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波
1 前言
冰蹴球运动源于蹴球运动,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我国广大北方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冰雪文化与发展历程对我国冰雪运动情感培养、冰雪运动文化氛围创设及冰雪运动人群基础建设均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高校冰蹴球体育运动是近年进入高校体育的时期,无论从项目开展水平还是从影响成效上来看,仍然与开设预期相聚甚远,教学实施和教育成效监测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无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在当前开设冰蹴球运动的东北三省10所高校开展结果来看,冰蹴球高校发展之路仍然存在以下3大困境:一,冰蹴球文化建设缺乏体系与历史关照,技能优先式教学思想阻碍了运动的成长性、持续性发展;二,冰蹴球运动缺乏赛制与对外交流平台,封闭式发展模式难以获得长足能力发展;三,冰蹴球运动缺乏有效课堂延伸路径,教学影响成效不足。其中,第一困境切断了冰蹴球运动的民族特色体验与历史关照,使冰蹴球运动的高校发展之路缺少了文化氛围和特色教学实施的基础,第二困境则使冰蹴球运动的开展影响范围受到制约,第三困境直接造成了冰蹴球运动的课内外衔接与拓展,难以扩大冰蹴球运动的影响。本文基于冰蹴球运动的推广成效和冰雪运动氛围的创设两个发展目标,在充分解析冰蹴球运动特色和当前高校学生网上交流与学习的习惯特征变化,协同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探索出高校冰蹴球运动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并在教育结果导向理念下就其健康成效监测与干预机制进行探索,并进行后续的试验干预教学和教学实践探索,为我国高校冰蹴球运动高效、有序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 高校冰蹴球运动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分析
2.1 从冰雪文化、运动技能及能力发展多层面构建冰蹴球课程体系,注重融合教学成效
冰上蹴球作为满族非常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传统,与当地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丰富的群众基础。但冰蹴球运动的现代发展之路并不顺利,直到2014年该项目才被重新挖掘整理,于由北京什刹海民俗协会在2015年正式命名为“冰蹴球”,并制定了体现历史传承的比赛器材和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的竞赛规则,成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由冰蹴球运动的现代发展路径我们不难看出冰蹴球运动的历史、发展历程并不顺遂和完整,导致大部分人群只知技术与竞赛规则不明历史的局面,这种割裂式的发展难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独具特色与获得成長空间可能,因此必须要注重冰蹴球运动的历史文化、运动技能和开展价值以及运动能力拓展多个层面的探究,从综合体系构建上夯实冰蹴球运动的内涵,获得长远发展生命力和发展活力。本文在探索高校冰蹴球运动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首先从冰雪文化、运动技能、学生冰雪能力发展和冰雪运动素养教育四个层面注重冰蹴球运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外活动为延伸、校外竞赛为发展和社会推广为拓展的教学目标和能力发展层次构建,才能保证冰蹴球运动的高校发展之路能够具有长期开展意义和长效发展可能性。
2.2 利用政策红利构建线上线下拓展机制,形成混合式教学的稳健补充与延伸
为了通过赛制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运动结构的协调发展,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先后制定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实施纲要(2018—2022年)》等冰雪运动专项政策文件,特别是后者更是指出要深入发掘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的冰车、抽冰嘎、冰上龙舟、冰蹴球、转龙射球等传统民俗冰雪项目,并且通过赛事布局提升民俗冰雪运动项目的影响力。特别是2018年北京市第10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冰蹴球就以民族传统体育冬季项目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些专项发展政策和赛事的组织不仅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冰蹴球运动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契机。上述冰蹴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实践也为本文的高校冰蹴球运动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分析指明了方向和实施目标,因此高校冰蹴球混合式教学必须依托政策红利,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拓展、赛事参与的稳健的教学拓展与延伸脉络,才能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组织结构上保证冰蹴球运动的发展活力。
3 高校冰蹴球混合式教学成效监测机制探索
3.1 构建总分式教学成效监测机制,注重教与学的成长和运动潜能的发展
笔者虽然探索了高校冰蹴球的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但在整体上想打通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脉络和冰蹴球的现代发展就必须要处理好短期发展与长期开拓之间的关系,因此高校冰蹴球混合式教学也是一个有机的长效结构,因此在执行教学成效监测时就必须在着眼当前的运动发展和技战术成长的同时,还要关照该运动的长期发展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力拓展,基于该教学现实和发展目标,笔者提出着重学生冰蹴球运动技战术与成长潜能的分阶段、分目标与总体发展规划相结合的总分式教学成效监测机制。在实践操作层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步骤进行落实:首先,短期目标以冰蹴球运动兴趣和参与度为监测指标,特别是课堂氛围与运动开展环境的创设,注重教与学的成长和激励潜能的发展;其次,中期教学无论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对于学生的学均注重教与学的成长和运动项目与学生潜能的激励,延长沉淀期,避免短视教育和功利化教育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后,构建以能力发展与运动技能并重的教学监测体系,通过课内外、线上线下活动的创设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的组织、开展与竞赛中,使高校学生进行充分成长与分化,具有冰蹴球运动的竞技、组织与管理基础能力,为该运动的社会推广和长期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2 构建多主体参与的阶段性、目标性混合式教学监测体系,扩大教学的影响成效
高校冰蹴球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充满了未知和探索,因此在对教师的教学成效监测和学生的学习成效监督上仍然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认知与操作上的偏差。通过上节的构建,我们不难看出冰蹴球的高校发展之路仍然困难重重。冰蹴球的高校发展必须要吸取其它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教训,避免急功近利的不良办学思想,通过监测体系的构建来加强教学环节的沉淀与教育成效的落实。笔者认为可从以下2个维度进行构建:首先,应构建以教师、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多主体参与的阶段性、目标性混合式教学监测体系。这种多主体参与的监测体系,避免了过去体育教师一维考核所造成的课堂僵化、学习兴趣缺失的难题,也顺应了混合式教学的时代特征。教学管理者通过线下考核和线上巡查,获取并评价教师阶段性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的同时强化了线上教学的影响力,学生通过线上反馈渠道即时实现与教师的信息对接,不仅是教学的实施对象,更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与交际等深层能力发展。其次,注重教学监测的动态调整与教学适用度。冰蹴球混合式教学存在多个环节、多个主体,因此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围绕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项目发展潜能展开,从而扩大教学的影响成效。
4 结语
在申办2022冬奥会时我国曾给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虽然已进行了多方布局与发展,但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冰雪运动开展规模尚未达预期,因此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高校作为我国高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冰蹴球运动的开展水平和开展成效对我国冰雪运动人群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就高校冰蹴球运动混合式教学实施路径和教学成效监测机制从理论构建与教学实施探讨两个层面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实施策略,但冰蹴球运动作为一个全新的运动形式,仍需后续的实践教学进行检验和延伸性教学探索。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B126);2.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JB1320267);3.黑龙江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项目编号:RWSKCX201915)。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体育部)