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在媒体融合中的突围谋变

2021-09-10 07:22何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0期

摘要:媒体深度融合时代,报纸一直在寻找突围、谋变之路。笔者对四川日报最近一次改版迭代进行了研究,认为针对读者当下阅读习惯和阅读审美进行的求新求变,有利于推动报纸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激发采编团队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报纸实现更年轻的版面呈现、传播介质和表达方式。

关键词:报纸谋变;改版迭代;媒体深度融合;版面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120-02

有着近70年历史的四川日报,于2020年9月启动基于媒体深度融合的改版迭代。党报自我革新迭代,以精品化取向,力求年轻态。改版迭代方案明确:要实现更年轻的版面呈现、传播介质和表达方式[1]。改版八个多月来,四川日报的内容与版面呈现可谓亮点纷呈。

一、注意力争夺——不仅要向新媒体学习,还要做出报纸独有的指尖质感

注意力争夺无疑是改版迭代的最直接体现。版面是报纸最具本质属性的内容展示平台。读者读报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报纸的版面。报纸版面的魅力在于可以通过版式设计、图片与标题等的运用,形成视觉冲击中心。有人说,“新媒体时代,读者变懒了,口味变重了”。懒,其实是由于新媒体的归类推送、画像沟通等,让读者习惯了更便捷、更轻松的信息获得渠道。口味重,则是因为新媒体的视频、图表、大幅多图等调高了读者的视觉审美。

四川日报改版迭代的一大重点是针对读者新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审美,重新搭建版式,体现时代特色、大家风范、平实气质。向新媒体学习,重新构架文、图、线的平面搭配方式,让读者悦读、让文章耐读。在此基础上,利用实体优势,全力打造精品、藏品,呈现新媒体难以达到的指尖质感。

以往,报刊版式风格粗眉大眼、紧致饱满,在这次改版中对此进行了革新,强调凸显“挺”“秀”“灵”的特色。

(一)挺:挺拔精巧

强化整体视觉纵向感,从上而下阅读更流畅,版面更挺拔,组合变化更多元。新媒体移动端阅读,让当下读者习惯了窄幅纵向阅读。因而,四川日报此次改版强化纵向铺排,呈现挺拔之态,给版面元素组合留出更多空间。

(二)秀:疏朗清新

以雅灰为主色调,适当放宽字距、行距,使版面更雅致、节奏感更强,阅读起来更轻松。改版后,版面强调疏朗清新,既为读者营造恬静的阅读氛围,也为需要强调与突出的重要新闻留足表达的空间。

(三)灵:灵动浮现

“浮雕”制作、靈动浮现是这次版式再造的最大亮点。通过核心提示、制图、标题制作等形势凸显重点,借“浮雕”手法,让重点内容在纸面灵动浮现。改版后,四川日报频繁采用“照片+制图+重点提要”这一形式,强势包装版面视觉中心。1版导读常用“浮雕”工艺来精刻,为了让读者快速获取当天的重点推介内容,导读区甚至用通边栏进行组合包装,成为1版的一大景观。今年,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布重大发现,四川日报对1版中4/5的版面进行重点包装,当天最耀眼的莫过于报眼及以下位置破栏放置的一张三星堆金面具图片。虽说这个刚被发掘出来的金面具只有半张,但美编依靠文字核心提示写意补全了整张面具,既装饰了版面,也实现了核心内容的易读、悦读。

四川日报版面呈现出的清新、疏朗、悦读气质,广受业界好评。不少精美版面成为有关机构藏品和四川部分重要展览的展品。

二、内容革新——有“保”有“压”,对有品质的内容不遗余力地给予版面支持

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内容依然是立足之本,而且越是竞争白热化,内容的品控越是关键。虽然有各种论调唱衰报纸,但与新媒体尤其是数量惊人的自媒体相比,党报具有不可比拟的权威性、解读政策与社会现象的专业性、严格的采编流程和把关制度,以及长期积累的公信力[2]。

本次改版迭代,就内容方面,四川日报的理念是——有“保”有“压”。“保”,是指在版面结构调整过程中,力保重点报道、深度报道、观点报道,力保重点版面、品牌栏目;“压”,就是去无效产能,大力压缩低效、滞后、碎片化信息,压缩传播力不强的版面。对此,四川日报将版面分为要闻叠、观察叠。前8版为要闻叠,后4版为观察叠(周刊、月刊叠)。前要闻,中深度,后观察的设计,能让读者快速找到相应内容,更易把控阅读节奏。

立足于“精”,全新推出了《人境》周刊、川观版、数据版、新知版等,用1个整版将一个话题讲深、讲透。其中,《人境》周刊这个“看文脉传承,观世道人心”周刊,关注当下新鲜事、有趣事和人物。稿件娓娓道来,打动人心。川观版深度挖掘动态热点新闻。数据版则根据新闻热点,把新闻数化、量化、简洁化。“探索你想知道的,发现你不知道的”的新知版,追风捕电,穿越亿年,解剖量子,生动科普热科技冷知识,趣味性十足。此外,今年1月,四川日报乘势策动了《科创未来》月刊,每月4个版成叠,拨开云雾,提升科技能见度,为受众呈现值得关注的科技最前沿信息。

立足于“高”,每周一《思想周刊》4个版成叠推出,本着“用思想点亮未来”的理念,广邀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思想碰撞。创新评论理论宣传手法,深入析事明理,深刻立言发声,做深、做足观点报道。其因内容高端、品质精良,获得政界、学界和业界不少高端人士的点赞和支持。

立足于“深”,此次改版迭代,重磅推出以深度调查见长的民情版,坚定走好群众路线,深度介入社会热点、疑点、难点,持续做准、做透辨析性、趋势性、调查性报道。改版后,基本每期推出的深度调查都反响热烈,不仅促成了问题的解决,也赢得了受众的信任,每周均有上千网友、读者留言或来电寻求帮助。如2020年10月14日刊登的《法拍车被扣51分难过户 买主:违法责任凭啥由买方承担?》,反映成都的蒋先生通过网上司法拍卖买二手汽车,发现车辆有大量交通违法记分和罚款未处理一事。报道推出后,引发激烈讨论。四川省高院高度重视,表示“司法拍卖车辆的违章记录如何处理?对这个问题,我们法院有责任来解决,不能让当事人买到带污点的车。”随后,执行局启动了针对全省司法拍卖机动车中各类难题的调研摸排,组织召开各项会议进行协调[3]。

三、深度融合——实现以端促报、以报补端,报端信息共享、紧密互动

改版不只是改形式,还涉及办报理念的变革,和内容的革新。四川日报这次改版迭代的鲜明的导向是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即采编人员须全部向全媒体转型。有“分”有“合”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合”,指采编融合、一体化运作。在运行上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分立的采编架构,在采编线索确定、采访过程推进、稿件编辑发布等各个环节,均力求融合共生;“分”,是指既要“报、网、端”一体化整体发力,又要发挥各自优势,呈现各自特色。素材一次采集、内容多平台生产,生产出各种维度、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具体来说,报纸主编、编辑自策划起就要同期掌握网上动向和新媒体产品走向,在完成报纸版面编排后,对版面题材进行二次加工,转化为适合新媒体的产品,并推送至客户端,实现报端联动。

四川日报通过全媒体转型、一体化的改版迭代,实现了生产力的裂变。一方面,团队战斗能力爆发。改版迭代后,四川日报推出了诸多重大报道和策划。如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初,四川日报推出了聚焦脱贫攻坚的大型宣传报道——“百县千村行”。半年内,采编团队走访了88个贫困县、12个奔康县,1000多个乡村社区,行程超5.1万公里。这是四川日报近年来派出人数最多、行走里程最远、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全媒体采访活动。四川日报派出的30支采访小分队,采访了1300多位对象,采写了1000多篇稿件,拍摄了2600多张照片和300多条新闻视频。采编人员在采、写、拍、编等各环节,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高质量地完成了报道,实现了向全媒体人才

的转型[4]。

另一方面,采编人员的创新能力被激发。民情版、新知版、数据版、川观版、《思想周刊》等都是四川日报主编主导的拳头产品。改版迭代后,这些精品产品、精品栏目实时上线包装,甚至开设专题,与网友进行互动。改版点燃了记者的写作热情,尤其是资深记者踊跃报题、讨论策划,落版意图强烈,深度报道类稿件报题井喷。上线包装、网上互动,线上線下共推话题,不仅拓展了报道的深度与广度,也为报纸稿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采访线索。采编人员与受众强强联手,推动了新媒体产品的产出,进而实现以端促报、以报补端,报端信息共享、紧密互动。

四、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党报不能故步自封,要积极适应新媒体带来的传播思维的改变和大众审美的改变。在保持自身权威性、专业性、公信力的同时,主动向新媒体取经,积极转型,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共生,迸发出不竭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川报全媒体 智媒新物种[N].四川日报,2020-09-18(1).

[2] 崔士鑫.人民日报2019年新一轮改版的解析与思考[J].中国记者,2019(2):35-39.

[3] 张庭铭,付真卿.解决法拍车违章记录难题,不能让群众买到带污点的车[DB/OL].四川在线,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012/58004282. html,2020-12-31.

[4] 蒋君芳,蒲南溪.行走5.1万公里 听他们脱贫奔康的故事[DB/OL].四川日报,https://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210114/248406.shtml,2021-01-14.

作者简介:何涛(1974—),女,四川成都人,专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