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 甄先子 衣红连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史文化融合了高校政治信念、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文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分析阐述校史文化育人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功能,探索立足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最新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背景下,加快构建推进校史文化育人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校史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1-0050-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教改基金项目(思政专项)“校史文化育人视域下传承大工红色基因宣讲队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機理研究”。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高校校史记录了大学的诞生、变迁、发展全过程,是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载体,能为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注入新内涵、新功能、新路径。
一、校史文化育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内涵
从历史看,高校自身发展史与党、国家、民族兴衰荣辱之路同向同行,经过岁月积淀,为思想政治教育筑牢精神家园。在党的领导下,大连理工大学与新中国一起走过解放初期、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屈伯川老校长深入师生,为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大连理工大学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和大国工程;80余岁高龄院士依然坚守讲台,全国道德模范退休后继续关心学生成长……这是一部坚定不移跟党走,勇担兴校强国时代重任的历史,是思政教育教学的一笔宝贵财富。
从当下看,校史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素材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文化育人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2]。校史文化作为丰富的思政工作素材库,汇集多种多样的校园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要素,在培养学生理想追求、担当作为、品德修养等方面作用明显。
从未来看,促进校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更要鼓励其在新时代继往开来。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说,“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3],校史文化有着强烈的思想引领作用和价值导向,促进校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立德树人作用,传承践行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时代坐标中找准历史方位,在新时代建功立业。
二、校史文化育人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新功能
(一)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大连理工大学与共和国同龄,校史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先贤后学为党的教育事业薪火相传、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久久延续的“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大工精神,可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伟大梦想,增强“四个自信”,成为肩负起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爱国主义是自觉以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祖国建设行动。大连理工大学始终不忘教育报国初心,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师生积极参与集会游行、踊跃捐款、人人献血,更有报名参军、深入前线作战保家卫国;1952—1955年,为服从国家大局,支持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工作,大连理工大学由9个系的多科性学院调整为3个系的单一工科学院;因国家急需,1952年首届物理系学生提前毕业投身祖国建设……一桩桩校史故事可以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
大学是一个铸造灵魂、树立信仰的地方,学生在此“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1979年,屈伯川老校长对大连理工大学的优良校风作了正式论述: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实事求是、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艰苦奋斗[4]。1985年,“团结、进取、求实、创新”作为校训孕育而生,这是全校师生员工学习态度、工作方式、思想作风的整体体现,以此来教育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四)教育引导学生增长知识才干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培养具有中国情怀、知识渊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大连理工大学一直以来注重优良学风建设。为完成被耽误学业的1969、1970两届学生教学任务,教师重新编排课程内容,自行刻制钢板并油印教材,经常工作到后半夜;学生们自己出墙报,做题解,公布翻译的外国教材互相学习。“学在大工”的名片愈加闪亮,以此校史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能够其增长见识,使其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五)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奋斗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连理工大学校史中记载着,学校在凌水屯建校址的请示得到批准后,海港组学生负责校区的测绘,建筑组学生负责部分设计和施工,“一馆”教学楼就在此时建成;1960年建设“主楼”,师生参与建设,共投入124000个劳动日,才确保“主楼”得以投入使用。这些点点滴滴的奋斗故事,可能引导学生敢于担当、不懈奋斗。
(六)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综合素质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大连理工大学主管运动队训练工作的刘长春教授是中国奥运第一人。学校兴建了以刘长春命名的多功能综合体育馆,校友出资建造青铜塑像,以纪念其丰功伟绩。大连理工大学坚持崇尚体育校史,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三、立足思想政治工作最新要求,推进校史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5]。大连理工大学将历史文脉传承、人文积淀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开辟了多维度、全方位的校史文化育人实现路径。
(一)建立校史文化育人档案资源体系
校史馆建成开馆后,该校在已有馆藏物件的基础上,抢救封存已久的音、视频资料,加强对声像、实物等特殊类档案史料征集,开展各类专题档案的采集。形成了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档案、照片档案为辅,磁带、影片有效补充的多维度史志资料,确保为校史育人工作提供鲜活教材。同时,《大连理工大学七十年大事记(1949—2019)》等系列档案故事成果提高了学校知名度,增强了师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打通校史文化育人多渠道
1.精细化校史馆运营
自开馆以来,校史馆成为在校师生、校友、校外来访者参观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科学化运营和制度化管理,年均接待人数超过3万人,团体讲解200场以上,成为“校内打卡圣地”。
2.丰富教学实践活动
一直以来,该校都将校史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带领新生感受大连理工大学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光辉历程,例如以每年“国际档案日”为契机,举办“档案开放日”活动,策划国际学生教育及跨文化交流等多个育人主题展,发挥实践基地育人作用,让校史文化育人进头脑、入内心。
(三)创新校史文化育人宣传方式
1.充分利用新媒体线上宣传平台
校史文化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给其传播效果带来质的飞跃,校史馆率先开通了“大工记忆”微信公众号,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板块形式,实现灵活多样的校史文化宣传,及时占领网络宣传阵地,促进学生人文精神提升。
2.发挥学生社团线下推广作用
校史讲解团和校史研究会定期举办校史演讲比赛、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宣传和弘扬校史档案背后蕴含的大工精神和文化,营造全校师生学习校史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张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2019.
[2]刘德恒.基于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河北:河北科技大学,2019.
[3]张博卿.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理工大学,2017.
[4]王晶华,韩晓雨,陈肖东.大连理工大学校史个案研究[J].管理观察,2017(31):150-152.
[5]邓晖.转型发展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2):122-125.
(荐稿人:张喜林,大连科技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