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常兴
摘要:目的:重点分析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相关经验。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着重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收治的脾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对于该类患者进行中医治疗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经验和治疗方法等,有效归纳相对应的治疗理论、规律和思路等,并且为后续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结果:在针对100例脾胃病患者进行相对应的中医治疗干预的过程中,有效融合相关治疗方法的优势,实现综合治疗,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治疗之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结论:针对脾胃病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切实有效的应用相对应的中医治疗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十分良好的疗效,以胃、脾、进行论治等方法,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改善各类症状,因此中医治疗法能够呈现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因此有必要对其经验进行不断的总结,并且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进行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方法;脾胃病;经验总结
引言
脾胃病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消化道内科疾病,其症状主要体现在,患者会有比较明显的恶心、呕吐或者腹痛腹胀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也会有一定程度的返酸嗳气等症状。另外,有些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瘦弱无力或者浮肿、痰饮等。当出现脾胃病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脾胃虚弱而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胃肠道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疾病而造成的。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进行更有效的改善,不要到存在污染的环境进行活动,可以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锻炼身体,使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增强。在针对脾胃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效采取中医治疗手段,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疗效,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首选方式是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而为患者的疾病恢复提供必要的条件。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们医院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100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介绍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相关临床经验等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時间段是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所选取的研究对象一共有100例患者,是我们医院在这个阶段内收治的脾胃病患者,其中有男性49例,女性51例,年龄范围在23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9.45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采取的是回顾性分析和临床调研的方式来有序推进,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结合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历资料等进行分析,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相对应的辨证论治。
2结果
患者经过相对应的中医治疗之后,所呈现出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极大的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为98%,没有人出现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等等。
3讨论
3.1中医对脾胃病病理机制的认知
3.1.1脾胃升降失调
脾胃病所涉及的病理机制主要是因为内部损伤、外感以及相关因素而导致的,通常所涉及的外感因素主要包括六淫,通过相对应的临床经验和调研,也可以看出,这是脾胃病的发病根源。例如,如果人的身体受到风寒或者风湿等相关方面的影响,就会使其脾胃出现比较明显的功能失调的情况,使其气血在紊乱的运行状态,如果寒气侵入到患者的脾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脾胃的功能发挥,缺乏应有的效能和价值。患者阳气不足的话,阴寒之气就会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四肢逆冷等相关情况,如果燥化过度的话就会,多从热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对患者的胃肠功能造成十分严重的损伤,进而呈现运化传导失常问题。
3.1.2脾胃湿与滞的明显病症
脾胃病的疾病症状比较多样,主要是因为湿邪停滞而出现的。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湿而恶湿,脾与胃互为表里,燥湿相济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输布。脾胃病主要是因为湿在患者的脾胃停留,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患者的气机不够通畅,进而出现比较明显的湿气阻塞,导致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呕吐、胃痛等相关疾病症状。
3.1.3情志失调,脾胃虚弱
对于脾胃病的病理机制而言,升降是基本的机制,因此在针对脾胃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其气机进行相对应的调理,这是十分关键的内容。当前,在针对脾胃病进行中医治疗的工作中,要通过理气止痛的有效应用,进一步实现脾胃和情志的有效调理,进而从根本上有效治疗脾胃病。与此同时,在应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有效明确疾病成因,然后实现辨证施治,这样才能呈现出更加良好的全面细致的治疗效果,而不会出现以偏概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3.2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在针对患者脾胃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辨证论治,在具体治疗环节要体现出生理病理的差异性和肺部功能的相关症状。具体来说,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3.2.1和阴阳
在脏腑中,脏为阴,腑为阳,在脾胃中则脾为阴,胃为阳。因此在针对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阴阳的调理工作,确保两者能够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确保脏腑的消化功能和运行效果也能够达到一种良性平衡。脾胃阴虚,患者很容易产生阴津枯涸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充分做好养阴润燥;脾胃阳虚的情况下,导致患者出现水湿内停的问题,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有效实现温阳利水。因此在针对脾胃病进行治疗的工作中,要充分做好阴阳调理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源治疗脾胃病,有中医综合疗效。
3.2.2调理气机升降
脾胃处于人体中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体升降的桥梁和纽带。脾升胃降的过程中可以使人体的升起和降落能够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气机升降的过程中要有效融合,互相作用,在不断的调节和优化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有效维护脾胃的正常功能,使其升降能够保持在正常的状态。调理气机升降,对于脾胃疾病进行治疗也是关键所在,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有效运用升阳举陷,补中益气等相关方法进行治疗,以此疏肝和胃。
3.2.3辨虚实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在针对脾胃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着重做好虚实的有效辨别和判断,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是中医治疗的关键所在,在治疗脾胃病中也是十分常用而且高效的治疗方法。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如果患者的脾胃相对来说比较虚,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尽可能有效实现温中、举陷、益气、养阴治疗。胃实患者,应以消导、通腑、清热、化湿为主。在补益脾胃的过程中,选取药物的时候,要尽可能保持在性温味甘的状态,避免应用含凉苦性的药物。胃痛的情况下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医治疗的功能和价值,要确保相关方面能够贯通。在针对脾胃病进行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有效运用通法。胃寒患者,用温散以通,食物积于胃,用消导以通。气滞患者,梳理气机以通。
4结论
总之,在针对脾胃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阴阳、升降、虚实等相关情况要针对性的判断和分析,然后进一步有效落实相对应的辨证论治方法,以此体现出中医治疗的效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梁秋红.张宝军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2):246+241.
[2]王平.刘洋.基于属性偏序方法的现代岭南名中医脾胃病证治规律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9.
[3]MR.KARAWAN CHINWORAPANYA(秦贤赅).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邱新红,张树振,李彦生.国家级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7):10-12.
[5]周晓露,林媾钊,韦舒妍.历代岭南名老中医的养生思想研究[C].2013中国广州“首届国际养生大会”,2013.
隆化县张三营中心卫生院 河北承德 06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