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潜变量的驾驶员行车安全感评价研究

2021-09-10 00:13:51邱豪基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1期

邱豪基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交通事故数量飞速增长。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车、路、环境等客观因素和驾驶员受心理与生理影响相对多变的主观因素。本文从心理潜变量角度出发,通过对驾驶员行车安全感因素间的相互影响的分析,构建了驾驶员行车安全感评价SEM模型。结果表明:道路因素对驾驶员安全感知影响更大,其中道路结构、安全设施的影响相对更高。

关键词:潜变量;行车安全感;SEM模型

0 引言

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的分析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交通事故产生的原理由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构成。部分学者常将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客观因素用“道路安全保障度”反映,已对其有一定研究。而对主观因素即驾驶员通过对道路安全性的感知与识别形成一定的行车安全感应,则用“驾驶员行车安全感”来反映。对于交通安全的最终目标,需要做到对道路安全保障与驾驶员行车安全感进行合理配置,做到道路条件符合安全标准且让驾驶员主观感到安全。因此,对驾驶员行车安全感进行进一步研究尤为重要。

万涛、李艳春提出了安全感的影响因素种类以及安全感具有的特性[1-2]。郑新夷表达了行车安全感和道路安全(道路安全保障度)是有明显区分的观点[3]。李淑庆等探讨了基于道路安全保障度的山区公路交通事故机理,提出了道路安全保障度评价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4]。

1 行车安全感心理潜变量分析

一般情况下,沿线环境越复杂对驾驶员的不安全感会越明显。道路线形中驾驶员一般认为直线线型比曲线会更加安全。安全设施(标志标线、护栏等)越完善,驾驶员则会感到越安全。

法律法规等对驾驶员行为起到约束作用,法律法规越严格驾驶员会感觉更加安全。其他车辆的行为会影响驾驶员的心理与驾驶行为,媒体传播、个人见闻等会影响驾驶员的心理。出行时间、天气状况会影响驾驶员的安全感知。

性别是驾驶员基本特性之一,男性女性驾驶员在很方面有差异。年龄对驾驶员安全感知的影响体现在年龄越大感知能力则会越弱等方面。药物、烟酒等有兴奋或麻痹作用。

驾驶员常有的心理状态会对他们感知不安全因素时有不同反应、采取不同措施。同时,驾驶员疲劳后出现的判断和操作错误远比平常增多。判断错误多是对道路状况及潜在危险的应对方法欠缺考虑。

2 安全感评价SEM模型建立

通过结合计划行为理论,考虑心理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来分析驾驶员行车安全感。模型中六边形代表潜变量,其中道路因素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1)、社会环境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2)、个人状况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3)和驾驶心态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4)为外生潜变量,受各类因素影响的行为选择意向(F5)为内生潜变量;矩形表示可以直接观测的显变量。得到的评价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将X定义为外生显变量,Y为内生显变量,ξ为外生潜变量,η为内生潜变量。此时模型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

2.1 测量模型

测量模型描述显变量X、Y分别与潜变量ξ、η之间的关系,其关系式如下:

式中:显变量X向量由14个自变量的测量值构成;为X向量对ξ的因子负荷矩阵;向量ξ由4个外生潜变量构成;向量δ由X的观测误差构成;向量Y由3个因变量的测量值构成;为Y向量對η的因子负荷矩阵;向量η由3个内生潜变量构成;向量ε为Y的观测误差构成。

2.2 结构模型

描述潜变量ξ、η之间的关系为结构模型。

式中:矩阵B为内生潜变量对角线元素均为0的结构系数矩阵,且满足I-B行列式的值不为0,B系数矩阵的元素能够反映内生潜变量间相互作用的大小;矩阵Γ为外生潜变量ξ的结构系数矩阵,Γ系数矩阵中的元素能够反映外生潜变量ξ对内生潜变η的作用大小;向量ζ表示误差向量。

2.3 潜变量与问卷设置及结果

将道路因素、社会环境、个人状况与驾驶心态作为研究驾驶员安全感的外生潜变量,驾驶员感知不安全因素后的行为选择意向则是内生潜变量。

李克特量表是一种心理反应量表,常在问卷中使用,是目前调查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量表。本文问卷调查采用李克特五量表分别对四个潜变量的测量显变量进行了调查,并在数据统计时候进行打分,在道路因素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1)、社会环境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2)、个人状况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3)中对应所有问题的低、较低、一般、较高、高选项;而在驾驶心态对安全感知的影响(F4)、受各类因素影响的行为选择意向(F5)中对应所有问题的几乎无、较少、偶尔、经常、总是选项。

本次试验中有效样本199份。有效样本问卷的总体信度系数Conbrach's α为0.661,表示样本可信。

根据SEM模型利用AMOS软件对潜变量与显变量建立模型后,进行路径分析,标准化后得:

除NFI略低于标准值表明调查样本量还需要提升,其余指标均满足要求,表示模型的适配度符合规定标准,模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效。

结果表明各路径系数与显著性水平反映了驾驶员对行车安全感的评价,各因素的影响效果中,道路因素对安全感知的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0.64,略大于社会环境、个人状况对安全感知的影响,说明道路因素沿线环境、道路线形、道路结构、安全设施对驾驶员安全感知影响更大,其中道路结构、安全设施的影响略高。社会环境、个人状况对安全感知的影响中,各个因素的影响都比较平均。

3 结语

通过AMOS获得模型适配度检验值、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性等各项参数,得出了驾驶员对行车安全感的评价。结果表明:驾驶员的驾驶心态对行为选择意向影响相对较弱,而道路因素对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感影响十分显著,特别是道路结构影响最为突出。道路条件越好,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感则越高。

参考文献:

[1]万涛,丁立民.道路交通安全感综合分析[J].交通工程,2003(2):25-29.

[2]李艳春,于海辰.大货车驾驶员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15-20+145.

[3]郑新夷,杨艳群.交通行车安全感和客观安全感的博弈[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0):13.

[4]李淑庆,彭囿朗.公路路段安全保障度评价的改进物元可拓模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5,15(6):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