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文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此引起的高校心理危机事件,不仅数量有所增加,程度也愈加严重,逐渐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灵活地开展,帮助大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去面对未来。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228-02
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价值观念的更新、行为模式变化和生活方法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变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逐步深入,每个人所面对的环境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断加剧的生存竞争、急速加快的生活节奏、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容易产生不安、焦虑、压抑和苦闷的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不断产生。社会的大气候不可避免地也会影响着大学校园这个小环境。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上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在学习、生活、情感以及就业中容易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打击,心理压力不断加大,日益加剧的心理困惑和不适应性,导致心理危机越发严重。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群体,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尤为必要。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开普兰通过研究分析,对心理危机给出了定义:人们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因为紧急情况,平衡被打破,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导致内心的紧张不断加剧,开始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更有甚者,会出现行为和思维的紊乱,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极度紧张、焦虑、苦恼、忧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以上这些濒临崩溃的精神状态,都是心理危机的通常表现[1]。
从开普兰对心理危机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心理危机是情感危机的一种表现,并不是一种生理疾病。心理危机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是一种临时的、短暂的状态;(2)是一种紊乱的、崩溃的状态;(3)当事人没办法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有效摆脱当前所处的特殊困境;(4)存在可能得到良性的、崭新的潜在机遇。
(二)心理危机的分类
心理危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发展性危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变化剧烈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比如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所产生的不适应。
2.境遇性危机。个体面临突发事件或者是无法预测的事件所产生危机。比如失去亲人、身体患病等。
3.存在性危机。个体因为面对人生中重要的问题、重要的选择而产生的焦虑和困惑。比如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困惑。
(三)心理危机的后果
1.当事人不但顺利化解了心理危机,而且在化解心理危机的过程中掌握了应对、处理心理危机的方式方法,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当事人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化解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和生活状况等逐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3.经过努力,当事人心理危机已经化解,但是心理还是受到创伤,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和生活状况都未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导致在以后的生活中,心理危机会因生活遇到的任何变化被诱发。
4.经过努力,当事人的心理危机还是无法化解,心理压力巨大,对未来失去希望进而产生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未完全正确地确立,涉世不深,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面对自身的成長、突发事件以及对未来的困惑等问题,无法及时找到合适、有效的应对方法,进而表现出迷茫、焦虑或者高度紧张等负面情绪,导致心理状态失去平衡,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家庭情况和经济压力、社交和人际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是影响最大的,其次是家庭情况和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影响相对较小。而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则是产生上述问题,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构成。
(一)社会方面
一是“拜金主义”。当前社会正处于商品经济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拥有财富,往往意味着拥有更高的地位、更权威的话语权和更优质的生活。但是,先进社会,财富的获得并不仅仅依赖学历的提升,换言之,学历的提升并不能确保能够带来更高的地位、更权威的话语权和更优质的生活,由此,导致“读书无用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认可。受此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极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2],不能很好地将学业当成主责主业,人生陷入迷茫、混沌的状态。二是“就业压力”。社会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加之,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定位不是很准确,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现实与期望有较大落差,找工作的挫折感往往就成为心理危机产生的导火索,如果不能有效排解,极易产生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