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何玉华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108
有位教育家说,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在教学中,那种关起门来将作文课上得严肃缜密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写出符合教师本人心理的作文实在无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春江水暖鸭先知”,只有让学生亲自在“水”里感悟,才知作文之“暖”,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其实,新大纲、新课标都要求我们重视感悟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的影响。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悟势必成为指导,评议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信息符号。
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刘贞福研究员给感悟在语文教学方面下的定义是:感悟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者对语文材料的积极反应、联想、想象和理解得以展开、跃进,情感体验得以加深,才性得以发挥,人格得以升华。
感悟具有循序特点,它遵循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表现为情感和思维由平缓推进到突发式跃进,从而摒弃了传统教学中操作程序上死板的“填鸭式”,也就避免了传统的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情感的荒芜而带来的学生写作文时毫无乐趣之苦。同时,语文的感悟还具有升华性特点,从根本上说,它是学习者接受心智挑战的胜利。作文需要学生与生活的亲密接触,需要关注中的思考,体验中的顿悟和发现,最终以感悟提升自身的品味。
有学者用通俗的话解释道,感悟感悟,有感有悟,又感又悟,不感不悟。感使悟成有水之源,有本之木。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增强开发意识,将教学视野拓展到课堂教学以外的广阔生活空间,让学生有感的空间和素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涉猎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借鉴、继承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充实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而夯实学生悟的功底和基础。做到腹有诗书,以免用时恨少。
另一方面,悟使感得以进展,深化。感与悟相辅相成,水乳交融,是认知性、体验性的感悟或感悟性的认知、体验的理想状态。从这一点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突破文体“定格”,追求思维形式的发散;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作文,将自己内心深处,生命深处的创造欲望、能量释放出来。让个性化思想的火花烧毁“定格”的樊笼,让思维之鸟真正在自由的天空中放飞。鄙弃“大我”思想,寻回实实在在的“自我”,以“我手”写“我口、我思、我情”,还伪圣的“大我”情结为表达“自我”的真情;还功利的“大我”意识为表现“小我”的实感。使学生的作文处处洋溢着“自我”的色彩,句句流露出“自我”的情感,篇篇充满着朝气蓬勃的灵性与个性。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构建新的形象、創造生活、美化生活,使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从而为写作提供更为丰富的题材,更加广阔的思路,让学生由感而入悟。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教师一起品味人生、品味感悟。教师可以以自身的感悟引发学生的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获取生活的启迪,在感悟中品味作文的情趣。
湖北省荆门钟祥市长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