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古村落活化开发的重大意义,剖析了古村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当前在古村落活化开发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了古村落同质化、商业化现象严重;村民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又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使得许多村落中的物质遗产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使得乡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由于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造成具体的规划建设混乱失序等。基于此,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的路径,以期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重视程度,也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古村落;活化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一般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嵩山地区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Y2017-9)、河南工业大学“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建筑设计基础(一)”阶段性成果。
激发传统村落内在的文化潜力,不仅能够弘扬乡土文化,推动乡村经济实现跨越转型发展,还能够改变农村物质精神的落后状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最终实现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土社会发展至今,积淀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古村落更是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价值。随着国家对乡村建设与振兴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古村落的活化开发也逐渐成为当下热门的城乡建设问题。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利性开发的现象,不但做不到对古村落产业的优化升级,还破坏了其原有的遗产价值,加剧了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一、古村落活化开发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留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遗产。活化开发古村落不但可以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重塑乡村精神,也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村民的增收致富。因此,必须重视古村落活化开发在国家全局发展、城乡协调互助中的重大意义,深入推进其策略的制定和完善。
(一)传承发展优秀民间文化
古村落作为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宝藏基因库,不仅具备古朴精美的物质外壳,还凝结着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精髓,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例如黄埔古港的“三月三,北帝诞”、我国第一个古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松阳县的木雕工艺等,都是古村落所承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传播与传承,都需要良好的物质媒介与载体[1]。因此,活化开发古村落,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既是传承农耕文化的遗产价值,为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接续根脉,也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激发历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使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
(二)带动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的乡村虽然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岁月,但是其经济、文化面貌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即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相对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而言,乡村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因此,通过盘活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乡村经济来源,吸引外出人口返乡就业,从而深度挖掘乡村的巨大经济潜力。同时,要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为乡村注入文化血液,使乡村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栖息地,进而吸引资本和政策,实现乡村经济的跨越发展。
(三)有效化解城乡一体化矛盾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给城市带来丰富物质红利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劳动力外流、传统村落被破坏,这些问题都在逐步拉大城乡差距,加剧了城乡矛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活化开发古村落成为破解当前城乡对立发展局面的有效手段。通过利用村落遗址发展旅游业等方式,既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满足了城市人口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我们在感受乡村文化、领略自然风光的过程中,推动城乡相关的体制文化的互通共融,这对于打消城乡内在隔阂、实现一体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面临的困境
(一)同质化开发严重,缺乏地域特色
当前,许多古村落在开发过程中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地域差别,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局面[3]。规划设计雷同、村落文化特色确实、商业化过重等问题,造成了大型商业仿古建筑群大行其道的现象,有的开发建设甚至以破坏古建筑原有风貌和形态为代价,建造出混合樣式的仿古新建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和文化损失。许多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仅停留在展览观光的层面,没有深入挖掘古村落真正的文化价值,缺乏特色,后果就是无法对游客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对村落文化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
(二)保护力度不足,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们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出现了只注重对建筑、街巷布局等物质空间的保护,而忽视了对价值更长远的精神文化保护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较低等,珍贵文物或被私藏或被任意丢弃破坏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古村落不断完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游玩,虽然促进了村民收入的提高,但是给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不但由旅游产生的各种垃圾污染了当地的空气、土地和水资源,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损坏了古村落的完整风貌。例如桂林的龙脊村在成为旅游热点之后,虽然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但是游客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环境危机,这都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三)体制机制不完善,整体规划混乱
相关的体制机制关系着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最终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活化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先建设开发、后完善体制机制的误区。虽然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规划政策,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和实施细则,经常出现忽视整体布局、盲目规划开发的乱象。另外,有些规划政策对古建筑的地理位置、整体分布情况、特色资源缺乏详细的调查分析,导致村落开发重点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极大浪费了文化资源。同时,没有明确规定保护细节、开发强度等内容,容易出现过度开发情况,甚至导致实体建筑被破坏。监督机制的缺乏,也造成开发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都造成古村落在活化更新过程中无法做到统一规划和合理开发。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的路径选择
(一)挖掘地域特色,激活古村落文化资源
古村落的活化开发不应摊大饼,而应注重深度挖掘,将厚重的文化底蕴转化成人们能够切实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这样既能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发挥到最大,又能为游客带来赏心悦目的体验。以江西的特色小镇为例,其立足本地资源,深挖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把文旅产业发展成当地的龙头产业,并形成了旅游、美食、手工业的超长产业链,在带动小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响了知名度。想要对注重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研究与传承创新,不仅限于对文物进行陈列与展示,还可以开展文化遗产的体验活动,使游客能够深入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4]。这些举措,都有效地带动了整个乡村地区的振兴。
(二)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与开发双措并举
首先,村落的古建筑遗址、文物遗存等实体文化资源是重点保护对象,也是开发古村落最基本的前提。我们应该在公众参与层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普及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观念;其次,村庄的自然环境关系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的幸福感,必须保护好村庄内部的河湖树木等,打造特色生态景观,为乡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农庄体验。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宏村的水系规划、唐模的水口選址等[5],都是很好的可借鉴案例。
(三)建立健全古村落活化开发制度
在古村落规划开发方面,不仅要形成省市级整体共性规划策略,从宏观层面对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进行把控,而且要制订县、乡、村层级的特色村落开发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使得规划更为明确具体、实施细则更具操作性。比如佛山市的古村落活化工作,先是通过市、区、镇、村四个层级逐层递进,从市政府统筹安排、出台相关文件,到县政府上传下达、协调分配,从镇级组织实施,到村级具体执行,通过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共同联动,将基础设施的维护与完善、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文化形象的传承与发展分别交给特定部门负责,大大提升了古村落活化开发的成效[6]。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古村落的活化开发既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政策优势可以解决古村落活化利用在产业、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难题,同时古建筑的保护、村庄居住环境的优化等也考验着各方力量。因此,古村落的活化要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文化自信为长远目标,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地域特色与文化遗产深度融合,建立相关制度规程,以保证活化开发有制可依、科学合理,在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古村落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只有相关部门和各个利益方齐心协力,才能够建设成、建设好集历史底蕴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文化古镇。
参考文献:
[1]庄伟光.活化利用古村落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广东经济,2019(12):42-45.
[2]郑美花,邵燕燕,薛梅.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1):69-73.
[3]梅翠平,张婷仙,陈溢敏.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的传承与发展:以黄埔古港为例[J].探求,2020(4):110-116.
[4]王珏,康健林.江西古村落型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J].价格月刊,2020(7):85-89.
[5]张泉,薛珊珊.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J].中国名城,2020(8):92-96.
[6]何咏诗.浅议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对佛山古村落保护活化的建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1):138-140.
作者简介:
张文硕,硕士,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及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