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超
创新精神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这需要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培养孩子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精神。
如何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则需要我们在德育教育工作中从基础教育抓起。如何充分利用新时代资源进行探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在常规课堂中开展综合体验式课程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科技创新的过程,就得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事物的精神,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近年来,我校将“综合体验式教学”作为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在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小水滴的诉说”的课程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地将道德与法治、科学、生态文明教育、垃圾分类等结合起来思考和设计,让学生根据活动主题收集有关地球上淡水的资料,采访学校和家庭的用水量,并思考:如何才能节约用水?在家里,在学校和在其他公共场合,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有的学生展示出两张图片,一张是学生用一个脸盆接好一些水后关上水龙头,再开始洗脸,另一张图片上显示学生用毛巾沾水洗脸时一直开着水龙头。
同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了许许多多节约用水的好办法,“我妈妈每次都把洗衣服的水装在桶里,用来冲厕所”“我收集了家里的水费单,发现我家还存在着浪费水的现象”。这是从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思维角度来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有效引导。
在汇报活动收获时,有的学生写道:“我想要对那些浪费水的人说,请节约用水!”有的说:“我想发明一种家用的净水器,让水可以循环利用。”通过体验式教学,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节水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在学校重大评估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培养创新人才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为了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体系,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1年,我们利用学校参加广东省绿色学校复评认定的机会,让学生对学校的生物园、绿化区开展“辨认植物”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各种探究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及实施方案,各小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合作,设置了“组长”,“资料收集员”(负责收集有关动植物资料), “小记者”(采访家庭成员和学校的花匠),“记录员”(记录植物的外形特征)……
活动结束时,学生的成果非常丰富,有“爱护绿色植物”倡议书,活动录像、调查研究报告、活动总结等等,学生还设计了“利用植物、美化校园”的方案,有学生还给龙洞街居委会提出了《增添一片绿,创建绿色龙洞街》的建议书。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认真观察、大胆调查、主动记录、敢于交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了在活动中“做、想、讲”相结合。带着目的来,拿着成果去,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自我教育者,一束束创新的火花,在孩子们的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迸发,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三、寻求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今天,随着新时代信息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途径多样化了。
(一)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精神探究。
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令信息探究、创新手段呈现多样化。作为有较强鉴别能力的老师,我们可以主动利用新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快速登记、沟通、交流、整理、分析,提炼。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步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计划。
(二)利用網络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利用校园、区域及家庭三位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处理科学探究信息,建设网上科技探究家园,使学生直接参与具有创造意义的网页和网站建设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有利于建立他们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他们也在实践中培养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新时代大背景下,创新人才要从小培养,我们德育系统则要在这一过程承担着重要作用,即要将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充分利用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网络信息资源等,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体验性活动、学科活动来引导学生创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