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和BIM信息化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中的创新应用

2021-09-12 02:36
国企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交通工程创新

[关键词] BIM信息化;交通工程;创新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速实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实现互联互通,已成为珠三角各市的共识和使命。珠海作为大湾区澳珠一极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依托港珠澳大桥唯一通联港澳两地的开放型城市,构建枢纽型交通的任务也因此更加突出。根据《珠海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十三五”规划》,珠海“十三五”交通建设总投资达到1225亿元,公路网、城市道路网和新区拓展道路建设占总投资一半以上,其中公路投资则达到了482亿元。

珠海交通集团作为珠海市国资委下属的国有独资企业,自2008年成立至2019年12月底,已建、在建和拟建的交通工程项目99个,总投资额达到了650亿元;累计完成交通工程项目投资额310亿元,累计融资473亿元,通车里程285千米。每年承接珠海市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庞大的交通基建业务量,为珠海交通集团积淀良好的工程管理经验奠定了基础。

在推进交通建设的过程中,珠海交通集团大力推行标准化、信息化管理,以落实原材料准入制度、首件动态认可制度、工序交验和影像留存制度、BIM信息化管理制度为着力点,抓好交通工程建设,不仅有效改良了传统管理方法,更创新探索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高效率、高质量促进了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为提升大湾区大型交通工程管理水平、指导同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实施原材料和临时设施准入制度

(一)实施背景

1.原材料管理存在的不足

工程原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原材料管理不到位轻则导致工程返工、成本加重,重则为项目埋下隐患,引发质量安全事故。

近年来,西安、昆明、南阳、山东相关建筑工地都曾曝光过“瘦身钢筋”“问题水泥”现象,西安地铁3号线更出现过“问题电缆”事件,原材料管理“宽松软”引发的尖锐讨论一直不绝于耳。从源头上说,原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生产者、使用者、监督者都应负上相应的责任。

有些生产厂家销售连续性不稳定,生产经营朝不保夕,为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力成本,削减了生产关键环节的投入,以致产品出厂就是劣质产品;使用者(施工方)对原材料准入把关的门槛宽松,监督检测走过场、形式化,加上出于节约成本、扩大利润的利益驱动,对原材料准入出现缺位管理,使得劣质原材料直入到施工项目现场;监督者包括政府监管部门和业主方(发包方)由于监督检测工作的针对性和选择性,人为因素容易出现松懈,产生不确定风险,也使得对原材料的抽查审核时有遗漏,最终导致了问题材料流入工程,影响工程质量安全。

2.原材料管理制度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房地产业兴起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管理当中开始流行“甲供材料”,发包方(业主方,合同上常称甲方)统一购入工程项目所需的主要材料,然后调拨给施工单位(施工方,合同上常称乙方)使用。开发方承担了材料的价格风险和质量风险,施工方则承担了材料的数量风险,这种做法可有效节约材料采购成本、减少支付给施工方的备料款、从原材料上确保工程质量,但也因会计核算和计税结税手续复杂,容易引起纠纷和滋生腐败而逐渐被淘汰。

90年代中后期,随着工程管理不断修正“甲供材料”所存在的弊端,“甲定非甲供”开始成为工程管理原材料准入的重要“甲控”措施,也最终发展成为如今行业内普遍沿用的“甲控材料”。

3.“甲控材料”的广泛应用

“甲控材料”是指甲方(发包商)在招标当中指明工程所用材料的品牌、生产厂家、质量要求等,由乙方(承包方)在承包工程后按甲方要求进行材料的采购。“甲控材料”充分保证了原材料择优有利工程的原则,确保了竞价的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合同纠纷、恶性竞价和计税结税所出现的复杂问题,并越来越被工程建设行业所接受。交通建设行业与房建行业一样,都是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也是“甲控材料”做法最早引入实施的主要行业,但两者因为工程建设的实施对象和实施工程建设工具设施存在重大差异,又产生了分类细化的要求和不同的研究方向。

(二)实施目标和思路

“甲控材料”引入交通工程管理之中是一种新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珠海交通集团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并总结形成了原材料和临时设施准入制度,使之成为交通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甲控”手段。

1.实施目标

以稳定原材料和临时设施的质量为基础,促进厂家以质取胜竞争入库,动态保持原材料和临时设施处于较高较好的质量水平,符合项目建设的所需条件,进而从源头上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2.实施思路

通过完善审查、检测、监督、淘汰、补充、分享等环节,建立原材料和临时设施准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达到有效的管理闭环,最大限度地压减“问题材料”“问题设施”的流入风险。

(三)实施举措

1.设定准入标准规范

为确保原材料和临时设施能够达到优质,从源头上保障有关项目的工程质量,珠海交通集团遵循“标准公开、程序透明、考评公正、达标多选”的原则,优选行业内信誉良好、质量稳定可靠、业绩优良、生产能力强的大型厂家,建立原材料和临时设施供应库,指定给施工方采购使用。

在施工单位签署采购合同之前,其拟采购的产品规格及厂家信息必须先向发包方申报,由发包方牵头组织项目法人、设计、监理、检测组成联合资格审查组,根据施工图设计和规范要求编制准入标准,對所报采购产品的厂家硬件和软件进行全面的现场审查,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及厂家纳入供应库可信任清单,供施工单位选择采购,对于未纳入清单的则禁止投放于项目建设。

其中准入和审查标准包括:法定的企业证照、环保和职业健康许可、质量体系认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艺、成品质量检测等,逐项细化并进行打分,确保做到择优入库。项目公司、监理单位、各施工单位均须按照准入制度的规定开展物资设备的进退场、品质维护等管理。

2.动态更新准入清单

为充分保证已入库产品和未入库产品能够保持持续有效的公平公正竞争,稳定有关产品的供给质量,促使生产厂家保持或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投入,珠海交通集团坚持对准入清单进行动态更新、优胜劣汰。

一方面,对于法定证照不齐、生产使用的原材料质量不稳定、设备工艺落后、厂内质检不完善、厂内抽检不合格、环保整治随时会被关停、被省级以上质检部门通报存在质量问题等有明显缺陷的厂家和产品及时进行淘汰;对于已入库产品定期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产品质量下降,达不到项目所需标准,立即将其清除出清单,列为暂时禁用产品。

另一方面,对于未入库产品或经整改后达到入库标准的产品,继续保持动态检测和资格审查机制,给予新达标产品充分的容纳度和改进提升机会,激励有关厂家加大投入,改进工艺、提升质量、参与竞争,使得准入清单内和准入清单外的产品都获得充分的竞争,进而保障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

3.开放准入清单成果

珠海交通集团实施该项准入制度的管理目标是原材料厂家、搅拌站和构件加工厂,列入资格准入的原材料产品和临时设施有钢材、水泥、沥青、锚具、支座、照明及电力设施、交安机电设备、钢结构加工厂、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和商品预制构件厂等。

为促使各项目和项目各标段施工单位广泛应用供应库中的优质产品,珠海交通集团坚持“实事求是、择优推荐、开放共享”的原则,及时将已纳入项目原材料和临时设施准入清单的产品名目和生产厂家信息分享给各项目施工单位采购使用。

同时明确清单中的产品和厂家是首选,不是必选,切实保障了使用单位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但使用单位如果采购供应库外的产品,同样需要遵循产品准入资格审查程序和有关标准,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产品达到项目建设所需的质量水平。

(四)实施成效

珠海交通集团实施建设项目主要材料和临时设施准入制度以来,未收到施工单位和原材料供应商方面的任何投诉。集团99个公路、市政建设项目审查了267个全国性厂家的申报,准入通过了234个入库,通过率为88%;各项目在该供应库中选购使用了水泥180万吨,钢材64万吨,沥青15万吨,给排水管道17万米,桥梁支座3万个,桥梁伸缩缝154道,主要原材料整体合格率达到了100%。

珠海交通集团建立的供应库,涵盖了施工所需的大部分主要原材料、工业产品、预制构件、钢结构加工厂和商品混凝土厂,确保了工程材料采购质量稳定性、供应连续性。从原材料把控和事前管控角度,落实了建设单位质量管理责任;从源头杜绝了不诚信厂家、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避免了施工单位“只选价低厂家,忽视材料质量”的问题,确保了用于工程的主要原材料质量,为项目整体质量提升奠定了基础;将环保有缺陷的厂家拒之门外,避免了因环保整治关停后材料断供对项目进度的不良影响。

二、实施现场管理“7S”标准制度

(一)实施背景

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施工战线长,施工面广,现场环境的艰苦性和施工场地的庞大性,给项目现场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一定程度限制了行业标准化和现代化进程。

1.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大

公路桥梁建设工程基本都在野外露天环境下作业,受自然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一旦遇到低温、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就必须停止施工,一定程度制约了项目现场管理秩序执行,也对现场管理的预见性、可行性和处变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公路桥梁施工人员文化水平、行为习惯不一,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和规范从业观念,对现场管理秩序的认知不足,致使很多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造成现场管理效果大打折扣,使项目的现场管理增加了不确定的人为因素。一些项目现场管理混乱,一定程度暴露了施工作业队伍纪律约束和生活习惯的随意化,给工程建设质量带来了重大隐忧。

3.标识标示管理混乱

施工现场配备的临时设施、色彩识别标志都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标识标示管理一旦出现混乱,对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材料成本都会造成重大损害。施工单位要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实际,建立与施工过程相适应的条件,才能保障项目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庞大的施工现场面广、人多,需要规范有效的标识标示作为指引,为施工作业人员提供精准的导向和标准,才能确保有关工序的顺利完成。

(二)实施目标和思路

为有效提升现场管理的水平,稳定各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安全,珠海交通集团在项目现场管理中大胆实施了“7S”现场管理制度。

1.实施目标

创造整洁、有序、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施工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塑造务实高效的项目形象。

2.实施思路

通过“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将现场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贯穿于项目施工各环节的全过程,不断提升作业人员的工匠意识,最大限度地将每一项工作做到极致。

(三)实施举措

7S管理是项目推行精细化管理、全面质量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珠海交通集团通过推行7S管理,激发员工创新管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能,達到优质高效和安全环保生产的目的。

1.整理(Seiri)

即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清除现场不需要的物品,以达到区分存废、去坏留好的目的。利用有效的整理,使管理现场最大限度地提升可利用空间,增加作业面积;及时清除废弃的杂物,疏通安全通道;有条理地进行原材料和临时设施物品分类、标识、归置,减少物料检索的时间,防止物料出现误取误用。

2.整顿(Seiton)

即把要的东西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现场的设施和物料能够得到科学管理、高效使用。一方面,明确有关物料的存放场所、方法和标识,使相关物料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取拿、更有效率;另一方面,按照定点、定容、定量的原则,明确存放物料的位置处所、外观颜色标志、容量数量储量,使有关物品分隔区域、区分颜色、标示明确。

3.清扫(Seiso)

即保证工作区洁净卫生,确保人员、物料与机器的合理运行,保证环境设备、清扫干净、运行健康。通过建立责任区域,确立责任人员,明确清扫标准,保证管理现场整洁有序。

4.清洁(Seiketsu)

即整理、整顿、清扫的后续维护,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使洁净环境得以恒久保持。

5.素养(Shitsuke)

即提高人员的工作素质,遵守相应规章制度,养成良好工作习惯,使制度的执行力实现最大化。制定规章制度,每日召开班前会,明确员工出勤纪律、着装规范、操作规程、安全设施要求,定期组织开展奖励激励,使作业人员养成良好的标准意识、规范意识,时刻牢记遵章而行、闻令而动。

6.安全(Safety)

即清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发生,确保人员安全,降低经济损失,切实做到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安全第一。在现场管理中,坚持做好隐患识别和现场巡视“两同步”,对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人员落实相应的防风险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切实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保证工序正常有序进行。

7.节约(Save)

即合理利用时间,充分利用空间,节约使用能源,促使作业人员崇尚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四)实施成效

自2017年以来,珠海交通集团投资建设的洪鹤大桥、鹤港高速、香海大桥等3个高速公路项目相继进入正式施工阶段。该集团在上述3个高速项目当中积极推行了“7S标准化管理”,经验收达标的各类型搅拌站21个、钢筋加工厂20个、预制场11个、钢栈桥3座4km、水上作业平台50个、施工现场10个,标准化的现场管理体系为保障项目建设质量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力。

实施“7S”现场管理制度,不仅有效提升了传统的后场生产管理标准,促使“后场”变“厂”,达到“后场生产工厂化”;还改变了传统的施工现场大型设备无序安放、小型器具随意摆放、废料和余料胡乱丢弃、现场尘土飞扬、工人衣着油污等混乱落后的现状,达到“施工现场标准化”;尤其是在“6S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节约”管理要素,积极践行了绿色公路的生态环保管理理念,进一步巩固了前面6个“S”管理效果,达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三、实施首件动态验收认可制度

(一)实施背景

1.传统首件制局限性大

传统的“试验路段”首件制,是以分项工程的工艺性试验为主,一旦首件成功,视为该分项工程施工设备、工法、技术参数全部过关,忽略了施工作业人员更换后的素质差异,忽略了设备型号变更、设备新旧程度不同所引起的效果差异,忽略了原材料变化引起的技术性差异。最初首件试验时“人、材、物”基本要素的后期变化,使最初的首件试验失去了复制的基础,给工程质量的稳定性、统一性带来了较大影响。

2.首件质量的延续性差

中國工匠和专业技术熟练工缺乏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施工单位为了弥补缺口,应付其他地方新开工项目施工需要,玩起了“偷梁换柱、中途换队伍”的把戏;有的单位虽然人未换,但悄悄退场转移了先进加工设备,代之以其他工地退场后拉过来的二手陈旧淘汰设备;还有的人、机均未换,但管理上松懈,片面的追求进度,加工或施工生产半成品或成品时,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等现象,均使得首件质量难以发挥辐射、延续、引领作用,无法形成循环复制并达到标准化生产。

3.亟需建立动态认可

为有效避免工程首件通过验收后其标准却无法延续的问题,珠海交通集团专门研究出台了首件动态认可制度,改变了以往首件通过后就能一劳永逸的传统做法,主观上变被动为主动,客观上延长了后续监管的长度和宽度,使动态认可成为随时监测工程质量的有力措施。

珠海交通集团推行的“首件动态验收认可”是指施工单位某分项首件工程经验收通过后,如果质量不能够稳定在此基础之上,则需重新进行首件工程验收。而启动首件重新验收的主要条件是基于该项工程出现四类现象,包括熟手施工班组被更换退场、施工班组出现大幅度换人、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半成品成品质量出现下降等问题。这一定程度鞭挞了施工单位的惰性,对那些管理松散、韧劲不足的施工单位起到了警醒作用。

(二)实施目标和思路

在实施首件动态验收认可制的过程中,珠海交通集团通过实践探索,确立了实施目标和思路。

1.实施目标

通过首件动态化管理,克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自行降低标准的问题,进而确保首件标准得以循环复制达到施工标准化,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一直处于严格的标准范围之内。

2.实施思路

通过编审首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首件施工、验收总结首件质量、保持动态认可管理等措施,使首件动态认可管理形成闭环。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多方联动,重点监测分项工程熟手施工班组被更换退场、施工班组出现大幅度换人、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半成品成品质量出现下降等问题,一旦发现波动情况随即启动动态认可。

(三)实施举措

1.编审首件实施方案

分项工程大面积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首件实施方案上报审批,方案包括实施首件的部位编号、施工班组、原材料、施工设备、工艺工法、技术条件等,明确质保措施,确定自检体系和质量责任人,明确检测方法、检测频率以及重点、难点部位的控制措施、安全措施等。监理单位认可后下达“同意实施首件工程”的指令(非分项工程开工指令)。

2.组织开展首件施工

分项工程首件实施方案获得批复后,在监理人员全程监督下,在批复的部位、按照批复的条件进行施工。

项目技术负责人、试验负责人到施工现场指导施工,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具体工艺标准、质量标准、试验方法、安全标准和施工操作要求,做到所有数据记录准确。监理单位对首件工程施工实行全过程旁站,对施工测量成果、进场原材料和材料配合比设计进行复核和确认,审批首件工程开工申请和施工工艺,检验和认可所有首件工程,做好监理记录,及时对首件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3.验收总结首件质量

首件工程外观和内在质量标准以样板工程质量标准为要求,整体质量达到内实外美。

首件实施完成后,业主单位、项目公司、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检测单位组成验收小组,按照施工图设计、项目技术标准和有关规范对首件进行验收,总结首件工程的优劣品质,获取技术参数,评价质量指标,修订首件施工方案和标准后全面推广。

首件工程通过验收的,施工单位可开展大规模施工;未通过验收的,由施工单位分析查找原因并落实整改,再次履行首件验收程序,对连续3次验收未通过的施工作业班组直接清退出场,并对施工单位按合同条款课以罚款处理。

4.保持动态认可管理

当作业班组核心人员、工程原材料、施工设备等主要因素中有一项发生变化时,重新按照上述流程进行首件实验性施工,直到整个项目完工。

(四)实施成效

珠海交通集团实施首件动态验收认可制度以来,所投资建设的99个公路、市政建设项目共验收通过首件分项工程45455个,起到了样板引路、标杆示范作用。通过推行首件工程动态验收认可制,把好了工程实体分项工程入门关,不给技艺不熟,做事毛糙的工作班组滥竽充数的机会,避免大面积返工,耽误工期、浪费资源和影响声誉。

推动所有分项工程实施首件动态验收制度,将分项工程品质工作抓细抓实,是确保整个项目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工作。树立分项工程标杆,有利于示范引领、循环复制;而保持标杆动态化,又有利于防范施工单位自行放宽标准的风险。珠海交通集团实施首件动态认可制度,将基础工作做到了项目建设的最前端,不仅是一项管理创新,更是一种对工程品质的坚守。

四、实施工序交验影像留存制度

(一)实施背景

工序是构建工程的最基本单元,任何一个雄伟的建筑物都是由无数道工序构成。我国实行工程监理制度以来,每道工序质量检验一直是监理工作的重要职责(简称“报验”)。但是,由于监理单位的管理松懈和监理人员职业素养的不确定性,使得工序质量报验较为容易出现真空。

不少监理单位为了控制人力成本达到利益最大化,经常超负荷揽接监理工作,使得监理工作长期处于人少事多的局面。监理人员开展报检工作往往不到施工现场,积累数日资料后再补签字,使工序质量把关缺位,工序报验失去了意义,给整体工程埋下了隐患。

部分管理人员粗心大意或者对制度要求缺乏坚持,大大削弱了质量管理制度的约束力。因此,加强工序交验工作,应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影像留存,及时有效形成可追溯的报验链条,越来越被工程业主单位所认同和推崇。

(二)实施目标和思路

珠海交通集团所推行的工序交验影像留存是指施工单位每施工完一道工序,經自检合格后进行报验,按业主单位工序交验管理规定,留存相应的影像资料。

1.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工序交验影像留存制度,推动监理人员到位实施监理工作,确保每一道工序均得到严格的质量把关;同时形成可追溯的影像档案,确保人、事、物档案资料达到“三同步”。

2.实施思路

《监理规范》《项目监理大纲》中提出的所有由业主人员、监理人员、设计人员负责检查质量的工序,必须同步留存工作影像资料。

(三)实施举措

1.划定工序交验影像留存的覆盖范围

原则上,工序交验影像留存必须覆盖国家部委和省、市交通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由监理单位检查验收的所有工序。在建项目施工单位按照现行质检评定标准开展交验前自检,经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报验;监理单位对参与交验的每道工序质量严格把关。施工、监理单位对所有工序交验均要留下影像资料,并将之作为工程交竣工验收归档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设定工序交验影像留存的实施条件

参建单位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总监负责制,建立科学严谨的工序交验流程,并把质量责任落实到每个质检人员;每道工序交验的牵头负责人必须是项目公司批复的专业工程师以上人员;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各自参加工序交验的质检人员进行工序交验技术交底。制定有相应的工序交验流程图,列明工序交验影像资料的统计台帐,清晰标示所有工程工序交验的工序名称和影像编号。

3.项目公司人员介入现场核查关键工序

为确保工程关键环节、关键工序质量达标,品质过硬,珠海交通集团下属项目公司始终坚持介入关键工序的交验过程,现场核查关键工序的到位实施情况。这些关键工序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等各方面可能对工程质量安全造成重大影响的环节,全部由项目公司人员参与现场核查,确保风险点不遗漏。

4.重要隐蔽工程实施全程旁站和录像录影

对于重要隐蔽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必须落实全程旁站或视频全程监控并留存影像资料。这些重要隐蔽工程包括锚杆锚固、安装、注浆和桩基钢筋笼下放过程,以及预应力张拉、压浆等重要隐蔽工序,并注意实时摄录有关检测数据。地质勘察钻孔钻进过程则实施全程摄像,记录完整的钻孔过程,确保钻孔数据真实有效、准确无误。

(四)实施成效

珠海交通集团推行工序交验和影像留存制度以来,99个公路、市政项目共75万人次参与,拍摄照片66.52万张,涉及工序保存的影像资料18.196万份,有效避免了监理工序交验流于形式,确保每道工序质检把关落到实处。

项目工序交验和影像资料留存制度,改革了传统现场监理监督流于形式的弊端,使现场监理职责真正落实到位;“合影照片”促使监理人员在每次工序报检中必须到场,防止监理人员出现缺岗、偷懒、遥控等现象;“实体量测照片”使监理的质检工作必须实实在在地进行,克服了现场质检资料的弄虚作假;工序影像资料作为中间计量支付的前置依据,杜绝了中间计量虚报现象;留存的工序影像资料,具有可查询和追溯性,最大程度地压缩了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的空间。

五、实施BIM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实施背景

“BIM”英文名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名称是建筑信息化模型。1975年,“BIM之父”乔治亚理工大学的Chuck Eastman教授针对建筑工程的可视化和量化分析创建了BIM理念,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数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数字化技术的更新换代,BIM已由理念转化为信息化技术,呈现了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一体化性、参数化性、信息完备性等八个方面的特点,并迅速成为工程建设领域所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中国,BIM最初只应用于一些大型的建筑项目当中,经过近年的发展,不仅已经应用到一些中小型建筑项目当中,并已经引入交通建设领域,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信息化手段。

传统的交通建设项目管理过度依赖于人的管理,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管理手段单一、管理面窄、管理人员数量庞大,给项目现场管理带来安全风险。

早在2017年,珠海交通集团就组织专门力量,对BIM引入交通建设管理进行了技术攻坚,并建立了BIM综合管理系统,逐步使交通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成为现实。

(二)实施目标和思路

1.实施目标

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提升交通工程建设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和管理风险,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

2.实施思路

研发以BIM信息化技术为核心的项目管理系统替代人工管理,包含近20个功能模块、数据采集终端、项目管理终端、电脑浏览终端和后台大数据机房,保证工程数据的真实性、时效性、预警性、储存性和可查询性,项目法人、监理和施工单位管理者可通过手机APP或电脑客户端实时掌握工程建设信息。

(三)实施举措

1.精准管理项目现场作业人员

BIM管理系统具备核心人员移动考勤功能,项目经理、总工、总监等项目核心人员能够在项目和驻地30千米以内实现打卡考勤,人脸识别项目管理人员的出勤时间和出勤区域,确保履约人员到位。同时,人脸、指纹和芯片卡识别门禁功能,也自动归集了项目作业人员的出入信息,进一步提升了项目安全保卫工作水平。

2.准确掌握预制品和原材料进出情况

预制场储存成品粱、原材料储存管理功能,使数百片粱对号入座、精准起吊,原材料消耗和库存量一目了然,提高桥梁架设实效,保障材料采购供应。同时,给墩柱、预制梁等混凝土构件张贴二维码标签,颁发“电子身份证”,通过标签可以随时查询构件所用原材料信息、工序报验信息、浇注生产日期、质检信息、构件图纸信息等全套资料。

3.实时监控重要施工部位和生产场所

视频监控功能能够覆盖搅拌站、加工厂、预制厂、项目驻地、水上作业平台、悬浇粱施工现场等重要施工现场和生活场所,并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数据传输,方便管理者一览全局,实时掌握各重点部位的工作情况。

4.智能优化现场质量控制和安全巡检

BIM系统能够实现设计纠错功能,在施工前能够搜寻到局部重叠碰撞、细部缺陷,为后期顺利施工和节约投资提供帮助;能够实时上传质量和安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便于协同关联部门及时整改;能够在施工标段预应力张拉作业时,实时上传各项指标数据至BIM系统,实现张拉力和伸长量的精准双控,确保张拉效果。

5.快速衔接工序报验和电子档案生成

BIM所具备的自动传输功能,施工单位自检通过后,申报检验的工点、时间和人员信息同步发给监理人员,方便监理人员提前做好准备、按时到场,交验结果实时公开,不仅确保了结果的公正,也彰显了衔接工作公开透明,切实提升了工序交验的效率。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的试验检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质检资料等电子表格,也可以直接用于工程档案,为建设行业推行电子档案创造了条件。

6.推进物联互联、数据融合互通

BIM系統具备物联网功能,实现了生产和检测设备与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现场搅拌站施工配合比数据、工地试验室仪器检测数据和图像实时上传,使施工中关键数据实时传输储存后台电脑,原始数据无法修改,具有可追溯性,为混凝土质量、试验检测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四)实施成效

珠海交通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和使用BIM技术,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性强、建设工期紧张、隐蔽工程成本核算难、现场管理粗放、环境复杂、参建各方协调难、数据零散等诸多问题,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的统筹力度和管理效率,大大节约了项目管理成本。

自2017年以来,珠海交通集团BIM管理平台已架设视频监控设备线路670余路,自动采集上传混凝土配合比和工程试验检测数据上亿条,发现并纠正施工图设计重叠碰撞115处,图纸缺陷185处,预警发现并及时处理质量安全隐患772个,BIM应用管理的有关经验已在行业内推广运用,获得了业内广泛认可和肯定。

六、展望与思考

结果是改革的目的,也是改革的导向。扎实有效的创新,无一不以促进工作、提升工作为依归。纵观珠海交通集团在交通工程建设方面所实施的5项创新制度,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链条,有效避免了建设项目传统管理特有的弊病,不仅为同行业创造了学习、借鉴和交流的范本,更为同行业优化管理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号角已吹响,加快建设好珠江口西岸核心枢纽城市交通路网越来越迫切、越来越重要。作为珠海市交通建设的主力军,珠海交通集团将继续秉持初心,牢记使命,创新管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互联互通,打造更多更好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猜你喜欢
交通工程创新
提高交通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工作的措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