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宪瑞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机械设备大量应用于工业、农业生产和实践中,且一些机械化设备开始向智能化发展,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也需要完善,已逐渐成为众多生产实践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施工作业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例如:湿度、温度、气压等因素,会对机械设备产生很大影响。如果设备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将会造成机械设备的根本性损伤。基于此,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检查,对受损部件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对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保养和管理,这样才能让机器在正常状态下运作,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相关问题,以供参阅。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机械设备的结构和运行原理也更加复杂,这也成了维修和保养管理当中遇到的挑战。传统维修与保养管理措施呈现出一定的弊端性,难以适应机械设备运行的特点与需求。企业的生产效益,与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密切相关,这也成了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趋势下,机械设备的连续作业已经成为常态,长此以往会出现老化或者磨损等问题,对后续生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通过采取合理的维修与保养措施,能够实现对故障隐患的有效排查,降低在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率。然而,在当前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管理工作策略,保障设备的高效运转。
1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机械设备是重要的实施工具。现代化的生产当中,利用机械设备可以显著提高生产力,并以此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维修和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有效运行。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不仅是机械化大生产的要求,也是现代企业运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是一项长期性、日常性的工作,对于机械设备使用企业来说,有效的维修和保养可以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对生产企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
(1)设备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设备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或流于形式,特别是在非公有制产业中,这种现象尤为严重。由于传统产业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较为轻视,多重视于企业的生产与安全工作。此外,因缺乏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也导致了机械设备管理队伍水平较低的情况。(2)操作人员素质较低,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企业在招聘操作人员时,不会对他们有具体的要求,只是简单告知如何操作设备后,就完成了任务的交接。不仅不利于操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理解,可能只会简单的操作而已,而不能掌握日常的维修与保养等技能,进而在操作中对机械设备造成损害,严重时还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3)责任制度落实不明确,管理工作出现困难。在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方面,由于没有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或未将责任制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得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只能流于形式。例如,设备操作与检修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懈怠情况等,进而导致机械设备受损。
3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的策略
3.1正确选型与调配
由于机械设备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技术要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对机械设备进行正确选型和调配,使其更加适应当前工作的实际需求,在充分发挥设备自身优势的同时,防止由于使用不同出现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正确的选型,能够有效降低设备磨损,控制维修与保养成本。此外,还应该深入分析机械设备的基本信息,同时掌握生产工作的实际特点与要求,采取针对性调配措施。为了能够防止在机械设备使用和保养时出现矛盾,还应该合理安排二次保养维护的时间。
3.2重视特殊设施的检测
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要重视特殊设备的差异性。所谓“特殊设备”,其往往不具有其他设备性能的普遍性,当维修管理人员对特殊设备开展维修和保养作业时,就要对其故障原因进行专门的研究。特殊机械设备的应用条件、应用方式等都具有显著的不同,很多特殊设备出现故障问题后,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巨大,一部分特殊设备如果带病运行,会对周围的人员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特殊的机械设备较之普通设备,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维修保养。对特殊设备的维修和保养管理中,要加强检测措施的使用。检测措施是针对于特殊设备的特性,通过必要的检测设备来获取设备的情况。比如对于有辐射性的特殊设备,通过辐射检测仪器可以随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监控,当发现设备辐射超标后,要及时停止运转并查询问题原因,对产生辐射超标的故障进行有效维修。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特殊设备的维护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3.3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
机械设备由于长期处于高速运行的状态,磨损、老化、腐蚀等问题比较常见,这些问题都会对机械性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引发故障。机械设备的故障经常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损失的程度是没办法预计的,所以一定要从源头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加强机械的性能,延长使命寿命的同时,也是在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益。由于机械设备本身不同的工作性质,所以其内部各组成零件的性能和强度也都不一样,影响因素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因此在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时必须要有针对性,清楚掌握每一个零件的性能,针对设备故障独特的改造特性制定维修和保养方案。由于机械设备的独特性决定了平日加强机械设备养护力度的重要性,一定要遵循细心管理和养修并重的原则。在日常操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流程,每天都对机械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并且定期进行全面养护,认真填写养护记录,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检修人员沟通,对检修需要的配件,要提前准备以便缩短维修时间,保障工作效率。对机械设备的保管,也要由专门的人员负责,明确责任与义务,防止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托,严格落实责任问责制。
3.4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养
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设备的安全性能,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要定期组织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为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检修和操作流程,不仅可以确保設备检查的科学性、有效性,而且还为维修与养护工作提供了正确的处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另外,还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专业的技术型人才,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单位日常工作正常运转水平,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确保机械设备的良好使用性能。因此,必须要注意机械设备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机械设备持续稳定运行,要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有足够重视度,实际管理中严格按照时间规律进行,做好人员技术审核,为机械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振杰.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思考[J].内燃机与配件.2020(01):168-169
[2]巫扬勋.基于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J].科技与创新.2020(12):119-120
[3]罗玉亮.探讨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管理问题[J].中国设备工程.2020(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