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梅倩 乔丽艳
摘要:基于新常态经济发展背景下建筑行业对工程造价行业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多学科融合工程造价专业型人才为目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我国当前的社会需求导向,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法、培养高端人才的实施办法,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多学科交叉融合;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00-02
基金项目院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JY0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体知识库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JY120)。
工程造价专业是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增设的新学科,教学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仍以传统的计量计价为目标,学科之间的分野致使学生综合能力薄弱,难以适应新业态发展的需要。同时大部分院校的培养体系未考虑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只侧重于开设平台课程,而且教学内容与新业态行业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执业能力不足。
本文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教育相结合,分析多学科交叉融合下工程造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型高端人才,提高我国专业型人才质量。
一、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学者们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做了诸多研究。其中严玲等基于造价工程师能力的标准体系和高等教育中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的对应关系,提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1]。杨玉良针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质性的课程改革方案[2]。王艳艳等则对基于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体系构建、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3]。刘元芳从国际视角探索建立工程造价专业新课程体系和人才能力标准[4]。刘芳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构想和相应载体建设的设想[5]。
纵观以上学者对我国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各有其特点和侧重,然而对于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却鲜有人提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等教育结构提出了新要求,强调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因此,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注入我国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符合工程造价学科在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二、新业态下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多学科交叉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
在建筑信息化时代,企业对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与专业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工程造价毕业生仅靠预决算能力是无法满足企业要求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工程造价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在重视工程实施阶段造价管理的基础上,将专业能力延伸到运营阶段。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信息技术决定建筑产业的未来走向,影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以培养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优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工程信息化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相结合,突出新时代工程造价专业学习特色,发展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从而培养出数字化工程造价专业人才。
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一)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下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高等院校课程体系包含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个部分,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遵循“能力—知识—素养”三维结构体系,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对上述结构加以描述。
1.理论课程角度
理论课程体系可分解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必须是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重心做好课程安排,辅之以选修课为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知识上的拓展。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经济、技术、法律、管理和信息技术五个主要分支,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也有一定的要求(表1)。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课程体系数字化逐步进入高等教育课程培养体系中,诸多高校将信息技术纳入了课程学习中(比如部分高校设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专业课程),理论课程与信息化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让学生用手机随时随地都可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四个分支与人才培养三维结构有交叉融合的地方(表2),能力维主要表现为以计量计价为基础、以招投标与项目合同管理为核心、以投资与可行性分析为扩展;知识维则对应了以上三维体系中的专业课程;而能力维和知识维最终决定素养维。通过“五分支,三维度”的专业课程学习,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整体素养。
2.实践课程角度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只有形成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改革以往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较好地融入该专业领域,达到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利用revit等一系列BIM软件,让学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实际软件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及知识素养,力求达到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最佳效果。
(二)学科交叉融合模式下教学方法改革
1.科技的信息化带来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开始进入造价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工程造价专业涉及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学生难以考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此引入VR技术与施工录像,可以增加学生的直观认识,方便学生学习工程制图等软件;另外,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为学生进行群体式学习提供便利,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线上线下相结合
软件学习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线上与线下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线上以工程计量计价软件、绘图软件等为主,线下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根据图纸识别和计价规则熟练地进行软件操作,提高线上线下互动频次,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當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多学科交叉融合式的人才培养能满足企业不同的人才需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高校通过重点描绘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创造完备的教学条件,从而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和能够解决工程问题的工程造价专业型人才,必将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严玲,尹贻林,柯洪.工程造价能力标准体系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2):111-115+136.
[2]杨玉良.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4-7+19.
[3]王艳艳,陈起俊,黄伟典.基于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04):46-49.
[4]刘元芳.基于国际视角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标准与课程体系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02):103-105.
[5]刘芳.试论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06):114-117.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