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瑞 周晨琛 赵嘉路
摘 要: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个体的一种心理特性,这一心理特性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类不确定事件下对个体的影响尤为明显,并充分表现在大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基于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心理机制的理解,以及对大学生无法忍受不确定性表现的解读,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推进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常态化:1. 帮助大学生调和认知情绪行为,提升对不确定情境的耐受性。2. 加强家校联动,增强不确定情境下的支持感。3. 推进政策引领和舆情管理,维持面对不确定情境的稳定感。
关键词: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2-0006-04
Abstract: Intolerable of Uncertainty, as a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individual's cognation, emotions and behavior under COVID-19 pandemic.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Intolerable of Uncertain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tolerable uncertain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norm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First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help them reconcile their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and thus enhance their tolerance to uncertain situations. Second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mily and college to provide more supports. Thirdl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guidance and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to maintain a sense of stability in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Intolerable of Uncertainty; COVID-19 pandemic; college students
突发事件对个体来说充满了未知,面对未知个体需要把新的经验整合到原有经验中,这是一项任务更是一项挑战,所以無法忍受不确定性(Intolerance of Uncertainty,IU)可以说是个体面对未知都会出现的心理困境。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打乱了公众的预期生活,其造成的不确定性对刚刚步入成年期的大学生而言影响尤甚[1]。大学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任务是确立“自我同一性”,即在了解自己各方面信息和特征的基础上整合这些特点,实现对于自我的综合的认识,维持自己的内部一致性和连续性[2]。但是疫情打破了这一整合过程,让个体深切地体验到不一致感或不连续感,给个体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反映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多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无法回避的常态化现象。所以从心理层面认识个体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倾向,从现实层面明晰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表现,从措施层面探究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途径,这不仅是疫情下高校“心理育人”的工作需求,也是突发事件下心理援助机制的必要探索。
一、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概述
(一)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涵义
学界将无法忍受不确定性定义为:对生活情境中的不确定性的认识,以及这种不确定性给个体带来的情绪感受和行为表现[3]。所以从内涵上,无法忍受不确定性通过认知、情绪、行为三个层面给个体带来影响,并会在个体功能的各个方面得以体现。在认知层面,个体会认为未知的是可怕的,是自己无法预料和掌控的;在情绪层面,面对不确定性情境个体会体验到焦虑、担忧、恐惧等多种情绪感受;在行为层面,个体会避免不确定性,或者面对不确定性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重拾掌控力[4]。
(二)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心理机制
虽然无法忍受不确定性会给个体带来不舒服、怀疑,甚至掌控感受损等不良感受,但其同时也对个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不熟悉的、未知的事物,个体无法很好地辨认其是否会对自身造成伤害,就会预警并出现“战斗”或“逃跑”反应,即要么积蓄能量对抗未知事件,要么主动回避与其有关的信息,营造相对安全的环境。就像疫情爆发初期,公众出现抢购米面粮油的行为,相似的情况在北京疫情反弹后再次出现,超市蔬菜被抢购一空,这就体现了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战斗”反应;也有一些个体因为忍受不了每天变化的疫情信息带给自己的冲击,选择对这些信息“不听不看”“不闻不问”,这体现的则是“逃跑”反应。对于个体无法忍受不确定性的反应,短期来看能够对个体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过度的心理预警和长期的应激反应无疑也会产生后续的心理问题。不过,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一种心理特点,存在鲜明的个体差异[5],它并不完全依赖于外界环境是否确定,还取决于个体对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感知、看法和态度,这就为我们从个体层面调整对不确定情境的容忍程度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