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字词入手,锻炼语用能力

2021-09-10 19:44陶丽侯璐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反义词鸟儿词语

陶丽 侯璐

摘要:一篇文章中,用不同的字词,表达出来的韵味也会有所不同。而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习得言语表达,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启发想象,让词语在学生的脑中呈现具体的画面,积极练笔写作,都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语用

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可以先从引导学生关注字词开始。字词是言语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字的发展都彰显着汉语文化的发展历程,展示着汉语言发展的文化脚印。一篇文章中,用不同的字词,表达出来的韵味也会有所不同。

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习得言语表达,锻炼语用能力,所以,理解、掌握、重组字词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抓住文中的某些关键字词,让这个“关键点”成为理解文章的“敲门砖”,不仅能够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和语词运用的精准,还能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设计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而推动教学地纵深发展。

一、进入语境,感受字词运用的巧妙

能入选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优秀文章。作者在写作时,遣词造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孩子感悟作者运用这些字词的用意,放手让孩子展开讨论、交流、探究,置身于文本语境,联系上下文,对字词进行深度学习。

《看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句中“辽远”与“切近”,“柔和”与“铿锵”是一组反义词,都是用来描写梅兰芳的歌喉。按理来讲,反义词是不能同时用来描绘一件事物的。这时,我们就要把这些字词放到具体的语境里,让学生来感受作者运用这组反义词的用意 ,感受这两组反义词是如何被作者运用得不仅不矛盾还很和谐的。

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柔和而又铿锵”“辽远又切近”,是在描写什么?

生:这两组词语是在描写梅兰芳的歌喉。

师:再读这两个词,还能发现什么?

生:这两组词都互为反义词。

师:既然是反义词,那在同一时刻,描写同一种事物怎么可以用一对反义词呢?你怎么理解这两组词?

生:我的理解是梅兰芳的声音可以通向远方,让远处的人都听到。但是。听到的人又感觉这声音仿佛环绕在自己身边一样。然后“柔和而又铿锵”是说柔中带刚的那种感觉,让人听着非常舒适。

师总结:是的,这两组词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用在这里就写出了梅兰芳唱功的了得。一远一近,一柔一刚,远近交替,刚柔相济,多美的歌喉啊!这就是汉语言的无穷魅力,一组反义词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描写通过一种事物。其实像这样的写法,我们以前也经常见过,只是同学们没有注意罢了,我们来看。

原来作者运用“辽远”与“切近”,“柔和”与“铿锵”这两组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来展现梅兰芳歌喉的美妙呀!在学生们对使用反义词从不同方面描写同一种事物有所了解后,该教师又趁热打铁,出示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出示:张师傅的太极拳动作轻灵而又沉稳,不愧是一代宗师。

师:动作灵活,脚步又稳健。可见张师傅的太极拳打得太完美。

出示: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师:“舒缓”和“起伏”,“恬静”与“激荡”,乐曲的多变,不可捉摸就在这里了。

这位教师的教学,让学生通过两组反义词感受到梅兰芳的歌喉是美妙的,也知道了相互矛盾的反义词是能够和谐而巧妙地描写同一种事物。同时,这位教师的教学也展现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是的,阅读教学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即“言”,语言内容与语言形式并重的。对于用一组反义词来描绘同一种事物,孩子们可能都没有注意,也不会深思,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孩子入情入境地去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言”传达出来的,让学生言意兼得,获得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二、启发想象,让字词呈现具体的画面

语文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想象,抓住关键字词,透过字词想象背后的故事。当然,现实中,很多孩子在读文章时,也知道关注一些字词,特别是那些所谓的优美词语,比如四字词语。可有些词语并不在这个所谓的优美词语范畴,这些字词看似很普通,但是,它们却包含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教学中,教师可捕捉这些看似普通实则承载作者情感的词语,引导孩子们认真品味,让字词展现出自身丰富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语言形象的整体构建,对语言意义的深度理解,对语言情感的真切感受。

一位老师教学《去年的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文时,这样引导学生品味“天天”一词的妙处:

师:请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这段话写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文段)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鸟儿给树唱歌,可能会在什么时候?

生:可能会在春天,可能会在秋天。

生:可能在树孤单的时候。

生:可能在早上,可能在晚上。

师:那么,这么多种可能,你是凭这一段话当中的哪一个词语猜想出来的?

生:我在“天天”这个词语发现的。

师:你的目光真敏锐,没错,就是这个“天天”。正是这样的“天天”,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想象,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画面。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关键詞语“天天”后,启发学生想象了。

师出示几幅图,并深情描绘:

当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候——

当月亮挂上树梢的时候——

当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的时候——

当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时候——

当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不同时节鸟儿都在为树唱歌时,师紧接着问:孩子们,由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鸟儿和树这对好朋友结的时间很长。

生:他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生:鸟儿和树的友谊地久天长。

由两个“天天”,孩子们想像出了许多美好的画面,在想象和朗读中也感受到了大树与鸟儿之间的深情。由此可见,文本中的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词语,也是值得我们教师去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度揣摩、品味的,并通过让这些词语呈现具体的画面,加深孩子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练笔,让孩子进行“语用”训练

“学而时习之”,学后要及时进行巩固。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教给学生方法后,要及时让学生随文进行课堂小练笔,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进而把阅读、习作结合起来,达到锻炼写作、加强理解的双重目的。

《莫高窟》(苏教版第九五年级上册)一文中有个很典型的写作手法,即先面后点的写作方法。其中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中的“点”的写作方法略有不同。第二自然段的“点”是“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这个“点”是选用一尊卧佛,通过对卧佛的神态、动作等来具体写的。而第三自然段中的“点”是“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采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来把“飞天”这个“点”写具体的。

教师教给学生们先面后点的写作手法,以及“点”的不同写法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两种描写“点”的手法来介绍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可真多啊!有( )的( ),有( )的( ),有( )的( )……其中, ……能够近距离地看到这些珍禽异兽,真是太有趣了!

在孩子们写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想想平常在电视或去动物园里都见过哪些动物,或者出示一组野生动物的照片,让孩子们观察下,再动笔写。

随文练笔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抓准时机,合理安排,要让学生的习作过程成为一种“有意义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字、词、句进行运用,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培养孩子的语用习惯,保护其语用天性。如学《去年的树》一文后,课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大树为主角创编童话,写写大树由于内心放不下鸟儿,它又是如何跟树根、大门、小女孩对话,请他们帮忙带话给鸟儿的;教学《看戏》后,引导学生也用一组反义词从不同角度描写同一事物;教学《小摄影师》后,可让学生续写小男孩后来给高尔基拍照时发生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的语用能力会不断提高,这样,在仿写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也得到了保护。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树立培养孩子的语文实践能力的观念,让孩子们进行语言文字的应用实践,从而提高語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靖江市西来镇中心小学 江苏 泰州 214500

猜你喜欢
反义词鸟儿词语
找词语
找找反义词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反义词”朋友
鸟儿排排站
有趣的反义词
词语积累
嘘——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