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辉,巴瑞宇,朱慧慧,宫浩
(1.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山东 威海 264200;2.威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山东 威海 264200)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1-6]。长期以来,受国内机制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工程建设涉及测绘审批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多,涉及部门多,导致测绘服务审批手续繁琐,审批时间过长。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测绘事项较多,且测绘成果无法共享,导致重复测绘,增加企业成本。测绘服务常由指定测绘单位测绘,缺乏行业竞争,导致测绘服务效率低、测绘周期长[7]。因此,为了加快疏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多、办事难、耗时长等问题[8-9],国务院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先后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各地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形成审批、信息数据平台、审批管理体系和监管方式的四统一[1-2,10-14]。并将建设用地审批、城乡规划许可、规划核实、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等阶段多项测绘业务整合,归口成果管理,推进“多测合并、联合测绘、成果共享”[6,15]。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威海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威海市推进自我革命实施流程再造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工作方案》政策文件,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赋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支撑测绘市场的监管,测绘项目的管理,测绘成果的共享等各项工作,助力“多测合一”业务顺利开展。
“多测合一”工作实行“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由一家测绘服务机构为同一工程建设项目提供行政审批过程中从项目选址到竣工验收所有测绘事项的测绘技术服务,减少业主单位的委托次数,共用部分基础性测绘成果,简化办事手续,共享数据资源,避免重复测绘,缩短测绘时间,节约测绘成本,全面提速增效[16-17]。
本文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以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数据共享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业务、数据、服务等多方面。在完善测绘行业管理制度、强化成果共享互认方面,梳理整合各类测量规范,制定统一技术标准,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工作流程、构建“多测合一”数据库,规范测绘成果管理。在避免重复测绘,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搭建了威海市“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测绘事项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测绘项目[18],实现对同一标的物测一次,同一个测绘事项由一家测绘单位来承担,同一项测绘成果只向审核部门提交一次的工作目标。推进“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的测绘服务新模式[9-10],切实为建设单位减负,方便建设单位办事。
根据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业务的实际工作情况,统一“多测合一”技术标准,解决当前威海市技术标准不统一、矛盾、交叉等问题,推进测绘成果在部门间共享应用[19]。按照同一标的物使用同一技术标准或者统一技术指标的原则,编制“多测合一”技术标准(包括管理办法、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成果规范等标准)[20]。管理办法明确了“多测合一”实施范围,各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测绘机构入驻资质要求和技术标准,“多测合一”服务流程,成果质量监管等标准内容。技术规程明确规定了测量基准,测量精度,测量内容和方法,测绘成果数据等测量标准。实施细则确定了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办事流程,适用范围,资质要求以及时限要求等标准。成果规范规定了测量成果的目录、格式、数据标准等内容。2020年7月先后发布了《威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管理办法》《威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实施细则》等技术标准,健全完善了测绘管理机制与市场秩序,为威海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测绘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各地“互联网+政务服务”落地的成熟案例多,相应的信息化技术也日趋成熟,结合“多测合一”的业务流转需求,基于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平台,在自主安全可控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拓展技术,搭建了丰富、强大、全面的“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新技术、新手段的融合应用,提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业务办理、审核、管理、共享各环节多维度的应用支撑。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在线委托、合同备案、业务联合审批、成果管理等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缩短测绘时间,减少递件次数,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
信息化平台的合理落地,首要条件是符合实际业务应用需求,在前期的业务中,经过长达1个月时间的整理和全部项目组人员的投入,结合威海市业务办理流程,优化并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6个阶段:项目委托、测绘作业、联合审查、成果质检、成果管理、共享应用。
将搭建的“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集成到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通过山东省政务服务网登录到威海市“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实现测绘机构名录库的入驻以及测绘项目的在线委托、项目合同的备案。测绘单位完成测绘作业自检无误后,通过管理服务平台发起在线数据审核流程,联合各相关部门开展审查。审核通过后,使用成果质量检查系统对汇总成果包质检,确保符合入库需求。利用成果管理系统汇总形成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成果数据库。并建立各部门测绘成果共享机制,促进测绘成果数据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共享(图1)。
图1 “多测合一”业务流程示意图
“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基于微服务架构设计,采用B/S、C/S混合架构模式进行搭建,包括五层: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用户层[7](图2)。
图2 平台框架设计示意图
(1)基础设施层是平台运行的基础,包括各类系统管理、运行、维护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的硬件支撑环境、网络基础设施和软件运行环境等。
(2)数据资源层构建了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数据库,管理“多测合一”的各类数据以及业务数据,为“多测合一”应用及管理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
(3)应用支撑层基于自主可控的基础地理平台,提供各类服务组件,实现了对基础物理资源、数据资源、开发环境、通用资源、应用服务等进行统一管理、监控与调度,为各应用服务提供支撑。
(4)应用服务层是平台的展示窗口,以数据资源层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集成了管理服务平台、成果质量检查系统、成果管理系统等,为用户提供操作简单、展示形象化的显示窗口。
(5)用户层是平台面向的对象,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建设单位、测绘单位、各政府部门。
充分结合“多测合一”业务流程,以“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深度应用、上下联动、综合协同的“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从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实际出发,以标准规范为准则,搭建起一条工程建设项目办理的快速通道,助力打造业务委托快速、流程简化、审批效率高效的“多测合一”工作环境。优化政务服务机制,促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由管理服务平台、成果质量检查系统、成果管理系统3个子系统组成,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多测合一”业务需求。
3.3.1 简化办事环节
足不出户网上办:管理服务平台与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集成对接,建立了工程建设项目网上办事专窗。满足项目在线申报、信息查询、进度查看和服务评价等需求。测绘单位名录库入驻、项目委托、合同备案等工作将不受时空限制,均可通过管理服务平台在线申报。足不出户,便可完成“多测合一”项目在线委托,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升工作效率。
测绘成果由测绘单位自行完成质检后,由测绘单位在管理服务平台发起成果审核申请,再将测绘成果线下分别报送至各监管部门开展测绘成果的联合审查。审查完成线上反馈审核意见,做到各涉审部门的审查意见全过程管理留痕。业务流程设置上,平台不仅覆盖了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规划立项和竣工验收阶段的主线流程,同时针对各个不同测绘事项,也细化了各审批部门内部流转的子流程,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线上留痕,方便掌握项目办理进度。
3.3.2 全方位自动质检
成果质量检查系统提供项目测绘成果空间数据基本检查、数据完整性检查、空间属性数据标准化检查、空间图形拓扑检查等质检功能,实现对各类成果的全方位自动、高效检查,提升质检工作效率,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规范、提升测绘成果质量。
3.3.3 成果规范化管理
针对审核通过的工程建设项目测绘成果,成果管理系统提供“多测合一”测绘成果接收入库,成果资料管理,建立不动产三维模型数据,成果导出等功能,为“多测合一”业务提供规范化的流程管理,方便测绘成果数据的共享应用(图3)。
图3 成果规范化管理示意图
(1)通过统一技术标准,梳理整合各项测绘事项,优化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多测合一”业务流程,缩短测绘时间,单个项目至少节省了20个工作日。
(2)打造的“一站式”办事服务窗口,实现了“多测合一”业务办理“一次委托、一次收费、一次取结果”的一站式服务,工作效率提高30%~70%。
(3)建立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便民的工程建设项目测绘市场环境,完成首批26家“多测合一”测绘中介机构审核、入驻名录库。
(4)实现了与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集成对接,依托省级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多测合一业务办理更加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本文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业务需求出发,采用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方式,搭建了“多测合一”管理服务平台,深化了“放管服”改革,优化了营商环境,便利了企业申报办理工程建设项目四个主要阶段可涉及的各项审批。实现了将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竣工验收阶段的规划核实测量、绿地测量、人防测量、消防测量、房产测绘和地籍测绘等测绘业务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测绘项目,由同一家测绘服务机构为同一工程建设项目提供测绘服务,推行了“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目前平台运行稳定,下一步平台将继续完善功能和丰富数据资源,全面助力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审批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