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过
摘 要:在国家构架体系中,交通运输作为枢纽保障了经济、文化等横向和纵向的流通。而为保障这种模式迈入更高维度,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质量需求。而作为交通运输主体的公路,更是直接影响交通运输的质量,影响城市之间经济流转。因此,相关人员需重视公路的建设技术。文章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材料概述为基础,分析其涉及的技术和质量优化路径,望对相关人员该领域的工作和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材料与技术;质量
路面施工在公路工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会直接影响其整体质量,因此要对其予以相应重视[1]。在公路路面施工类型中,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良性夜间行车、维修费用低、稳定性好及强度高等优点成为常见施工类型。因此,合理应用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并不断强化其应用方式,具有提升公路质量的现实意义。
1 路面施工施工材料的概述
1.1 水泥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要想保障其拥有良性强度、稳定性等,需在施工前做好材料的选择,以达到质量施工的目的。具体而言:首先,在材料选择上。要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软练525或425);其次,在合格检验上。相关采购人员要及时检查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如试验单、合格证书等;其三,在材料保管上。一方面在购买后要进行分批存放,不能将不同型号、类型的水泥混合存储或使用。同时水泥存放地要拥有一定通风性和干燥性。在此需特别注意,由于路面施工需要一定工期,因此在采购水泥时,要关注其工期使用水泥时,是否会超过水泥使用期限;其四,在施工量上。水泥用量应控制在300 kg/m3~350 kg/m3,以适应4.5~5.5兆帕的极限抗弯拉强度和30~40兆帕极限抗压强度[2]。
1.2 粗细集料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粗细集料是保障混凝土效果的关键材料之一,因此在材料选择时也要对其予以相应重视。首先,在属性选择上。一是集料要具有一定耐磨性和硬度,且其直径要低于3 cm。二是其应为圆柱体或立方体形状,以充分保障路面寿命;其次,在具体使用上。在使用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筛选,剔除其中过大的集料或其它混合物,以保障水泥混合的正确配比。此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用天然砂来保障混凝土质量。
1.3 水
水对于水泥混凝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提升混凝土和易性、性能等。若使用水源未经过科学检测,被直接应用,那么可能会有骨料反应、出现碳化、冻融损害、膨胀压及钢筋生锈等情况出现。因此,一般情况对于使用水要经过一定检测,具体而言:应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检测再生水、地下水及地表水等,且其凝结时间不能超过《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相关标准[3]。当然,若为生活中可直接应用水,由于其杂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因此可直接使用。
2 路面施工涉及技术分析
2.1 拌和技术
混凝土拌和技术在整个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处于核心地位,一般情况下在施工人员确定其配比方案后,即可进行拌和技术。具体而言:首先,要进行试拌作业。试拌人员应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投料,一般按照碎石、砂、胶凝材料等先对材料进行干混,然后再加入液态添加剂和水。同时,作业人员还应详细记录试拌数据,以为后续材料拌和提供一定数据依据;其次,拌和机械设定。通常情况下应调节设备振动强度>2,频率>25 Hz,搅拌时间应与其使用性能和配比有关(如表1所示);其三,拌和过程中要控制水量。即在拌和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天气变化情况,还应动态测量材料中的水量,以调整水量的投入使用;其四,在完成施工后,应清理拌和设备,清洗其中残留物,以防止其中残留物影响下次拌和。
2.2 压纹技术
其主要是指在平铺水泥混凝土后,应进行压纹作业。具体而言:通常情况要先检查铺设路面是否达到压纹标准,即用手轻压,但压纹深度与按印深度一致或接近时,方可进行压纹。
2.3 切缝技术
一般情况下,切缝主要施工方向为纵向,且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首先,切缝条件。即混凝土强度应达到5 MPa~
10 MPa[4],才能正式开始。需注意还需要完成试切工作;其次,切缝具体工艺。要保障切缝与中心呈90°直角,宽度必须一致,且要有竖直的缝壁,并注意排除连浆情况。同时,应控制每条缝壁间隔一致,通常情况下其要>路面宽度、小于7 m。最后,在施工过程需注意施工天气,即要在良好天气环境下进行切缝。
2.4 防滑技术
依据国际在新建设混凝土路面给出的建议标准,在防滑处理上,可用棕刷顺横向在抹平后的表面轻轻刷毛,也可用金属丝梳子梳成深1 mm~2 mm的横槽;目前,常用在已硬结的路面上,用锯槽机将路面锯成深5 mm~6 mm、宽2 mm~3 mm、间距20 mm的小横槽。
3 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 要控制材料质量
对于所有项目工程而言,材料是保障其质量的关键,尤其对于公路施工而言更是如此。因此,相关监理人员应把好材料质量关,具体而言:首先,在有条件情况下,要检测所有使用材料的质量,排除其中低质量产品,以保障施工质量。同时,在所有原材料中,水泥属于重要构成部分,在采购时应检测耐用和強度原则及适应性原则,以适应施工和使用环境,与此同时,在进行水泥的选择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水泥中的含碱量,一般水泥中的含碱量需要控制在小于 0.6%范围内。另外,在对钢筋进行配置时,则还需要保证钢筋的强硬度以及半径的统一。
3.2 优化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
合理的水泥混凝土配比能最大化的发挥各个材料的属性,可最大呈现质量效果。因此,要保证水泥混凝土配比设计的科学合理性,而要想达到这一理想目的,具体可从以下两个维度着手:首先,需要做好减水剂的合理选择和应用。要想将水泥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那么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则必须要注重高效减水剂的使用;其次,要合理控制好矿料配合的组成标准。针对于其中的粗料集需要实施两级配比,粗骨料的半径需要保持在30 mm之内,并且其含泥量和砂石含量也要小于1%,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施工开展这一过程中,一旦有着水泥或含水率等变化情况的发生,则必须要对施工配比进行及时调整。
4 结语
综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属于系统而复杂的体系,其中各个技术之间拥有非常高的紧密性。因此,要对其予以相应重视,相关作业人员要理清各个技术之间的关联,并针对不同的作业环境,优化技术应用方式,以保障最终施工质量的稳定输出。于此,文章就该项技术情况,从材料、相关技术及质量保障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少军.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砖瓦,2021(1):168-169.
[2]梁玲玲.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21):136-137.
[3]何瑞青,饶利民.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中的乳化沥青灌浆技术[J].交通世界,2020(31):73-74.
[4]任志力.分析公路施工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