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着国家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工业城市为适应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导致大量的工业废弃场地与工业遗址的产生。这些遗留下来的场地大部分被拆除重建,造成大量的工业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消失,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文化的保护。本文探讨了工业遗产景观设计的内涵、价值、方法等问题,有效的利用工业文化遗迹,实现工业文化遗迹在城市景观中的传承。
关键词:景观;设计;工业
1.工业遗产景观设计
工业遗址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发展印记和情感,具有较高的自然历史性和人文综合性。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用地,现代工业遗址多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及良好的周边基础设施,因此工业遗址的合理保护规划和利用可以有效延续城市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脉络,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景观。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在世界社会经济变革,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大量城市工业废弃用地,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 这些废弃地中有许多因为曾为该座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或体现了当时的技术水平等因素,成为"工业遗产".
2.工业遗产的价值
根据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师介绍,英国属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发起人之一,他们在18世纪50年代就开始工业遗产统计,随后开始通过工业旅游的方式和改造等方式对遗产做了保护,煤矿、炼钢厂逐渐成为经典,随后世界各地纷纷通过工业旅游的方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目前国内的工业旅游正处于巅峰时期,了解工业遗产的价值,对工业旅游方面历史文化的发掘有重大的意义,能很好地推进企业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
由于工业遗产具有独特性与稀缺性价值,又融合了科技、历史、文化价值,才使得他们有了发挥社会、经济、教育价值的根基。而这中间的纽带就是工业旅游。工业旅游从整体的策划、规划设计实施,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和营销,都是蓝裕文化工业旅游设计师在努力在工业旅游项目中打造的亮点,用工业旅游的方式,充分挖掘工业遗产的价值,让历史文化永续,让后人了解,进而花钱买知识,买产品,这才是工业旅游该有的导向
3.老工业城市改造中遇到的问题
加快调整改造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关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决策。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曾经为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他们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这些地区的持续性发展遇到了困难。借着政策调整的东风,老工业城市的改造势在必行。
在国内现有的理论研究和改造实践中,仍有很多地方对旧的建筑一概采取拆除重建的办法,片面追求短期利益,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也同时磨灭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作为中国工业的摇篮,代表了中国工业的崛起,也包含了几代人的梦想。对待这些建筑不能只是一味的拆了重建,在发展的同时对他们进行适当的保护,已经成为了老工业城市改造当中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4.不同空间景观要素规划设计对策
4.1景观公园模式
景观公园模式是对工业遗址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或以工业文化为背景建设的工业文化景观公园。通过技术手段与艺术手段实现工业遗迹的更新改造,或以工业文化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空间,并将工业文化景观融入到市民的生活当中。实现了生态恢复、文化再生与经济发展。例如:沈阳劳动公园广场北侧的劳模浮雕,劳模路南侧的全国劳动模范塑像,是以工业中典型人物为主题设计的城市景观。
4.2因地制宜的场地活力塑造
以沈阳铁西区城市公共设施为例,城市公共设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的环境面貌的营造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沈阳铁西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依托城市优势资源,利用工业元素建设具有工业特色的城市公共设施,使人们对于工业文化遗迹的了解渠道不再仅限于博物馆,而是在上班的沿途以及茶余饭后散步的休闲广场中随时欣赏到铁西的工业文化遗迹。方便市民生活的同时,使工业文化得到了传承。例如铁西的工业文化长廊一期工程设置了 9 个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主题雕塑都具有其主题含义,例如,“力量”是以吊钩为主题,雕塑的线条简洁、体量厚重,整体造型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象征了铁西一直以来的精神面貌。主题雕塑在特定的地点与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深化工业主题,观赏者能够真正感受到工业雕塑的主题意义。铁西的工业文化长廊形成了跨度较大的工业文化景观带,极大地丰富了铁西区的城市景观。
4.3部分改建部分保留
真正成功的建筑要能达到与景观的和谐融台,相映成趣。在建筑合理利用的同时倡导景观优先。为了兼顾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及文脉价值,在工业建筑保护利用时可以部分进行保留.延续其传统特色.再现当年的场景,部分进行改建用现代元素赋予其新的功能集老工业结构之美与创新文化之美与一体,以建筑有机体为主体景观.并延续场地文脉的新城市景观形态.这样既提高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又保持了建筑的文脉轨迹。
总结
通过工业景观的空间布局、工业文化遗迹的合理保留、工业元素的改造等方面对工业文化遗迹在城市景观中的设计方法进一步探究,希望可以为今后工业城市景观改造中传承工业文化遗迹提供参考和启示。
作者简介:杨越茗,1989.12.16,女,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讲师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