,轻松阅读网络小说成为一种娱乐消遣。慢慢地,庄羽的文字收获了一批固定的读者。
2003年11月15日这一天,庄羽像往常一样打开邮箱。一份来自读者的邮件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一个成都的女孩,看过几本庄羽的连载小说,其中就包括《圈里圈外》。女孩告诉庄羽,她看了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觉得和《圈里圈外》内容很像,有抄袭的嫌疑。
郭敬明是谁?庄羽当时不认识他,也没有读过那本名为《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小说。起初她没怎么上心,直到两天后她偶然路过一家小书店,发现《梦里花落知多少》摆在“畅销书”的架子上。她想起了成都女孩的信件,于是买下了这本书,打算一探究竟。
当天晚上,庄羽仔细读了这本书,越读越觉得不对劲。人物、情节、台词都和《圈里圈外》的内容太相似了——故事情节雷同,人物设置也几乎一样,两本书至少有七八处情节重合,连表达方式都类似。她特别震惊。
辛辛苦苦写下的小说就这样被不动声色地抄袭了!当晚,庄羽一夜未眠,愤怒、难过。怎么办?庄羽考虑再三,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如今回想起当初,庄羽觉得当时的自己还是太天真了。当时,她完全没想到,接下来的诉讼道路竟然会走得那么艰难。首先,第一个难题是:找律师。
去哪里找律师?找什么样的律师?她两眼一抹黑。在朋友的介绍下,庄羽联系到了一位律师。2003年的冬天,她带着两本书上门去拜访这位律师。“我一定要告他,这就是抄袭。”庄羽哭诉着,一边反反复复地说这句话。
看着哭哭啼啼的庄羽,律师说:“这样的情况我碰到过很多,我劝你放下心来,专心写作。很多人因为深陷其中把写作都荒废了。”律师交给她两张列举证据的表格,让她先把证据整理出来。不过,这位律师最终没有接受代理请求。
第二位律师是杂志社同事介绍的。这位律师表示一定能帮她打赢官司,但也提出了很高的代理费。几乎是抱着急病乱投医心理的庄羽还是答应了律师的要求。可是,律师后来又提出了一些别的要求,这个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庄羽第一次感到绝望,她完全没想到这样的官司会那么难打,没几个律师愿意接。就在庄羽差点想放弃的时候,她遇到了第三个律师,也是后来为她打赢官司的律师邢凤华。“知识产权的案件我并不擅长,但我尽力帮你打,如果输了也没办法。”邢凤华说。
就这样,庄羽在邢凤华的代理下正式向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郭敬明及其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庄羽起诉郭敬明的消息不胫而走,随即在各大论坛和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谁是庄羽,她有什么作品吗?”郭敬明的粉丝开始质疑庄羽的动机,在他们看来,她起诉郭敬明是为了炒作,为了出名。
当时的郭敬明被认为是80后作家中的领军人物,被誉为“第二个韩寒”。他的成名作《幻城》大卖,《梦里花落知多少》首印也有30万册,是不折不扣的畅销书。而相比之下,庄羽的《圈里圈外》首印只有6000册,知道这本小说的人并不多。
网友的质疑越来越多,有人在天涯论坛上写道:庄羽因为嫉妒郭敬明的成就才出此下策庄羽为了炒作自己,为了出名。还有郭敬明的粉丝给庄羽发邮件:即使抄袭了又能如何,是郭敬明把这部小说推出来的,只能怪你(庄羽)自己不行。
庄羽一下子就蒙了。起诉郭敬明是出于维护个人权利,怎么就成了群起而攻之的对象。
回忆起那段时间,庄羽依然心有余悸。“如果我的同事和朋友看到这些,他们会怎么想?会怎么看我?”每天,她都要面对来自媒体和网友的质疑,并为此陷入忧虑。
“那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在巨大的恐惧中醒来,想到又要面对这些不实的谩骂,就感到非常害怕。”庄羽告诉《中国慈善家》。
也有人站在了庄羽的一边。一位名为鸿水的导演曾在自己的博客上为庄羽发声,希望郭敬明尽快给庄羽一个道歉。但在鸿水的博客评论下,仍有网友留言:“你就是嫉妒郭敬明成功,想借他的名声出名。”
2004年1月,因为要处理各种各样与案件相关的问题,压力之下,庄羽从杂志社辞职了。她当时对媒体表示,即使输了官司也不要紧,只希望郭敬明能够真诚道歉。
庄羽全身心投入这场官司。在准备证据的过程中,她花了二十多天时间,对比了两本书中情节,文字表达,将所有她认为可能存在抄袭嫌疑的段落进行摘抄,标明具体页码,再整理到举证表格中。
在一审诉讼中,庄羽的诉求是要求郭敬明和春风文艺出版社赔偿50万元,并且停止损害。她还要求郭敬明向她道歉。
在此期间,知名网络作家李寻欢曾向媒体表示,他曾在庄羽和郭敬明之间斡旋,希望促成私下和解。在李寻欢看来,继续诉讼对郭敬明不是好事,希望郭敬明可以私下给予庄羽赔偿,并在《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封面写下感谢庄羽《圈里圈外》的话语。郭敬明一度接受李寻欢的提议,但很快反悔,原因是“春风出版社不同意,并且聘请了更好的律师”。
对于这样的和解条件,庄羽同样也无法接受。
2006年5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判定《梦里花落知多少》至少有12处情节与《圈里圈外》高度雷同,认为郭敬明在作品中没有表达的独创性,判决被告方给予庄羽20万元的经济赔偿,和1万元精神损失费,并且停止侵权,在《中国青年报》上登报道歉。
败诉后,郭敬明并未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他的博客平台上,郭敬明写道:我会执行法院判决的赔偿和停止销售,那是出于我对法律的尊重。但我不会道歉!
尽管获得了胜诉,但郭敬明拒不认错的态度仍让庄羽感到愤怒。多年后,面对《中国慈善家》的采访,庄羽依然难掩激动情绪。
2019年,在一个演讲类节目中,庄羽曾这样形容当年的自己:充满与全世界决斗的勇气,永不妥协,“死磕”到底。她坦言,互联网上的质疑和谩骂仍让她感到恐惧和惊讶。她不明白为什么做错的一方却能够占领舆论高地,而自己却没有发声的途径。
诉讼给庄羽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如今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就会立刻进行版权登记,以防万一。
让维权者不再孤单
2020年12月中旬,包括编剧余飞、作家琼瑶在内的156位编剧作家发表了《部分影视从业者致媒体公开信》(下称“《联名公开信》”),信中直指以郭敬明、于正为代表的“抄袭者”至今仍活跃在大众平台上,进行话题炒作。庄羽也在联名作家名单之中。
《联名公开信》发出后,郭敬明和于正先后在微博上做出道歉声明。但在庄羽看来,这并非他们真心实意表示歉意,而仅仅是迫于压力之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庄羽向《中国慈善家》坦言,“我在第一次看到道歉信之后,没有感受到其中的歉意。”
2014年4月,作家琼瑶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的作品《梅花烙》被于正所编剧的《宫锁连城》抄袭。随后,琼瑶起诉于正及其相关出品方。案件历时近两年,琼瑶最终胜诉。
庄羽和琼瑶最终胜诉,但在这两期案件中,原被告双方都有一定知名度,产生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但对于许多籍籍无名的创作者而言,他们的作品如果被抄袭,往往就不了了之了。
庄羽告诉《中国慈善家》,几年前一位年轻创作者曾经辗转联系上她,说自己有一部作品同样面临被抄袭的困扰,希望得到庄羽的帮助。电话里这位年轻人痛哭失声,说自己所在的城市根本没有找不到擅长此类案件的律师,也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自从庄羽胜诉之后,她不断接到类似这样的求助信息。
庄羽说,她深感无奈,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微弱了。
近年来,常有影视作品被质疑抄袭,但往往不了了之。网络时代下,多以流量大小、资本高低来衡量一个作品是否成功。观众和读者对抄袭没有具体的认知。而从法律层面来看,界定一个作品是否存在抄袭和剽窃现象,没有明确的标准。新版《著作权法》将在202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改后的法律提高了违法侵权的成本,对于短视频随意剪辑、新媒体洗稿等现象有了进一步规定。然而,如何具体界定抄襲,仍是个难题。
在接到郭敬明的道歉信当天,庄羽提出成立反剽窃基金。她提出,将《圈里圈外》所获得的46万元收益作为基金的初始资金。此后,郭敬明表示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300万元收益也汇入反剽窃基金账户下。
庄羽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为推动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反抄袭做一点事情。“我们会请包括法律、公益方面的专家,邀请编剧作家多开展一些研讨会,希望能够制定一些鉴定抄袭的标准。”
和当初孤身一人打官司不一样的是,成立基金得到了身边很多朋友的帮助,许多素不相识的公益界前辈给她出谋划策。庄羽说,公益项目的要义就是,不再需要一个人面对所有的难题。
摄影/本刊记者 张旭
庄羽希望,反剽窃基金可以帮更多创作者维护权益,而不是让他们一个人面对所有的困难。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