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笑波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采用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并不断拓宽音乐课堂的教学范畴和空间。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课本内的音乐知识得到很好的落实,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力的培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为音乐课堂注入更多活力和色彩,让音乐课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展现出来,学生也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能力的提升。
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课堂上要注重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多样化的学习内容,构建良好的整体教学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时多搜寻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延伸素材,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丰富教学知识点,给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如果教学的音乐作品是学生不太熟悉的类型,或者教学主题涉及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相隔甚远,就可以引入一些适当的延伸学习素材作为教学的补充。这样才能化解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加深对相关音乐作品的体会,很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比如,在教学《草原情曲》这部分内容时,因为部分学生没有去草原的真实经历,对草原不是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给学生播放与草原主题相关的曲目,尤其是一些声情并茂的民族歌曲,再辅以美丽动人的草原画面,形成良好的教学导入。之后,教师再在课堂中播放《草原情曲》等相关曲目,学生可以很快建立学习认知,学习感受会更强,学习印象也会得到加深。
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环节。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丰富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要构建与学生之间平等友善的关系,这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方法。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主题出发,多展开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一些积极正面的价值观,还可以为学生的曲目学习提供一些分析。这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投入,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更强,更充分地理解课堂上涉及的音乐知识。
教师要精心对音乐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策划,掌握师生互动的方法,在具体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善于使用灵活的语言,让深刻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鼓励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鉴赏,表达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春天的旋律》这个单元的内容时,考虑到学生比较熟悉这个学习主题,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便可以以此为话题和学生展开互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想和体会,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种良好的互动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主题中,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理解音乐知识带来很好的辅助效果。
利用信息化设备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辅助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学习内容,给学生创设好的学习情境,让音乐课堂有更多的活力与色彩。信息化设备的融入能让较难理解的乐理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理解起来更为轻松。同时,这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畴,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积累。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考虑增加音乐设备,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声光电的综合学习环境。如果学校资金有限,也可以购买一些低成本的乐器,如笛子、口琴等,可以多购买一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展开实际的操作。在组织学生用乐器演奏曲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合奏氛围,如播放匹配的背景图画,还可以播放其他乐器的声音作为辅助,以更好地融合不同乐器的声乐效果。信息技术在课本教学中也能发挥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海滨之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引入一些信息化设备作为辅助,可以事先给学生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然后引入音乐作品,为音乐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